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明清两朝异地安置云南土司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明代以前,世居在这里的土著民族是主体民族,人口构成是“夷多汉少。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及交通的险阻,在秦汉到元朝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央王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不能实施与内地划一的政策,只是以“羁康”的形式统治云南各民族。羁康制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民族头人臣居中央王朝,其他仍令其统治,中央政府很少约束,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统治方式。元代开始,随着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羁康制”逐步完善发展成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王朝任用原民族头人为土司,命…  相似文献   

2.
世界历史中的第三世界(二十六)第三世界是一种伴随国际资本统治而形成的世界历史现象。前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种狭隘地域性的、各民族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的历史。资产阶级的兴起以及大工业所开拓的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使历史越来越转向世界的历史。这种世界历史,使一国内乡村屈从于城市的统治,在不同国家间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所谓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所说的一国内的城市的统治,不同国家间的所谓文明国家的统治、资产阶级民族的统治、西方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我国蒙古民族历史上的三位爱国主义志士陈红艳东归英雄──渥巴锡渥巴锡是我国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的杰出领袖。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为了摆脱沙皇俄国残暴的民族压迫和黑暗统治,他率领土尔扈特部十余万人团结一致,勇敢战斗,不惜巨大牺牲,冲破艰难险阻,跋涉...  相似文献   

4.
播州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统治制度。播州土司制度开始于元代,完备于明初,终结于明末万历二十八年。阐明播州土司制度的历史轨迹及其历史作用,无疑有助于黔北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唐崖覃氏源流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平 《贵州民族研究》2001,21(3):133-139
本文提出,湖北咸丰境内唐崖土司的覃氏,是当地土家族吸收元代中期由铁木乃耳后裔率领的一支蒙古族逐步演变而来,与鄂西土著覃氏同源异流,在民族源流上有远源和近源之分:其远源是从廪君蛮“五姓”之一“ ”姓演变而来的土家族强宗大姓“覃” 氏;近源是元代中期铁木乃耳后裔率领的一支蒙古族。文章从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口碑资料着手,通过语言、墓碑、谱系及风俗习惯等角度,着重阐述唐崖覃氏的民族源流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唐崖覃氏的民族源流,对认识土家族民族源流的多元性和鄂西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具有以管窥豹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新事篇豫东最大清真古寺沈丘县槐店清真古寺始建于元代。是一座有着700年历史的民族建筑,“文革”时严重破坏。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恢复历史古迹,地、县伊斯兰教协会倡议集资重建“望月楼”,得到地、县领导和社会对的大力支持,很快集资50多万元。1993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民族调查材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傣族和蒲人都是在德宏地区居住较久的土著民族,在历史上曾有过交错杂居,来往密切,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的时期。元代以后,由于政治局势变化,引起当地的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傣族成为德宏地区的统治民族,而蒲人却逐渐衰落,并由坝区向山区迁徙。  相似文献   

8.
元代在云南的政治统治是多方面的,宗王统治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但云南宗王中的"九王"所指为何至今仍无详证.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九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考证,并进而提出"九王"在整个元代对云南统治时期三个阶段的重要作用、"宗王"之治成为在云南的一种新的统治模式的观点,对元代云南宗王之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元世祖忽必烈的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日 《前沿》2009,(5):75-77
元代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忽必烈在经济方面注重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商业、发展商业政策和逐步实行汉法,使元朝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本文着重从忽必烈的经济政策分析忽必烈对元朝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夏朝的建立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及与周边民族群体的关系尤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在其统治区内,存在着众多的民族群体、部落,划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5个区域。从夏禹到夏桀,夏王朝的统治长达472年,华夏民族正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所有的多民族国家,都是建筑在一个民族即这个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其他各民族的统治上面,这就是民族压迫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根源。我国的历史也是这样,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历史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汉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征服,各民族的抗御抵制,构成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一个主要史实。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交往,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政治上日趋统一,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祖国疆域。这种民族关系的发展,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它符合客观历史的发展规律,虽然它往往是通过痛苦的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民族史研究中,对民族关系主流的问题有"友好合作说"和"战争压迫说",但就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则表现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和平友好、相互吸收,又矛盾冲突、相互排斥这样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就民族融合而言,西南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在元代以前表现为同源异流为主,元代以后则既有同源异流,也有多源合流和异源异流.此外,整个西南民族关系主要由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杨玲 《求索》2008,(2):139-141
在中国法制历史中,刑法是达到统治目的的最佳手段,故历代王朝立法建制都是以刑为主。民族刑事习惯法作为原生刑法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活跃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准法律规范”。彝族习惯法是以家支习惯法为前提,在其发展中充分展示了以“宽容”为核心的本民族的人本精神而无本民族的成文法典和规章。  相似文献   

14.
张敬忠 《春秋》2017,(1):37-39
京杭运河全长1800余公里,穿越南北6省(市),沟通5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的人工运河,历史上对维护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促进南北经济及文化的交流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开发始于元代。  相似文献   

15.
晚清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各界爱国同胞所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自我解放运动。它得到了各界开明的爱国同胞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许多革命志士为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英勇斗争精神的感召下,一些爱国爱教的开明佛教僧侣也积极参加革命组织、联络革命志士,并大力鼓动广大爱国爱教的僧俗同胞参加革命运动,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中华民族自觉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上,增添了动人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主线以德治主义治国之道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伦理学,是从人本主义意义上强调指出了为政首先应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政治道德建设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历史表明,统治的政治道德,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因此,孔子伦理学说不仅具有历史内涵的深刻民族化意蕴,而且亦有当代政治化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梦宇  胡艳丽 《前沿》2010,(11):132-134
侗民族是我国民族人口数量居第十二位的民族,同时也是人口集聚度非常高的民族。侗族以其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特色、完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保存了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发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功能,同时又在历史发展的动态中保护和传承侗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经济工作者、民族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所需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西周至战国中期(即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为止),在今四川涪江以东,大巴山以南,三峡以西,贵州大娄山以北的区域内,有一个地方奴隶制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巴国。巴的得名,系由于其统治民族是巴族。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历史记载的巴,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地域,即巴政权统治的地区;另一种是指民族,即巴族。唯有将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分辨清楚,方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段历史的真貌。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巴境内居住的各民族作一分析,以增加对西南古代史的认  相似文献   

19.
章太长  曹持英 《传承》2008,(2):96-97
元朝是由漠北南下的蒙古族所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封建王朝。在其统治的百余年间,大量非汉民族迁居内地。因此,在元朝统治下的中国,移民众多,不同民族杂居相处,不同文化交相辉映,对中国社会各方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元朝是由漠北南下的蒙古族所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封建王朝.在其统治的百余年间,大量非汉民族迁居内地.因此,在元朝统治下的中国,移民众多,不同民族杂居相处,不同文化交相辉映,对中国社会各方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