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总战略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特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和突破口,寓政治体制改革于经济体制改革之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改革的初衷和原动力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本身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也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在内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法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其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涵;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不同利益地区和不同利益群体日趋多元化的过程,从而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怀 《法学》1983,(10)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各个领域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将促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适应四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也正在不断加强经济立法。经济立法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又是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武器,因此,经济立法与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仅就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立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定民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的阶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全面改革制定了纲领,勾画出了蓝图,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法律和法学是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对法律的制定和法学的研究提出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民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也是我国法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它与经济体制的关系非常密切。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民法在更加广泛的经济生活领域内发挥作用;而民法制度的逐步完备,又将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与民法科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要进一步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无论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是对于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行,都是势在必行的。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正在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怎样?这显然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提并论 ,同时也经常谈到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 ,但尚无文章或专著专门探讨文化体制改革。令人欣喜的是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一定的文化 (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 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依据经济、政…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不能没有经济立法,这是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必须清楚认识,与改革的推进速度相比,经济立法的步伐已经落后。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物价上涨现象,是一种不同于一般通货膨胀的特殊经济现象。其生成的直接原因在于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高价位的双重均衡,而根本原因则在于新旧体制的磨擦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转换。由于这种物价上涨现象与经济体制改革伴生和联动,因而具有不可避免性、暂时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分析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物价上涨问题,必须从其特殊性出发,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内容来展开;治理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本手段,是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经济法理论研究,使经济法科学更好地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本刊编辑部、武汉社会科学研究所将于1985年3月联合召开“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将着重讨论如何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保障企业增强活力、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的关系的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被提到议事日程。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必然带来的社会政治发展趋势。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从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6,(7)
法制建设协调发展是近几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课题。这一方面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法制建设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时期,探讨如何搞好法制建设的协调发展,以使法制建设真正能够对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保障、促进作用,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11.
<正> 去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决定》,联系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倍觉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和行业改革步伐也走在了金融改革之前,金融体制改革如何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格局的趋势,如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适应民间投资的不断扩大并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都是当下经济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尝试提出个人的一点设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江都县人民法院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努力把经济审判与经济体制改革挂起钩来,积极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政党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展逻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不改革政治体制 ,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现代化的实现。也就是说 ,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的目标能否实现 ,最终要看政治体制改革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成功地进行自我完善。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更为重要的是 ,在此基础上如何弄清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 ,寻找到改革的关键之所在。这正是本文试图予以阐述的问题。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相似文献   

15.
<正>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经济领域的犯罪作斗争,历来是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法律赋予它的重要职责。一九七八年检察机关重建以来,各级检察院普遍设立了经济检察机构,办理了大量经济犯罪案件,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在当前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经济检察的作用,更有效地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则仍然是应当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经济检察与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经济检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经济犯罪危害极大,必  相似文献   

16.
清理经济法规、规章,是直接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的重要法制措施。通过清理,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規、规章将继续执行;对有碍改革、开放的陈规旧制,加以废止或修改。同时根据形势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法规和规章,做到在新形势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促进和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高瞻远瞩地适时地总结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作出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必将进一步解放我国社会生产力,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实现“四化”的步伐。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党的中心任务,各部门都要根据决定的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定中明确要求:法院要加强经济案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科学的物价管理体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物价管理的法律问题,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物价管理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活动准则,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需要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整,这不仅是当前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9.
挂靠经营,简称挂靠,它的雏形是非公有制经济挂靠公有制经济。它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本文从经济和法律的视角,剖析装修挂靠经营给社会带来的深重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挂靠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租赁经营,是资本经营的重要方式之一,租赁经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推广。在我国监狱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显著的局面下,借鉴租赁经营的经验,将促进监狱经济的改革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