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下简称《驳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的一篇代表作。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儒法斗争围绕着赞成革命还是反对革命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已经堕落为保皇党的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有为,主张“立宪”。他于一九○二年,发表了《致南北美洲诸华商书》(又称“非革命书”),鼓吹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章太炎,则针锋相对,主张实行资产阶级革命。一九○三年,他在上海《苏报》上刊登了这篇《驳论》,提出:“中国不可立宪,只能革命”,无情揭露了康有为保皇党的丑恶嘴脸,有力地鞭挞了勾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的1894年,他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决心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次年,在广州发动第一次反对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孙中山的这些政治活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它的革命活动的开始,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向前发展的中心力量。但长期以来,一些研究义和团运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西米利昂·罗伯斯庇尔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以他为首的雅各宾党人,领导了世界上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罗伯斯庇尔的名字及其业绩,在资产阶级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在《第二帝国的破产》一文中提到罗伯斯庇尔时写道:“如果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不抱至深的敬意,就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为这些革命家具有世界历史所承认的权利,来代表曾经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把千百万新兴民族提高到过文明生活的资产阶级‘祖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政治家,造诣颇深的近代政治学者。“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①尤其在政体论方面,围绕着真正实现“人民主权”,他有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总结。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从而“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从组织上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②,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改良与改革是同义词,洋务自强是经济体制改良,维新变法与晚清新政是政治体制改良;改良是民族发展之常态,革命是非常态;改良遇到大阻碍才含爆发非常态的苹命,但革命后能迅速转入常态.的民族才是有福的民族,“永远革命”则是民族之大不幸。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专制的对立物。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普选制、议会制等等这些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当时资产阶级提出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的“君上大权”、“君权神授”的,因此曾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但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以后,这些口号就逐步丧失它的革命意义了。第一个给资产阶级民主冲击的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第二个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个更大的冲击就是1949年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革命。因此,早一点说从巴黎公社开始,晚一点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和主张的集中体现,基本内容包括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自由、平等、博爱”的平等观与自由观,“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以及“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他的宪政主张的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博爱”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也是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在宪政主张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孙中山关于“革命程序”的设计,是力图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的结晶,在中国宪政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八国联军的入侵,民族危机愈益深重。清朝政府为了缓和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革命、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以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决定仿效西法,实行“新政”。这个“新政”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即预备立宪和修订法律。《大清民律草案》的修订,便是“新政”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9,(5)
具有现代意义的独立人格的塑造自“五四”开始。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人的解放,主张“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标志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遗憾的是这个运动只有一个过于短暂的开头,没有获得延展下去的机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当中,人的解放让位于民族危机感,救亡需要的是万众一心的意志与行动、革命的秩序,任何个人权利、个性目由、个体独立与尊严都变得渺小、庸俗、不切实际,更遑论人格启蒙了。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反对封建黑暗、野蛮、专横的刑事司法最有代表意义的实体法原则是罪刑法定,那么无罪推定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程序性原则。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两国乃至西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作为革命过程的一部分,两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国王都遭到审判,后人经常把克伦威尔处死查理一世与罗伯斯比尔处死路易十六相提并论。对这两次大审判进行比较思考,有助于人们认识英法两国革命时期的法制实践以及革命与法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制”可用于法律制度的简称,可以指相对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法律的制度”。但这种表述是一般语义上的使用,不应成为“法制”在法律科学上的定义。“法制”是基于法律制度而形成的社会法律秩序的总和,是法律秩序结构中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辅相成或相反相离的矛盾关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的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法现象,而“法制”是凡有法律制度的社会都存在,不以法律性质的良恶好坏而影响其存在。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和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思想家探讨“法治”问题。但是现在有人主张,“法治”只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及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才开始确立。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主要在于: 其一、“法制”所关注的焦点是体现立法效应及目的的法律秩序的制约系统。而“法治”强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的区别何在?我国人大制度有什么优势?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认清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坚定信念,把握人大制度的内涵,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意义深远。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 而首开先河的英国,又以其历史久长而闻名于世,被称为“议会之母”,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美国议会产生于18世纪独立战争之后,法国议会产生于大革命前夕,德、日两国分别在1848年、1868年的“德国革命”  相似文献   

14.
罗开卷  李伟华 《犯罪研究》2007,(1):15-21,29
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就是以民族主义为思想基础,采用暴力等手段打击无辜者以制造社会恐慌,以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治或取得政治优势目标服务的犯罪。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主要是由民族主义引发的,突出表现为西藏“独立”和新疆“东突”问题。在防范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中,政治和刑法手段只能治标,社会政策则是治本之策。通过完善和加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经济、语言、教育、移民和宗教等政策,消解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思想基础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在北京天安门爆发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半个世纪以后,在同一个地方,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五”运动。这两个伟大的政治运动,在我国的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四五”运动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上来创造了应有的条件。两个不同时代的群众政治运动都极大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要求彻底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多处提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过去的五年工作成就中指出“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它地区的武装起义,织织工农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但由于我党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因而对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命革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等等基本问题,还没有获得正确的认识。从“八七”会议到十一月扩大会议,瞿秋白主持的党中央,逐步形成一条盲动主义路线。在革命形势问题上,否认革命处于低潮,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在革命性质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界限,认为中国民主革命是“无间断的”由民主革命生长为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 1月 1 0日 ,中国政法大学召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副校长张桂琳教授主持。来自不同学科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与会专家对十六大报告中有关政治文明的阐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现将研讨会的论文与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一 )政治文明的渊源有学者指出 ,在中国 ,“政治”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所编的《尚书》中 ,而“文明”一词则在《易经》里就已出现 ,但总的而言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谈不上政治文明的。政治文明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 ,资产阶级在革命阶段为了…  相似文献   

19.
滕抒 《中国监察》2011,(13):56-57
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辉煌历程。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用意志与信念、热血与激情熔铸成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铲平压在人民身上“三座大山”的革命先驱。是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了黑暗,卷起改天换地的红色浪潮,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祖国的欣欣向荣指引着前进的方向……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让我们与红色后代一起,追寻历史,缅怀先辈,传承精神。  相似文献   

20.
1983年4月10日是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四百用年的诞生日,他的生平和著述,同近四百年来国际法的发展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他是近代资产阶级国际法的奠基人,西方国际法学者称他为“国际法之父”。他的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和《海上自由论》,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古典自然法学思想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国际法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公海自由、使节不可侵犯、中立、仲裁等原则和主张。从而使“一个相当完整的国际法体系作为法律科学的一个独立部份是第一次建立起来了”。这对国际法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