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决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显著优势,明确了十三项坚持和完善的具体任务,对于确保党的领导、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特别提出,“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这为地方立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尚玲  彭劲 《中国人大》2020,(2):55-5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开创性地专题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依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总纲领,宪法的全面实施,不仅在推进"中国之治"中更好发挥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而且有力地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国宪法为构建和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总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第二个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这一显著优势,深刻揭示了密切联系群众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体现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锁明 《群众》2020,(2):5-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聚焦制度优势与治理体系改革、治理能力提升,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为人类制度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体现为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的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之间有着内生的逻辑性,双方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唯有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党才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好领导核心的作用。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应从提升对制度的建构与执行能力,从制度和组织层面加强政党自身治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达成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9,(2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将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当前,江苏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同时又开启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要以更加坚决有力的行动贯彻好中央要求,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一战线》2014,(11):11-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深入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法宝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0.
"干部下沉"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干部下沉"常态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干部下沉"常态化,需要通过"课题攻关"提供现实基础,通过"组织动员"提供运行机制,通过"程序规划"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成就分享"提供精神动力。新时代,要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实现"干部下沉"常态化,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全会精神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提出了13个坚持和完善;为未来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了一张蓝图,擘画了一个总纲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历史担当;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十三个显著优势,实质上就是制度优势,从而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政治问题,擘画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美好蓝图。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力军,亟需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深化铁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集聚力量。一、铁路行业治理之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3.
王蒙 《重庆行政》2020,(1):75-7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机关是推动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特殊重要位置。从理论上考察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质量,从实践上分析提高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困境和路径,对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期人才治理思想,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人才治理的战略目标上,将人才的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在人才治理的推进路径上,坚持全面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实行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人才政策,推进国家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人才治理的工作方针上,坚持党管人才与以法治才相结合,充分遵循人才的客观发展规律,积极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在人才治理的标杆向度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培养选拔一支党和人民信任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新时期人才治理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和人才强国战略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崔禄春  代江波 《前进》2020,(1):24-2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完整地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系统地深刻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使命担当和理论自觉。深刻认识这些优势,对于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  相似文献   

17.
完善国家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种国家目标追求,越发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规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彰显中国智慧的制度设计,以其政治效能、共识效能、整合效能及制度效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定向、善治、聚力和规范等独特而又强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功能。我们需要聚焦到国家治理的系统性、综合性、源头性和规范性,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动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同时也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我国的政党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更好转化。  相似文献   

18.
王永贵  路媛 《群众》2020,(5):23-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制度架构及效能提升等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从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来看,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进一步锚定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向,即要在推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总体战略谋划中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变革方位和发展方向,形成以制度化为牵引的意识形态工作思路,切实提升“中国之治”的水平和效能。我们必须着眼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构、制度执行和制度革新,夯实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意识形态根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有独特优势的。其独特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防范利益集团的影响,使治理体系始终能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效率与公平相兼顾、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活力与秩序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促进的优势发挥出来;扎根中华大地,能够内生演化和不断进步;强调依法治国,能够在法治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刘伟 《群众》2020,(2):7-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问题,总结和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当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启动现代化到全面实现现代化,再到成为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关键变量。如果缺乏稳定有效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落入“陷阱”。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提供一整套科学、完备、高效的制度体系,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