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波 《小康》2006,(6):6-6
《小康》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小康休闲指数:63.5》,文章一经刊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普遍关注。4月30日,新华社陈芸、宋振远、张景勇、王立彬等四位记者就“中国休闲小康指数”采访《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5月2日开始,新华网连续报道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中国第一个“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变迁》、《“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变迁》、《“休闲元年”:“休闲小康指数”标记中国变迁》。5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以《“休闲元年”:“休闲小康指数”标记中国变迁》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一周之内,…  相似文献   

2.
群众文摘     
《群众》1995,(10)
现行小康标准存在偏误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认为:一是城乡分割的小康标准违反了小康的国民性质。小康这一概念历来是指全体国民,其标准也应是全国统一。现行的小康标准把它人为地划分为国家、城市、农村三套不同标准,并且城市小康量值比农村小康量值高出1倍以上,这样的小康标准是自相矛盾、不可相容的。二是没有把农民小康标准置于中国小康标准的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1,(12):56-57
2011年11月,《小康》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我国2011年度"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进行了调查。《小康》主要通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五大方面的状况来反映中国的全面小康进程。评价参考了2011年度《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2011年,《小康》杂志对关系中国百姓生活的全面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即:饮食指数、消费指数、  相似文献   

4.
张志 《小康》2007,(9):76-77
生态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廖:在中国的辞典里头,从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四个字,一个是"小康",一个是"大同"。我对"生态小康"情有独钟,我眼中的生态小康是什么?咱们还是来拆解字,中国字是载道的。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实现总体小康存在的缺陷和全面小康的目标;知道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总体小康的成就与存在的缺陷,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是小康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它们所蕴含的实践理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实现的跃迁 :第一 ,从“量”的强调到“度”的强调 :走向一种平衡发展 ;第二 ,从主导性强调到有机性强调 :走向一种协调发展 ;第三 ,从达标性强调到优质性强调 :走向一种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嘉宾: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文兼武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市委书记王荣《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一套科学的标准来考量,那么,目前中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进展如何?舒富民:全面小康的标准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社会和谐等内容。目前,就这个标准国家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媒体都进行了各自的研究。比如,国家统计局联合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早也有相关的小康体系版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也提出了自己的全面小康标准,这些标准总…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0,(18)
正@小康杂志社:【广州直播节6月6日开幕小康优选即将亮相"花漾花都"!】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为平台的直播带货节——广州直播节将于6月6日至8日举行,启动仪式上将举行中国小康扶贫星耀计划新闻发布会暨小康优选·创美金谷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小康优选平台同步上线。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7)
<正>@俊哥045: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小康杂志社:#《小康》记者跑两会#【"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写入人大代表议案】议案专门提及,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得到了习近平、刘延东肯定性批示,已入选了由《小康》杂志社颁发的"2014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和教育部公平教育范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这个全面小康,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概括地说,它包括经济小康、文化小康和政治文明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小康”“、国是”“、革命”三个词在政治课中很常见,但这三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考查其来源,现整理如下: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小康”一词,我国古代有三种解释:一、早在西周时“小康”一词既已出现。《诗经》上《大雅·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1,(6):41
2011年5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居住小康"进行了调查。经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0~2011年度中国居住小康指数为70.7分,比上一年度的68.9分提高1.8分。2010~2011年度中国居住小康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很明显,这里的“小康”指的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儒家创始人孔子阐释“大同”、“小康”思想时,把“小康”视为“大同”的前一阶段,指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来维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08,(12):16-18
2008年,《小康》杂志对关系中国百姓生活的全面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即:休闲指数、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居住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教育指数、消费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和快乐指数进行了调查。其中,70分以上的有4项,快乐指数得分最高,为79.1分,70分以下的有7项,最低的是生态指数,只有56.9分。与上年相比,有9项增加,平安和快乐小康指数下降。《小康》的全面小康指数主要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五个大类。评价权重分别为:经济建设占30%,社会建设占20%,政治建设占15%,文化建设占20%、生态文明占15%。全面小康评估指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2008年《小康》报道的11个相关指数;二是2008年10月~11月间,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新浪网及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专家共同组成的"中国小康指数"调查组,对我国"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进行调查;三是参照有关部门的测量数据,经调查组专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权综合处理,得出2008年中国全面小康综合指数为65.4分,比上一年增加0.7分。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07,(8)
一年前,《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间“信用小康”进行了调查,得出2005~2006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0.1分,与2005年度的60.2分基本持平。在发布的同时,《小康》写道: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近年不会有多大改观。一年后,《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信用小康”状况再次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6~2007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0分,比上年的60.1分下降0.1个百分点。如所预言的那样,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没有改观,已经连续两年下降。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7,(1)
当休闲成为需求,对旅游城市的了解也成为需求。为帮助读者了解各旅游城市的不同个性,《小康》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气候条件、旅游设施及开放程度等因素,联合读者调查及网民调查,推选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城市:昆明《小康》评价:气候最宜人的城市城市:厦门《小康》评价:最有风情的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相似文献   

17.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耳熟能详的话,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深情寄语,标示了全面小康的要义和难点:消灭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共同富裕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因此必须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面小康属于每一个海南人。"  相似文献   

18.
杜娟 《小康》2008,(11):38-39
13亿大国经济上去了,物质发达了,精神若何?信仰若何?值得中国后30年深思。物欲与需求不能划等号《小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您觉得经济发展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何关联?陈群:小康者,乃国祚之需,百姓之愿,天经地义。但"小康"是否单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广大山区应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劣势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发,走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小康之路.其基本原则和目标是:构建山区生态小康指标体系,实行绿色GDP核算;构建山区生态小康体系的基本原则,减少环境成本;构建山区生态指标体系的中近期目标,避免生态赤字;构建山区生态小康指标体系的长远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共仙桃市委宣传部饶超美来稿认为:现在一提小康目标,不少人以为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到100O美元的标准,然而,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