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政治哲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哲学的内涵与定位问题一直是政治哲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这一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的流变。本文在综合各家之言并进行独立研究的基础上 ,得出了政治哲学作为政治学、哲学、伦理学交叉综合性的应用哲学 ,既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同时也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实践理性问题的凸现起因于当代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使人类自身陷入严峻的生存危机这一困境,近10年来这一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广大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就实践理性的若干问题,包括实践理性的含义、特点、形式、功能、历史形态以及实践理性的合理化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摘其要者试以评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制度理论的政治哲学--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百成 《理论学刊》2001,2(5):33-35
邓小平的政治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制度理论.作为社会政治的一种分析框架,制度在邓小平视野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邓小平政治著作的文本出发,结合西方政治哲学家的有关论述,对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作以初步辨析.  相似文献   

4.
牟宗艳 《理论学刊》2004,23(9):34-36
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里程碑性的著作当中,马克思阐述了政治主体的实践性本质,政治权力尤其是国家的利益性基础,以及社会的政治变迁的根本动力,政治变迁的根本目标及该目标的现实性和价值性特征等思想,为其政治哲学体系锻造了全新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思想,就是社会伦理学说。他们从人出发研究社会这一作为人必须与之交往的虚拟主体与人的关系,对它们加以道德评价,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制约人、决定人。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侮辱人、奴役人,是不道德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因而是道德的。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目标,中心是改造社会关系——消灭奴役人的旧社会,建立最无愧于人的本性的共产主义社会,使社会成为道德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哲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都是对上述人的解放理论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对实现人的解放具体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姚士伟 《世纪桥》2010,(7):68-69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关注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领域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如新型国家、社会和个人良性关系的构建,公共治理、意识形态建设等问题,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的根本理论特征和品格。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人为本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出概括。以人为本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以人为本推向理论前台,成为学界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发展、体系结构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学界对于学科内涵的研究从未停歇。虽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理解还没有在总体上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但是学者们对于学科内涵的研究相对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主要方面。专家学者们的探索与争鸣为深入推进学科的理论研究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姜涌 《理论学刊》2013,(3):72-77
政治哲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课题,规范性的政治哲学成了评价现实内外政治、批判地思考社会体制构建、设计未来政治走向的一面思想旗帜。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引进了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是讨论人的劳动的权利、劳动的自由、劳动的平等、劳动的分配正义等问题的形而上学基础。马克思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批判资本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联合体",它是建构在劳动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哲学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按辩证的必然规律运行的整体。只有认识和把握中国国家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求解儒学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的重大意义,才能求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吕嘉 《探索》2002,(5):4-5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同教条主义之间的斗争是两种政治思维原则之间的斗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当代中国历史中的特殊理论贡献,在于纠正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正确认识、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政治思维原则。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理解实事求是,“是”不是单纯的真——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是真与善的统一,即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根本利益是客观的,但其内容又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在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它的情形下,它又具有形而上的性质,是无法在经验中直观的。所以,在政治实践中做到实事求是又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的理论体系.黄宗羲从寻找宇宙万物的本体转向寻找现实生活世界中的政治现象的本体,这一政治本体的寻找就为黄氏建构政治哲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人性论是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可以概括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公其非是于学校".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思想或战略思维,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张力的重要环节,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看战略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时革命或建设问题的认识与理论创新成果看,既是锁定在战略层次与视域,也是特殊时代问题的哲学形态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容在战略思想层次与平台上更是彰显着经济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元北 《实事求是》2007,21(4):37-39
正确认识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的优势,研究在新形势下保持并发挥党的优势,对于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论是马克思、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他们的理论思维中,党的优势是同党的性质、党的战斗力、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前途联系起来的。党的优势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优势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条件下,同国内外的敌人进行了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思想文化的等多种形式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着血肉联系,并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人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等十个方面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6.
吴晓云 《学习论坛》2007,23(7):14-16
我国哲学教育规模之大、在国内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之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学生真正掌握了哲学,领悟了哲学精神,具备了良好的哲学素养,在现实中能自如地应对各方面的生存挑战呢?显然,广大学生并没有因为接受了哲学教育而产生对哲学浓厚的兴趣;他们很难进入哲学的崇高境界,在日常生活中也少有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而且还缺乏独立面对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哲学教育工作者对哲学的本性认识模糊,错误地理解哲学对人的价值、哲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及其与当代社会的关系,这也许是造成目前哲学素养培育工作尴尬局面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政治变迁,它是一个以政治民主化为向度的历史演化过程.政治发展道路是通过扬弃来寻求人的政治潜能不断得以发挥的政治体制与政治生活方式的路径,以及这些体制和生活方式的生长所形成的历史轨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指向,由追求社会主义民主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80年代中期,政治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研究成果灿然可睹。但在政治文化研究的历程中,学者们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纷争。对于政治文化的概念界定、政治文化的功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和现代化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里程碑。政治发展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自上而下推行政治改革,二是自下而上推动政治发展。在今天社会力量已逐步壮大的现实下,切实畅通政治参与渠道、提高效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乃是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政治资源分配是一种基础性分配,具有公平性和非歧视性的特点.政治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一个民主国家实现政治文明的前提和底线,也是决定经济及其他分配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我国对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公问题已经给予了高度警觉,但对于政治资源分配差距现象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也正是一直以来悬殊的收入差距难以有效遏制的原因之一.总结政治资源分配的实际和问题,探讨公平政治资源分配的路径和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