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134年多的发展,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主要制度已臻于完善。具体来说,在法理基础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系统贯彻了团结原则和辅助原则;在组织模式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选择了自治公法社团法人,并实现了其内部的成员团体性和外部的自治独立性;在被保险人范围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实行了以职工为原则、以非职工为例外的覆盖范围;在保费缴纳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完整贯彻了劳资协作的社会团结理念,强调劳资双方原则上应平均分担保费;在待遇给付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建立了以“复健优先于年金”为原则的法定待遇给付体系,并同时实现了保障功能的多元化。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可考虑借鉴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有益经验,并在相应方面进行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2.
德国商会与协会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0,15(4):11-16
德国商会根据相应的商会法建立,具有法定入会义务,因为承担了公共任务,所以为公法法人;而协会在德国具有自愿入会的特征和私法法人的法律形式,其主要法律依据为宪法与民法典。但商会同时是“具有协会形态的有权利能力的行政管理单位”,它与协会最大的共性在于“代表着会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自治与分权下的德国医保统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谊娜 《德国研究》2010,25(4):51-58
多年来,德国医疗保险体系一直保持着自治管理与分权经营的制度特质。在自治管理的框架下,德国医疗保险的运营处于一种高度分权的状态。为保证医疗保险与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与高效性,德国政府在基金管理、医疗递送体系管理等方面实行了自治与互济、分权与效率相统一的统筹管理机制。虽然统筹改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遭遇过挫折,但最终还是消除了制度内外的壁垒,使德国的医保体系得以有序、持续地发展与推进。  相似文献   

4.
按西方学者看法,多元化定义是:1.为分配和分享政治权利的、特有的制度安排;2.这些安排在学说上加以保障;3.多元化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由各种适当独立和自治的社团组成。此外,各群体在形成社会约束性决定方面有一些发言权;通过群体相互调整过程彼此约  相似文献   

5.
李珍  赵青 《德国研究》2015,(2):86-99,143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有130多年的历史,该制度在总体绩效方面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好评,这与它完善的治理体制密不可分。本文将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总结为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政府治理的边界只是在一个与时俱进的法制框架下进行政策执行和必要的监管,而保费的收支、医疗服务的供给数量与质量、医疗费用控制的具体事务等则由社会治理机制来完成。社会治理的主体主要是疾病基金协会和医疗服务各主体的协会,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公开透明的博弈和协商最终达成政府卫生政策目标。目前中国医疗保险领域各方利益日益冲突,在政府要求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背景下,学习和借鉴德国的经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日根据媒体报道,我国医改新方案有望明年出台。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初步构想是政府提供免费的基本医保。首先是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通过政府一般税收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二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政府可资助弱势群体加入,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第三为商业医疗保险,公民自愿加入,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尽管这个方案还只是一个很粗放的构想,具体政…  相似文献   

7.
李志明 《欧洲研究》2012,(4):109-122,7,8
自治管理机制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组织原则,它是基于德国社会与政治领域深厚的自治传统以及政府对于直接介入社会保险治理的谨慎态度下产生的,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德国著名的"1881年11月17日帝国诏书"。作为一项不断经历变革的机制,自治管理在整体性质上保持了连续性,只在具体内容及生效空间上发生一些变化。时至今日,虽然在各个社会保险项目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自治管理机制仍包含着诸如法律上独立管理主体的存在、相关方的民主参与以及社会保险机构内部事务的自治三项基本内容。尽管中德之间在现实国情以及历史传统上迥然不同,正处在社会保险制度定型并走向法制化关键时期的中国仍能从德国社会保险自治管理体制中汲取养分,用以改善中国社会保险的组织治理。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是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地方治理强调地方分权和地方居民自治背景下的治理体系,地方居民为主体的公民组织是其重要参与者。日本的自治会作为地方社区的基层公民组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分布规模来看都是日本最大的公民组织,是日本地方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同时自治会又具有辅助行政功能的色彩,与市区町村的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协调关系是其特色。因此自治会在参与地方治理中表现出了"行政媒介型公民参与模式"的特征。自治会一方面发动地方居民的力量参与地方治理,实现地方居民的主体性参与;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协助地方政府的行政,和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达到影响地方政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郭百顺 《德国研究》2004,19(4):55-59
宪法权利原则上不具有"第三人效力",既可避免不同性质的宪法权利在当事人间摩擦,又可保持宪法权利的公法性质和"领域界定"功能.但社会的发展为宪法具有"第三人效力"提出了内在要求.在宪法权利的传统定位和现实社会的内在需求冲击下,德国司法审查中出现的"第三人效力"有其必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郭小沙 《德国研究》2007,22(3):31-36
欧美国家医疗保障体制的形式虽有不同,但多以法律形式赋予医疗保险为国民义务;医疗保险融资基本分两种,一是以社会保险融资(雇员雇主分摊)为主、国家财政拨款融资为辅;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社会融资为辅.近年来,医疗保障体制给各国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不仅注重法律法规的修改,更注重融资方面的改革.借鉴国外医疗保障体制的经验教训,建立一个适应我国基本国情、承认地区发展不平衡并逐步实现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障体制,将有限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和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多元和谐的印尼社会"是印尼新政府在民主化转型进程中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其具体实践端赖于当地社会与华人社会的互动与建构.1998年后,多元和谐理念在印尼新时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践促进了印尼华人社团的解禁与蓬勃发展,华人社团也由此得以在社会、文教、政治和经济领域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全面参与印尼多元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行业协会对企业的信息情报功能与经济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业协会主要是指为了维护本行业利益.促进同行业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同行业企业的民间性社会经济团体或组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日本.行业协会大量存在,有相当完备的内部结构,对其内部成员企业起着信息服务,提供情报的功能,揩导企业的发展。在外部,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一、日本行业协会现状日本行业协会是企业在独立自主经营的前提下,依照同业民主自治的精神组成的,数目众多,据统计大约有二万三千多个。日本的大、中、小企业几乎都加入了某种行业协会,相当多的企业甚至是多种经济组织的成员。这些行…  相似文献   

13.
建国大学     
建国大学历史建国大学是由已故常虚刘锡昶博士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末期,以“己未”(“己未”指己未年的三一运动──译者)33人为中心,集结当时社会的舆论、宗教等各界代表45人协议发起的。他们于1931年5月12日创建了以救治民众和保健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民...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现有的政党体制属于多党制,它由1993年俄罗斯宪法规定,该宪法规定俄罗斯人享有结社自由,各社会团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各政党均可依法获得参加大选的资格以及参加总统竞选。俄罗斯联邦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组成。联邦委员会成员由各联邦主体委派。国家杜马450名成员每四年选举一次,其中一半即225名代表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地方自治制度在21世纪初已成型,却一直未很好地落实。2013年年底乌克兰危机之后,地方自治改革成为乌克兰政局中的关键问题。乌克兰地方自治问题包括东部省份的自治地位和其他地区的自治制度问题。目前,东部省份地位问题虽有所进展,但仍未打破僵局。对此,乌克兰有关各方应尽早就东部省份获得何种自治地位达成一致。其他地区正在朝着"波兰模式"前进,但尚需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俄罗斯族占多数的"灰色"区域的自治地位问题。只有尽早解决这三类问题,更好的地方自治制度才可能顺利建立,乌克兰才有可能早日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16.
娄宇 《德国研究》2014,(4):36-48
德国以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歧视的基本导向是在实体法上合理限制契约自由,辅以程序手段积极实现平等就业权。具体表现为在抗辩事由的确定上,在私人自治原则的基础上限制私权、集中指向雇主抗辩事由以及坚持共性概括与个别类型特殊处理;在就业平等权实现的层面上强调分配正义原则下的雇主积极义务和受歧视者获得救济的权利;在司法层面上坚持在事实推定的基础上减轻就业者的举证责任,并建立专门机构协助诉讼。德国以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歧视的理念值得我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德国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在《大地的法》中怀念19世纪"欧洲公法"的黄金时代,并将一战之后的国际法演变视为一个不断堕落的过程。"欧洲公法"的核心是非歧视性的、以限制战争而非消灭战争为宗旨的战争法。波兰的近代命运可以为反思这一论述提供一个切入点。在施米特篇幅极短的波兰论述中,波兰是不规则和异质的存在,它在欧洲建设领土型国家中被牺牲,从而为"欧洲公法"在欧洲内部的全覆盖准备了条件。施米特的论述忽略了波兰在18世纪的国家建设努力,但洞见了从18世纪末期到一战的欧洲国际体系与波兰的民族独立之间的紧张乃至对立关系。"欧洲公法"时代的终结带来了波兰的复国,施米特将德国视为巴黎和会上的被压迫者,并以19世纪为参照,将战后的国际体系视为一个紊乱和无效的体系,进而着手建构一个以"大空间"为基础的新国际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同样缺乏波兰的自主空间。波兰是一块试金石,映照出施米特公法理论极其冷峻的一面,对于中国学人反思近代国际秩序与中国的位置,可能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已历尽三十八载风雨,在其间他们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自治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自治的精神和原则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从安德罗波夫提出迄今亦已几年。过去苏联一直把社会自治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将其排除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并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作为现阶段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战略方针。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列专章论述了人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琛 《东南亚研究》2020,(1):69-88,156
战略文化对一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曼陀罗思想"的影响。"曼陀罗"是指一种同心圆的结构,由核心与边缘组成,其变化由核心决定,并延伸具备了一种战略文化的内涵。本文对印尼自建国至今历经的外交政策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外交政策变化深受"曼陀罗"这一战略文化影响,在其历经的苏加诺、苏哈托、后苏哈托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曼陀罗"结构,并且由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核心不同,其边缘也发生了变化和延展。从战略文化视角对"曼陀罗思想"等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不仅有利于理解印尼的外交政策,而且能够为中国对印尼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以及新修订的苏共党纲都强调:“必须始终不渝地和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的人民自治”,要“进一步采取步骤提高工会和共青团以及各个创作协会和志愿协会在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苏共新党章中还增加了一个章节,专门论述党与国家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确实,近年来,苏联对发展人民自治的问题愈重益视,而且对党在发展人民自治过程中应起的作用也愈益明确。本文拟从苏联社会的一个侧面——高等院校,向读者介绍大学生各种自治组织的职能以及在大学生的自治活动中党组织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