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我省西南部,隶今安顺市。 紫云建县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余年。该县历史建置隶属纷繁,唐代在今县境置琰州降昆县,宋置和武州。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置和弘州,后改镇宁州,属普定路。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康佐长官司。正统三年(1438年)以康佐长官司属镇宁州,直隶贵州布政司,嘉靖年间徙镇宁州治于安庄卫(今镇宁县城)。清雍正五年(1727年)废康佐长官司,七年1829年置威远营,八年(1730年)置归化厅。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此归化县与  相似文献   

2.
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有县级建置,是民国以后的事,在此以前,均是土司领地.清乾隆四年(1 739年),设置定番州判分驻大塘,辖地称大塘州判或大塘理苗州.民国3年(1 914年),撤大塘州判,改置大塘县.清宣统三年(1 91 1年),都匀府所辖都匀县撤销,其地改为都匀府亲辖地,另将平州长官司、六硐长官司及牙舟讯辖地改置都匀县,治所设在平州.民国元年(1 912年)改都匀县为平舟弹压,民国3年撤平舟弹压,改置平舟县.民国30年,撤平舟、大塘2县,合并设置平塘县,县治在平舟(后称平湖).  相似文献   

3.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面积3298平方公里。有苗、侗、汉、壮、瑶、水、布依等民族。 从江,系民国30年(1941)永从县与下江县合并时,取两县末尾一字而得名。元代置西山阳洞等处长官司。至元二十年(1283)置福禄永从长官司。明正统六年(1441)废福禄永从长官司,置永从县。清雍正十年(1732)三月,添设永从县丞一员,分驻丙妹;同年移黎平府潭溪吏目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置下江厅。民国2年(1918)改下江厅为下江县。3年改丙妹县丞为丙妹分县,隶永从县。25年撤销丙妹分县。30  相似文献   

4.
正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黔东南州台江、三穗、施秉等9县毗邻。剑河县始建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建置前史书上多以"管外苗族地区"记之。雍正八年(1730年)置清江厅,隶属镇远府,以后称理苗府、军民府、理民府等。民国三年(1914年)改清江厅为剑河县,隶属镇远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省属三等县。1950年剑河解放,成立县人  相似文献   

5.
榕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3232平方公里。居住着侗、苗、汉、水、瑶等民族。 榕江,以榕树和江水为名。清雍正八年(1730)置古州厅,驻黎平府同知;九年筑城,设古州镇;十年开泰县丞移驻境内朗洞,设朗洞县丞。民国3年(1914)废古州厅置榕江县,改朗洞县丞为朗洞分县;民国25年朗洞分县并入榕江县。1956年7月由都匀专区划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至1961年从江县曾并入。  相似文献   

6.
息烽县位贵州省中部,乌江南岸,与遵义、金沙、修文、开阳4县毗邻,面积1036平方公里。居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今县境在元代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五年(1372)改隶四川行省。永乐十一年(1413)改属贵州布政司。崇祯三年(1630)改扎佐长官司置敷勇卫,又置四守御千户所;以青山长官司改置者日于襄;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长官司地置者日诘戎。后因土著彝族首领安位献地投降使当地社会的战乱平息, 崇祯帝下诏更诘戎为息烽,故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罢敷勇卫所属于襄、息烽、修文,濯灵4所,改置修文县,属贵阳府。民国3年(1914)7月,移贵筑县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 属黔中道。民国9年(1920)裁道,直隶于省。民国24年(1935) 后,先后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署、第二绥靖区、第三绥靖区。解放后划归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  相似文献   

7.
六枝特区隶属六盘水市,位于市境东部."六枝"之名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置郎岱厅之后.当年6月12日,清廷以郎岱代官司陇氏地、西堡长官司沙氏地、西堡副长官司温氏地,加上永宁(今关岭县)划出的一部分地设立郎岱厅.郎岱厅设置流官后,将属地划为七枝.郎岱为本枝居西南隅,正北为下枝,正东为西堡枝,西北为上枝,东北为化处枝,东南隅为木岗枝,上、下、本、西堡四枝之间为六枝.道光年间改七枝为十里,六枝作为小地名保存了下来.解放后,随着公路、铁路的贯通及煤矿的开发,六枝的经济区位优势逐渐凸现.1960年5月,撤郎岱县,设六枝市.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大部分煤矿下马,10月六枝改市为县.1965年"三线建设"兴起,11月六枝矿区成立,翌年2月改称六枝特区,同时撤六枝县,恢复郎岱县.4月,划郎岱及普定、镇宁三县部分地为六枝特区辖地,共8个人民公社.1970年12月,郎岱县与六枝特区合并,合并后的政区仍称六枝特区.  相似文献   

8.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出现较晚,是1953年才有的。在此以前,这片区域一直叫平越。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平月长官司,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平越安抚司,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十五年(1382年)升为平越卫。二十一年(1388年),裁平越安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平越军民府,府卫同城。清康熙十年(1671年),裁平越卫,置平越县,为府附郭。二十六年(1687年),平越军民府改为平越府。嘉庆三年(1798年),平越府改为平越直隶州,同时裁平越县。民国3年(1914年)撤州改县。1953年7月,改平越县为福泉县,得名于县城内的福泉山。1996年,撤县建市。  相似文献   

9.
平坝县位于我省中部,属安顺市管辖。 平坝,为"地多平旷"之意。其县名之由来源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所设之平坝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卫设县称安平县,民国三年(1914),因与云南安平厅和直隶安平县重名,遂更名平坝县。 平坝县历史悠久,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其中以天台山寺庙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10.
普定县位于贵州高原中部偏西,属安顺市管辖。 普定建县较晚,但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普定属牂牁夜郎辖地,秦代为像郡,汉代为夜郎县,唐贞观四年(650),设始安县。宋为绍庆府所领羁縻州瓯脱地。元至正十一年(1351),置习安州,属普定路所辖,同年,建普定县,为普定路附郭县,治今安顺杨武。普定二字来历、含义尚无史料可考。明洪武十四年(1381)筑普定北城,即今普定县城。崇祯三年(1630),在今普定县城所在地置定南守御千户所,属镇西卫。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普定卫为普定县,裁定南所入普定县。民国3年(1914),普定县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5,(20):56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县至今(一说大业七年〈611年〉置高富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析黔州盈隆县地置都濡县, 属黔州。宋政和七年(1117年),移思州治所务川县于都濡地,始为“务川”县名的最早出现。元至元年间, 因有陨石名“婺星”降于其地而改“务川”为“婺川”。明代先后属思州安抚司、思南宣慰司、遵义府。清和民国沿明制,仍为婺川县。解放后改为务川县。  相似文献   

12.
何奕 《当代贵州》2012,(14):12-13
凯里是苗语音译,意为开垦田地。原为清平属地。明嘉靖元年(1522)设凯里安抚司。1958年撤炉山、丹寨、雷山、麻江4县合置凯里县。1961年分县后,原炉山县改称凯里县。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凯里县,设立凯里市。黄平之名源出旧州,因其地势平坦,土壤呈黄色得名。民国3年(1914)1月,改黄平州为黄平县;旧州巡检司为旧州分县。民国25年(1936)将旧州分县并入黄平县。1958年至1962年期间施秉县曾并入过黄平县。  相似文献   

13.
三穗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东与湖南省新晃县毗邻,东南西南与天柱、剑河两县接壤,西和西北与镇远县相连,总面积1040平方公里。有汉、侗、苗等民族。 三穗原名邛水,因民国16年(1927)县境内多处地方出现一株水稻生三穗,认为是吉祥之兆而改名三穗。今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5,(18):55
在遵义地区属县中,余庆名入"边塞",而且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趋于"稳定",归入遵义建制.今余庆县境地,始置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但其历史则更早于此.唐乾符三年(876),以牂州属白泥、余庆两土司为校尉(其地即今县地);宋为绍庆府属羁縻小州;元置余庆州、白泥州,属播州宣抚司,"余庆"始作正式行政区划名称出现;明洪武十七年改余庆州为余庆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中置县后属平越直隶州而归贵州版图.  相似文献   

15.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这块曾经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孕育出了武陵山区一朵艳丽的文化奇葩——土家山歌。2012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贵州行》栏目播出了"沿河土家山歌"纪录片。她从历史深处走来沿河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涪陵、永宁、汉夏县,魏晋南北朝属涪陵郡,北周属费州,隋置务川县,唐置思州,五代属黔州后归于楚,宋属思州。元置沿河祐溪长官司,明清沿袭。民国三年(1914)置沿河县。1986年改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这块曾经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孕育出了武陵山区一朵艳丽的文化奇葩——土家山歌。  相似文献   

16.
凯里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牂牁,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明、清时期置清平堡、司、卫、县或凯里司、卫、县。民国三年(1914)改称炉山县,1958年复称凯里县,1983年设立凯里市。凯里旅游文化资源富集,属典型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级的民族风情旅游胜地之一,被联合国世界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最高档次的世界十大旅游景区之一、也被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和全国41个"绿城"之一。  相似文献   

17.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1917年(民国六年)军阀张作霖主政东北后,将晚清遗留下来的奉天模范监狱和奉天省城罪犯传艺所这两所监狱合并,成立了奉天第一监狱,隶属于奉天高等检查厅.当时监狱管理人员有140多人,其中看守120名,正副狱长各一名,德国顾问一人.  相似文献   

18.
从康熙二十年(1681)至嘉庆元年(1796),历时一百一十多年,这一时期,史称"康乾盛世".承德真正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是在避暑山庄建立以后.康熙初年的承德地域还叫"热河上营",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牧场.康熙四十二年(1703)热河行宫始建,五十年(1711),康熙为热河行官内午门题写"避暑山庄"镏金云龙匾,又题了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烟波致爽"定景诗.诗中有"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诗句,这里已经成为塞外一大都会.雍正元年(1723),设立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取《尚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语,改热河厅为承德州,取"承受德泽"之义.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承德府.承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开发与建设,最终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成为清帝在夏季办公、避暑的夏都、陪都.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05,(18):55
绥阳为遵义所属最早四县之一,建县已将近1400年。隋大业十二年(616)置绥阳县,属明阳郡。县北29里,有绥阳山,故名之。唐属夷州。宋置绥阳县,属播州乐源郡,辖地即今县地。元属播州安抚司,无县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以原地重置县,随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清雍正后随遵义改隶贵州。诗人李发模使绥阳一举成名,该县因此被誉为“中国诗乡”。然而, 早就使绥阳名声在外的,是绥阳两种特殊的农副产品:一种是所产人工银丝盐水面条,习称“绥阳面”,因其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成为清代皇家贡品,至今盛誉不减当年;另一种是辣椒,绥阳主要农产品,全县年产干辣椒1000多吨,辣椒制品达60多个,远销国内外市场。绥阳辣椒品种有大椒、小椒、绉椒、灯笼椒等,而以“朝天椒”最有名,名列全国七大名椒。  相似文献   

20.
湖北丹江口市.位于汉水中游.是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的结合部,秦朝即在此置武当县,元、明、清设均州.民国元年改为均县.1983年撤县建市、市境内有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山下是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名山秀水集于一市,形成了山水相映、相得益彰的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建市10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按照工业旅游城市的目标.在突出发展工业的同时.努力开发建设武当山.发展旅游经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3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4.2亿元.人均3008元:工业总产值18.5亿元.10年间年均递增19.6%;财政收入17756元.市级9008万元.比1983年增长5.8倍.该市交通便利.电力充沛.通讯发达.是鄂西北的一颗璀灿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