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洋 《中国公证》2009,(3):49-52
为纪念中国公证制度全面恢复三十周年,<中国公证>杂志从2009年1月开始推出新栏目,题为"走过公证的历史".意在寻找那些很早就加入到我们这个行业的"老人儿",由他们去讲述那个年代他们所经历过的"公证",以及他们所见证过的"公证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李成 《法制与社会》2012,(33):38-39
中国公证制度已经恢复三十年了,但是至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证据规则制度。笔者从事公证工作这的这几年接触了大量公证案例,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证据是公证制度的核心,是实现公证职能的保障,公证行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建立公证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3.
全面提高公证工作水平,维护和增强公证公信力,切实提升公证服务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公证工作的破题之举。黑龙江省的一些做法和打算是: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抓紧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在公证立法过程中,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中的成功做法,重新考量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价值取向和功能作用,研究解决公证立法中涉及的重要问题.这对于统一人们对公证制度的认识,改革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律工作者.我和公证有着三十多年的缘分.不仅参与了河北公证制度的恢复重建,也见证了中国公证事业的发展壮大。时光荏苒.如今.我已经由一个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即将退休的老司法人员,但我对公证工作的热爱,对公证事业的拳拳之心却一直未变.而且历久弥坚。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历经三十余个年头,而中国公证事业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三十年.  相似文献   

7.
闫峰 《中国公证》2004,(10):21-22
2004年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公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颁布实施22周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证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事业已成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2010年度公证职业培训从3月8日开始,历时20天,共举办四期培训班,全省510名公证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工作中,黑龙江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和黑龙江省公证协会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改进培训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一是、改进课程设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为使培训内容与公证工作实际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公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引言] 关于中国古代公证,理论界有三种观点:一、不承认中国古代有公证活动,认为“我国的公证制度是新兴的法律制度”.二、借口办理“红契”业务机构的行政性,而否认其国家公证性质.三、认……  相似文献   

10.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人的财产越来越多.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继承权公证在实际公证工作中办理的比较多,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就办理继承权公证应注意的问题谈点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郑俊杰 《中国公证》2004,(11):32-34
公证的职权即公证职责界定之内的法律支配力,或法律认可的责任能力范畴.它是公证的生命之所在、威望之所系、公信之所见.法定必须公证、公证的效力、公证的责任构筑了公证的权力体系,赋予了公证的司法职能,体现了公证制度的完整性与公力性.公证的职权特性即公证权力的规定性,它是公力证明效应的特殊社会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范德才 《中国公证》2012,(11):18-20
2012年8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公证协会青年公证员工作委员会主办,黑龙江省司法厅、黑龙江省公证协会承办的首届"全国公证行业青年公证员沙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主旨在于深入推进"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公证员队伍建设,培养和发现青年公证员优秀人才,增进青年公证员交流和互动。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青年公证员工作委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中国公证协会公证理论研究委员会(扩大)会议,是第七届中国公证协会一次较为重要的全体性会议.参加会议的不仅是中国公协公证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协十二个专业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的主任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公证行业以这样的规模召开理论研究委员会会议,是第一次.足见本届中国公协对公证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2月12日,中国公证协会第二届青年公证人讲坛在成都举行,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公证人的业务素养,促进青年公证人思想和工作交流,本次讲坛特邀中国公证协会青年公证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宇红、中国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海宁、中国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张红光、中国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汤庆发作为嘉宾出席讲坛并作主旨发言。汤庆发在发言中表示,公证程序规则具有现实意义,对规范公证执业、维护公证公信力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他还提出公证事项和公证事务是否适用同一程序,不同类别的公证事项能否适用同一程序,公证事项与认证事项能否适用同一程序等八个  相似文献   

16.
公证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内容,即依法进行公证和依法拒绝公证.正所谓"不止不流"、"不禁不行",公证工作就是在对真实合法的事实、行为予以确认、证明的同时,对不真实、不合法的行为予以拒绝证明.如果在公证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依法拒绝公证,那么依法公证也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7.
马强 《中国公证》2012,(4):39-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后,前来公证机构咨询有关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的公证事项越来越多,对于这些相关的申请,相当多的公证员拒绝受理,并答复:"法律规定不动产以登记为准,登记是谁就是谁的。"相较而言,追溯三十年的公证实践,大多公证申请的动因并不是直接来自于当事人本身,例如涉外公证、房屋买卖、继承权等公证事项。  相似文献   

18.
孙咏梅 《中国公证》2004,(10):41-44
所谓"必须公证",是指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经公证机构公证,才能成立或生效.在此,有几点须加辩明:首先,必须公证并非指一切法律行为或有法律意义的事实,都须公证.我们知道,公证是代表国家对法律行为或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加以证明和确认,赋以该行为或事实以法律认可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黄韬 《中国公证》2004,(8):45-46
一、主流理论及其缺陷 公证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司法制度,是各国业已确立并通行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公证制度生存和建立的根本在于公证权的存在.在立法前提上,公证权是公证法律制度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源,规定着公证发展的方向.虽然公证权问题是如此重要,但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公证权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而在将来深化公证制度改革和进行相关的公证制度立法工作时,公证权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0.
齐祥春 《中国公证》2010,(11):10-13
记者:质量是公证的生命,公信力是公证的灵魂。不断加强公证质量建设,提高公证的社会公信力,已成为公证行业的共识。近年来,伴随着公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公证行业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公证质量监管工作,稳步提升公证社会公信力,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也采取了不少措施。请问张厅长,黑龙江省在这方面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