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奥地利自由党曾拥有两届执政经验,目前是奥地利国民议会最大的在野党。在2016年的奥地利总统大选中,该党候选人诺贝特·霍费尔的强势表现再次说明了这一右翼民粹政党在奥地利政坛中的实力和影响力。卡斯·穆德的政党发展理论将右翼民粹政党崛起归因为供给侧因素和需求侧因素。借用这一理论框架,回溯奥地利自由党的发展历史,可以解释该党的强势表现不仅是全球黑天鹅现象的一个缩影,更是植根于奥地利的民族认同、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等一系列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并与该党多年以来的发展之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极右翼政党和民粹政党(极右翼/民粹政党)是两种内涵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政党类型,该类型政党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动员方式独具特色,社会基础相对均衡。一段时间以来,极右翼/民粹政党在不少欧洲国家发展势头强劲,推动这些国家的政治光谱出现“右转”迹象,其走强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缘由。2024年,欧洲将迎来包括欧洲议会选举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选举。极右翼/民粹政党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不仅会给处于政治中间地带的主流政党带来严峻考验,还将对欧洲政治生态以及一体化进程造成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席卷欧美的民粹主义浪潮中,英国独立党迅速崛起,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通过更是令其声名大振。但独立党并没有像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那样在本国选举中实现突破,只是在欧洲议会选举这种“次级选举”中取得过胜利。前独立党领袖法拉奇新组建的脱欧党在英国政治中仍面临和独立党一样的困境。英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所面临的制约既来自英国不同于欧洲大陆国家的选举制度和政党结构,也源于英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民粹主义浪潮下,不同意识形态的左中右翼政党纷纷借助于民粹主义的力量获取选民的支持.对于主流政党而言,最为担心的莫过于所有民粹政党结成反建制联盟.而实际上,虽然中间与激进右翼民粹政党选民体现出了相近的意识形态倾向,但激进左右翼民粹政党选民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秉持完全异样的价值观念与政治诉求,因此三类选民分别支持的民...  相似文献   

5.
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右翼民粹政党在不少欧盟成员国内的得票率明显上升,被认为是此次选举的重要赢家。相应地,欧洲议会内部右翼民粹党团的议席总数量也获得新突破。从右翼民粹政党在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的竞选纲领及其联盟组建情况看,欧盟某些成员国的右翼民粹政党都有非常突出的政治动员表现。在欧盟面临多重危机背景下,欧洲民众近年来对经济安全感、身份认同感和政治满意度的追求更为强烈。正是由于能够巧妙把握选民需求并提出迎合许多选民期待的政治主张,多数欧洲右翼民粹政党得以在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赢得更多支持。右翼民粹政党取得的这种突破,既反映了欧盟内部政治分化趋势的加深,也意味着欧洲一体化面临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西欧传统左翼政党与新社会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社会运动的出现 ,一方面对传统的左翼运动构成了挑战 ,另一方面传统左翼政党与新社会运动又存在结合的可能性。传统左翼政党能否从新社会运动中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对其未来发展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7.
伴随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社会多样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欧洲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西欧主流政党在政治理念、组织结构、决策程序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已经成为目前欧洲政治图景中的重要特征,这与它们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他者”的动员策略直接相关.面对迅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依然延续了其传统的动员策略,企图利用疫情制造人民与精英和移民的对立,并通过阴谋论解构科学事实.虽然短期内在民众与精荚裂痕的弥合以及移民议题的边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0年的墨西哥总统大选结束了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政71年的执政格局。由一党威权到多党竞争,墨西哥逐渐形成了新的政党政治生态,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党国家治理效率低下和政党的社会认同低下。这一问题的产生不仅与墨西哥政党自身演变有关,也与其所处环境的变化有关,包括政党的官僚化、政党整合功能的减弱、中等阶层的非政治化以及其他代表性中介的发展。墨西哥应构建一个成长型政党以适应这样的演变,包括加强党派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巩固政党对国家的治理功能;提高民众对政党的政治认同;政党要正确定位,协调好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在选举竞争条件下政党领袖的角色。领袖在政党变迁中起不起作用?如何起作用?学界在此问题上有两派观点。第一派持“消极领袖论”,认为政党变迁的主要动因来自于外部政治环境,政党领袖只是一个被动的反应者。另一派观点为“积极领袖论”,认为党的领袖是政党变革的主要动力。他(她)可以自主决定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程度,甚至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发起政治变革。 本文试图通过对丹麦,德国和英国在1950-1990年间的14个政党的比较研究,对上述两种观点作出评估。量化分析表明,政党领袖在政党组织变迁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并且,领袖的个人权力越大,领袖更迭就越可能导致组织变迁。  相似文献   

11.
在《政党系统与选民结盟》一书中,美国学者西蒙·李普赛特和斯坦·罗坎提出了政党一社会结盟理论.两位学者描述了中心与边缘、国家与宗教、土地与工业、雇主与工人等四组社会分野,并认为在这些社会分野的基础上,选民会选择与能反映其利益的政党结成较为稳定的联盟.这种结盟模式清晰地反映在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的关系上.工会的早期活动主要采取体制外的社会抗议策略,力图通过罢工和游行这种柔性反抗的方式来传递其意愿.随着工人阶级逐步实现选举权,工会的斗争策略逐渐转向体制外抗议和体制内表达两种路径并用的策略.体制内表达最先出现的形式是工人代表参与议员选举.  相似文献   

12.
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民粹主义先后形成了三波民粹化浪潮,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波和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波民粹化浪潮都没有对世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发生在21世纪的第三波民粹化浪潮在欧美发达国家强势崛起,推动了一批具有民粹化倾向的政治强人在政治舞台上崛起,代表着大众反叛的呼声,已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第三波民粹化浪潮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效应释放,包括现有治理体系失败、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分化和等级化趋势,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大众动员等,这将对世界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欧民粹主义政党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其所在的政党制度。从极端的多党制(意)、温和的多党制(德、法)到相对的两党制(英),随着政党力量分布的集中和政治共识的增加,上述国家民粹主义政党的活动空间递减,并由此采取了不同的政治策略。在意大利,五星运动和联盟党能够成为执政党,通过施政纲领和职务任命直接塑造本国政策;在德国和法国,选择党和国民联盟获得大量选票仍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主要通过议会和选举发挥影响;英国独立党和脱欧党在两党制下影响力最有限,街头动员是其主要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美国政党一直存有偏见。多数欧美学者把西欧政党视为现代政党的典范,认为美国政党比西欧政党落后;也有部分学者坚持美国例外论,将美国政党排除在西方政党研究的总体框架之外。美国政治学家利昂·爱泼斯坦对此提出了异议。他创造了一个能够将美国政党包容在内的分析框架,一方面分析了美国政党独特的历史条件、制度环境、组织特点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强调了美欧政党面对相似的环境时正在日益趋同。他认为,随着西方社会进一步富裕和成熟,美国将代表着西方政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国外主流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主张与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伟 《当代世界》2008,(2):35-37
党内民主是政党运行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政党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近年来,随着民主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日益被政党所认知。为谋求执政或维持执政地位,国外主流政党均较从前更加注重党内民主建设。受自身发展程度、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它们关于党内民主问题的探索各具特色,在做法上既有差异,也有共性。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政治精英集团内部的特定权力结构影响着经济政策的走向。在列宁主义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国家,苏联历史上的经济分权、集权的变动与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变动有着密切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在中央委员会中地方政府代表所占的比重越高,经济体制就越趋向于采取分权的结构。在中央委员会的权力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动的情况下,中央要大幅度上收或者下放经济权力可能都不具有可持续性。为了检验该假说的一般性,我们同时将苏联和新中国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多党制下,小规模政党尽管影响力不及大党,但为整个政党体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民主合法性与民主监督的功能,持久改变着政治生态。在德国,尽管小规模政党数量众多,但只有为数不多的政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发展成为地位稳固的政党。究其成功要素,既有法律与政治制度等框架条件,也有政党在财政来源、组织结构、内部意志形成、政治纲领和议题设置、民意动员等多方面的能力,还有选民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民粹主义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引起了很多学者和政治家的担忧。它们以民主为旗号,却试图通过选举、公投等形式操纵民意来绑架政府决策,反对精英政治。不过,民粹主义政党虽然不断涌现,但并不是全都走向兴盛,有的党能够迅速崛起并站稳脚跟,有的党却只是昙花一现,前者以德国选择党为代表,后者以德国海盗党为代表。经过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德国选择党与海盗党在选民基础、竞选纲领及组织能力上的差异是造成二者命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出现了价值观念的文化转型。后工业社会中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之间的文化冲突,形成了不同于阶级政治的“价值观政治”,选民与政党之间的联盟沿着自由与保守的价值分界出现了重组,各种文化议题成为政党竞争的焦点。文化反弹理论认为,由于不同世代群体之间存在价值观念的对立,所以受到后物质主义文化霸权排斥的保守群体,通过支持激进右翼政党进行反弹。文化反弹理论的政治文化分析为解释激进右翼政党的崛起提供了新视角,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政治体系运行的重要影响。但保守群体的文化焦虑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对激进右翼政党的支持。在选举制度的约束下,反建制领导人如何采取理性的动员策略回应社会需求,将直接影响激进右翼政党的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德国的政治走向。由于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政党机构和选民结构的变化,这两个正在执政的人民党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两党最近通过了各自的新纲领,试图在新形势下确定自己的路线和方针,以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