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勇 《江淮法治》2009,(10):26-26
什么是智慧的人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对于客观事物(包括自己本身)善于判断的人生。 善于判断的人,一定是思想素质较高的人。人的思想水平,取决于他对于事物的判断正确与否。没有正确的判断力,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绝对不可能上升到很高的境界的。  相似文献   

2.
法的本质:利益关系调整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本质论的必要 在争论“法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学者们首先讨论的是“法究竟有没有本质”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法无所谓本质,争论法的本质也是没有必要的①,笔者和大多数观点相趋同,认为法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法现象本身的实在性决定了法的本质的实在性”②。在哲学意义上,本质相对于现象并与现象构成了辩证法的一对范畴。本质是决定客观事物存在和具有各种表现形式的根据,是构成某事物的各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力量,是事物中比较稳定的东西。本质本身是多层次、多等级的。 法的本质是法存在及…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们用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但正如众所周知,语言本身远不是一种理想的思想表达和交流工具。一般说来,词语的意义——即符合于词语的事物所应满足的条件——和指称——即与确定的词语相对应的或适合与确定的词语的事物——是相吻合的,即词语和其指称对应的关系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经验法则,是指人们从生活经验中归纳获得的关于事物因果关系或属.陛状态的法则或知识。”在国外,学者们基于其不确定性的内涵,又将其归纳为如下一种认识:即经验法则“是一个来源于一般性确定性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般性法则”。经验法则虽然是人们认识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知识,它的确客观存在,但是它本身并不像规律、定理等“法则”具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5.
场与侦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镶 《犯罪研究》2008,(2):2-6,12
“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介质,同时本身也是一种物质。社会场是自然场的派生场.任何社会事物都被包含于社会场中并最终统一于社会场,其本质是一切社会事物运动的存在,是社会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场与侦查控制的关系,由场出发,研究侦查控制的范围和对象,求得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无论是对于丰富侦查学的理论,还是对于指导侦查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并非只有成人才有可能掌握与运用现象学的方法。由于儿童较少“前设性”和“成见性”;由于儿童在游戏中与事物融为一体,达到了接近事物并直接面对事物本身的状态;由于儿童常常“固执已见”也摆脱权威中介,直接面对事物本身;由于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故儿童有其自己的现象学。其特点为自发性、易受主观性及自我中心思想的影响。研究儿童现象学对儿童研究和成人现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作为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的犯罪心理概念仍莫衷一是,这实际上是缺乏对犯罪心理本质的探讨和研究。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必然联系,犯罪心理的本质是在一定刺激下,犯罪人形成的无视法律、不顾忌危害地满足欲求的行为倾向和对客观现实的扭曲、错误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杂文的尴尬     
杂文,主要通过说理采表达作者对某一(类)事物、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某人物言行、某类客观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生活现象等)的爱与憎、赞同与反对,阐述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逻辑反叛“主要是指事物本身内在的两种相对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逻辑反叛”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就《美国反对美国》这本书来说,逻辑反叛从书名本身说起,然后通过对民主与非民主、传统与现代化的逻辑反叛大观园,展示事物本身的两种相对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最终回归到对人的逻辑反叛,希望从对人自身的反叛中寻找到破解逻辑反叛的路径,就是不加管理的任其自由反叛,让肯定性力量和否定性力量在反叛中自由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范玲 《法制与社会》2010,(30):296-296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些人被利益的云雾遮住了双眼,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分不清对与错,满眼看到的只有金钱,为了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做出了一些违背道德良心和法律法规损害他人利益之事,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从古自今很多人并没有被利益的迷雾遮望眼,能不把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能做到为了他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是民族的脊梁,是众人学习的榜样,是时代进步的保障。所以要想正确的认识事物看到人生中更宝贵的东西,就要拨开利益的云雾。  相似文献   

11.
静看庭中草     
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愚昧,迷惑,这本身就是一种清醒。只有清醒的人方知人生只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  相似文献   

12.
傅佳清 《法制与社会》2013,(34):271-272
网络反腐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兴起与网络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网络反腐在打击腐败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同时应当理性看待网络反腐,不能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3.
豫剧名家是父老乡亲心中的"活菩萨" 他叫王宽,原郑州市豫剧团团长.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大戏.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意义上,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产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即使事物从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和方面依然存在而不会消失,即质变前后事物具有的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并不会随事物的质变而发生转移。将事物的这种相似性特征引入刑法,可以发现刑法中关于行为人行为的界定具有相类似的情况,即一些行为虽具有刑法意义上的本质区别,但其又蕴含了许多相似性。对这些性质相近的行为,本文就称其为“相似行为”。如皮艺军先生曾将各种危害性越轨行为用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进行描述,塔底的行为一般是非规范行为,塔尖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证据规则的基本空白,使得学者们试图通过证据属性问题的研究,为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等提供证据的使用规则,因而对证据属性问题的研究陷入了误区。证据的属性是证据本身所固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基本性质,不同于证据的特徵;证据属性与诉讼证据规则属于不同的范畴,不能混为一体。本文针对主流的证据属性理论误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证据属性的分层次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犯罪学的发展 关于犯罪学的论述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古代关于犯罪产生的学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侧重于人本身的分析,如荀子认为人生“性本恶”,犯罪是人生的必然倾向;另一方面是纯粹从社会客观物质条件加以说明,认为犯罪根源于贫困。  相似文献   

17.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0,(15):46-47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一个人,一件事物,不管是大,还是小,也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聪明,还是愚昧,这些外在的形式毫无影响,他们一律都是和谐的。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工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进行司法体制的改革,是当前理论界颇为热点的话题。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个不能不让人正视的现实:即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探讨中,表面的、局部的、实然的研究多,深层的、全面的、客观的、历史的理论性研究鲜见。本文无意妄加评论什么,只是力图拓展视野,根据事物本身发展的联系和规律,从更广阔的角度上,寻找阐述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般性理论认识。谬误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语言能描绘和创造美的人或美的事物是天经地义的事。却很少有人认为,“美”可以反过来影响和创造语言本身。本文根据“‘美’可以反过来影响和创造语言本身”这一命题,从英汉语言的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去论证,在语言发展的长河中,“美”的的确确影响和创造了语言。  相似文献   

20.
瞿关明 《刑警与科技》2008,(23):185-18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年轻男女结婚者越来越多,中国再次迎来了生育高峰期,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宝宝。幼儿园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精彩人生从这里起步。这也是社会对幼儿园的充分肯定。正因为如此,幼儿园本身的定义不再仅仅是“托儿所”的概念,父母也越来越多从综合的角度来考察一个幼儿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