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印度人民党近期以绝对优势取得印度新一届大选的胜利,莫迪当选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莫迪政府将继续印度自冷战结束以来致力跻身世界大国之列的努力,重视与美国、中国及其他主要大国开展外交互动,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并维护印度的战略自主权和外交独立性。印度将寻求在经贸合作、非传统安全、海上安全、"东向政策"等方面推进务实外交。中印关系有望在莫迪任期内保持稳定态势,双方将在国际层面和经贸领域强化合作,但边界争端等双边问题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自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以来,始终强调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及其他合作,致力扩大自身的经济与战略利益。"东向政策"是印度在1991年提出的。第一阶段是以东盟为中心,主要集中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第二阶段的特征则在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在该地区各国与印度间建立制度化的经济联系。当前,印度总理莫迪把印度的东向政策提升为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在体系层面,加强与美国在印—太地区战略互动,与周边国家开展互联互通建设,重视公共外交,运用软实力扩大影响力;结合印度海洋战略,加深与东南亚各国的双边关系,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追求大国地位。东南亚作为当前印度东向行动政策的中心区域,在大国梦的推动下,印度将在东南亚地区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对东南亚地区秩序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推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自2008年提出"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以来,印度的气候变化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更加侧重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同,印度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关注"安全纽带",即围绕水、能源和粮食安全这一主题展开。这表明,印度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更多是从生态安全的整体性考虑,并未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核心关注。这提示中印两国应加强生态安全领域的战略和技术合作,依托印度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中国优势低碳技术在印开展绿色产能合作,并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积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立场。  相似文献   

4.
印度对非洲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对非洲政策就一直是该国争取大国地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印度调整对非洲政策,印度在非洲的活动范围超出传统的英联邦和"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并积极与非洲地区组织建立伙伴或合作关系.在印度对非洲政策的长期演变中,凸显三大特点,即把中国作为印度对非洲政策的参照对象、重点发展与支柱国家和非洲地区组织的关系,并实行"联合政策",以及在对非洲政策中重视"道义"和价值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既存在面向未来的需求,也具备现实条件,但印度态度左右摇摆,采用制衡性对冲策略,并将对接限定在功能性领域,这严重影响了双方战略对接的发展。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印度对中国缺乏战略信任,存在较大的"对接鸿沟"以及"战略平衡"考量。尽管印度对中印战略对接存在诸多疑虑,但也存在着广泛基础和积极因素。两国共同发展意愿、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区域合作的外在驱动将为实现双方更广泛领域的战略对接提供动力。可以预见,印度将随自身诉求的变化而不断拓展与中国对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冷战后,印度全方位的东向政策引人注目.东向政策的成功与冷战后世界局势变化和印度国际地位上升有关,也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战略考量上存在一些接近之处有关.但印度的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使"东向政策"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印度“东向”政策展露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战略导向、地缘范围、议题领域等方面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呈现出从政策到战略、从陆上到海上、从经济到安全、从东南亚到东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等新态势.印度“东向”政策的新变化是基于印度自身实力的持续增强及亚太地区形势的诸多变化而做出的反应,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强与亚太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拓展其外交空间,在亚太地区及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印度“东向”政策的新趋势对中国的周边外交以及中印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印度认为中美紧张关系会持续并对多极世界格局构建产生影响,对其自身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印方据此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通过"议题联盟""不对称通融"等方式深耕美国,应对中国崛起;重塑与邻国发展伙伴关系和宣扬"印度方式",削弱"一带一路"向心力;加强与美在印度洋合作和"印太"塑造,防止中国主导该地区;宣称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但效仿美国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与地缘战略上的积极应对相比,印度对中美竞争引发全球经济动荡和利益重组的准备不足、应对有限。未来,印度"深耕美国、应对中国"的战略不会根本改变,但大国关系变动、新技术较量、印度国内经济改革前景不明等因素使印度应对中美竞争长期影响存在变数。中国在警惕印美地缘战略互动的同时,应着眼大局,妥善管控分歧,并利用印度在经济、技术上的政策不确定性争取合作。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历史教训还是地缘战略需要考虑,印度对俄外交中的制衡中国之意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中俄印"战略三角"的现实局限性;接着重点分析俄罗斯对印、对华军售的不平衡政策以及印俄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最后总结出印俄关系对中国的战略启示,我们须采取相应措施抵消印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提出“东向政策”,旨在搭乘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车,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此摆脱经济和外交困境。莫迪政府上台后,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进政策”,旨在围绕海洋安全和互联互通议题,扩大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海洋影响力,实现“有声有色”的“印度梦”,这是印度海洋战略的域外延伸,并标志着“东向政策”从低位政治领域向着高位政治领域的迈进。“东进政策”以拓展印度的战略空间和实现印度大国梦为目标,以制定海洋安全战略及拓展海洋安全合作为手段,积极拓展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蓬勃上升的发展态势。东盟历来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随着域外势力介入,其在遵循“平衡战略”的同时,也提升了印度在其伙伴名单中的亲疏层级。对中国而言亟须采取加强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措施,发挥经济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对话与妥善解决,增强中印共识与战略互信,改善中美关系等,以应对印度“东进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近期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印度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进一步突显。美国强调印度的角色意义,鼓动印度在亚太地区格局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包括帮助美国制衡中国。印度欲借助提升印美关系增加战略筹码并索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但谨慎回应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寻求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理性化政策选择。这似可表明,印美在稳步增强战略合作的同时,结为盟友或印度参与美国主导的多边安全伙伴体系的可能性较小。对美印关系的判断影响对中国战略利益和地区安全环境的认知。本文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印度的影响、印度的回应和角色选择以及印美在亚太安全格局中的互动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北极地区的多重利益关切使印度将北极参与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加快北极参与步伐的同时不断完善顶层设计。2022年3月17日,印度出台《印度的北极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提出了印度推进北极战略的目标与进路。同时,印度与北极国家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及国际治理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展望未来,印度北极战略的推进或将拓展其北极参与的领域,加剧与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博弈,使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同时,印度北极战略的实施面临俄乌冲突的制约、美国的干扰、自身参与能力不足及西方“绿色政治”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印度提出"向东看"政策,拉开东进东南亚的序幕。2014年,印度进一步提出"东向行动",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印度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是在美国、日本等国推进"印太战略"和东南亚国家开展大国平衡外交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是为了对冲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产生的影响。印度与东南亚合作对地区的潜在影响较大,印度有可能成为东南亚地区又一重要战略力量,东亚地区秩序也可能随着相关国家"印太战略"的推进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积极扩大与印度在东南亚的合作,拓展双方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4.
透析印度崛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幅员大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都有重大发展,又有着较为稳定的政治结构,为未来成长为世界大国奠定了良好基础.印度崛起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将对亚洲以至世界地缘政治和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印度崛起与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并行不悖的,两国不会变成战略竞争对手,而将成为共同前进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5.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23,(4):134-155+160
印度将“印太战略”视为其“东向行动”政策的超越。虽然“东向行动”政策是印度介入印太事务的基石,但涉及非洲的“西联”与“南控”政策也很重要。换言之,非洲对印度“印太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应“东向行动”政策、助力其走向亚太并提高大国影响力,还在于实现印度深耕印度洋、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和加强人文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基于“印太战略”,莫迪政府将印非关系提升至战略层级,增加对非外交机构与资源投入,在战略议题设置上更加突出海上安全,以加强对非反恐与人道救援合作、践行支持非洲发展承诺、发挥在非海外印度人“桥梁”角色等方式,大力推动区域集体安全与经济一体化,在深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互联互通、防务后勤保障等领域合作上展示出较大的开放性。印非关系的发展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地缘与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印度在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涉非议题上的发言权,增强印度战略自信。未来,印度仍将视非洲为实现其大国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不过,受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印非间现实性问题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掣肘,印度对非政策将更趋务实与谨慎。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能源困境,印度积极推动海外能源战略通道建设,并根据本国的地缘特点分别在北线、西线和东线三个方向构建油气管道与海运航线相结合的能源战略通道。印度的这种做法对于南亚,乃至整个印太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地缘影响,逐渐推动印度成为印太地区的重要战略支轴,加强美印两国的战略合作,促使印度积极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并导致中国在相关地区的战略影响力受到削弱。对此,中国应尽力规避地缘风险,积极参与印度能源战略通道建设,维护地区稳定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五大内涵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对构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并分析了对中国海上运输安全的影响,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也给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增添了不确定性。中国应积极塑造"共享型"的印度洋战略应对印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莫迪政府对"印太"战略构想计划的迎合,反映出印度欲向包括南海在内的周边广大地区实施地缘扩展。由"东向"政策向"东向行动"政策的转变,是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新变化,体现出印度不满足于在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而是要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获得更多的地缘战略利益。随着南海问题的升级,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势必会对南海地缘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因此印度对南海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关系到中印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目前,对于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无论是印度自身,还是南海所属国中国,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东向”战略的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印度实施“东向”战略,包括东盟、中、日、韩及澳、新(西兰)在内的广大地域内的经济、政治、安全、军事等多领域的“东进”,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获得极大进展。印度“东向”政策的不断推进,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是必然的。随着地区局势的发展,尤其是南海问题的升温、印度洋问题凸显,印度“东向”战略中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将占据重要地位,给中国的安全和恢复中国在南海地区的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带来新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21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首访印度”之际,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与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印度‘东向政策’与中国‘西进战略’”学术研讨会,近30多位专家学者就印度“东向”政策的新走势、中国的“西进”战略及其影响以及中国与南亚合作的前景三个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