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进一步加强各国学者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和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1949年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研究的诞生美国的中国政治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中分离出来,此后经历了一系列概念和方法的转变。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最初是在冷战政治研究的推动下,由一小部分著名的亚洲学家发展起来,包括费正清(John.K.Fairbank)(哈佛)、白鲁恂(Lucian Pye)(麻省理工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变化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当代中国的日本学者认为,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这是认识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国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研究。他们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是一种集权政体,是传统中国文化发展与当今中国文化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特性,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这一研究因为文化背景、价值取向不同和分析方法、掌握材料的局限而具有明显的“认知”上的偏差。因此,中法双方应通过强化沟通、交流而达到了解和一定程度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需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位、诠释和发展儒学,进而理顺其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参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需要接受现代政治价值的规训。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转型和发展中的作用,依其性质而言,可以划分为建设性功能和批判性功能。依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建构、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并努力实现理论转型,是儒学助力中国政治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立足社会政治实践,积极拥抱现代政治观念,杜绝不假思索地回归传统的激进理念和狭隘意义上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学术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对中国软实力进行研究的既包括普通学者,也包括美国国会、思想库和调研机构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目的、手段作了全面分析,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评估,还对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等。总结和梳...  相似文献   

7.
国际话语权建设是当代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话语权的哲学基础源于福柯关于"权力与话语"的论述,此后辐射至国际关系、传播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形成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合概念。追溯国际话语权研究的理论渊源,厘清其学科谱系,进而分析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趋势,将有助于对标国际学术发展动态和自身的不足。针对当前国内研究中普遍存在战略性研究多于策略性研究、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理论不能与外交实践相结合的现状,本文以国际核心期刊《国际安全》为个案,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聚焦领域、研究议题、作者分布等维度对该刊2012—2016年的涉华文章展开分析,寻求可操作路径,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干部治理问题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保证各级干部勤政、廉洁、高效,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个复杂工程的关键。对海外当代中国干部治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魏昂德、陈汉宣、蔡永顺、舒耕德、石之瑜、罗思高、格雷姆·史密斯、蔡文轩、吴晓刚和臧小伟是引领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组织控制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腐败与寻租理论、精英中心主义理论是这一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范式;干部的选用、激励晋升、制度改革、行为变化、监督约束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囿于观察视角、研究环境以及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制约,现有的研究仍有碎片化的特征,理论验证功能强,但理论发展功能较弱。如何进一步汲取其他中国政治问题研究的前沿方法来解决干部治理研究材料稀缺的问题,仍是该领域研究今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两种重要形式,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又符合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对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研究近年来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青睐,本文基于对海外三大权威期刊的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这一领域在海内外学术共同体的对话互动中逐步彰显出国际化和本土化特色;不同的学者群体以开阔的视野对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实现了研究领域与视野的动态开放;研究路径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更注重田野调查与理论的结合。海外中国乡村研究在理论对话、观念更替、主题扩展及方法创新等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对东南亚政治的研究经历了起步(1979—1999)和快速发展(2000—2016)两个阶段,目前我国有超过10个以上的实体性东南亚研究机构及数百名学者从事东南亚政治的研究。通过对这两个阶段关于东南亚政治研究的专著、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检索和分析后发现,我国学者对东南亚政治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在2000年以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研究数量和质量不平衡、理论和方法论水平不高,以及对东南亚各国政局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判不够准确等不足。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同时掌握对象国语言与英语、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实现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是提升我国东南亚政治研究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国际环境、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学主流方向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西方学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国家治理视角就是近十多年来颇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视角。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民主能为国家建构和有效治理做些什么?反过来,善治对民主政治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受国家治理视角影响,西方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党—国家民主、基层民主、法治民主、弹性威权主义以及非正式制度的民主化几个层面形成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无疑面临着政治发展这一严峻课题。一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尚未成熟,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政治稳定,制约政治发展的进程。在现代化的大背景和中国社会转型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下,只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切实解决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才能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葛汉文 《国际展望》2015,(2):68-84,148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低潮后,地缘政治研究在冷战后实现了世界性复兴。除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学术中心外,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重心向非西方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冷战后,地缘政治研究出现经典思路与后现代主义并立的局面,前者对特定国家的对外战略实施及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影响颇大,后者则在本体论、方法论、研究领域等学理思辨方面进展较多。中国地缘政治理论体系的建构既要汲取古代传统思想的优秀成果,也要吸收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精华,关键是要以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中国国家利益为目标,将营造周边和平发展环境作为要务,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拓展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日本是对中国研究最深入的国家之一。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区域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政治又一直是日本的中国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近些年中国在政治方面进行的改革更吸引了日本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非常关注中国政治的发展,有许多优秀的成果问世。作为重要的邻国,我们不应忽视日本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中的许多观点直接影响了日本政府对中国的看法,从而决定了日本对中国的外交和战略决策。了解日本如何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和如何看待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到知己知彼,必将为我们的外宣和对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就日本…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有必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如何看待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缘起与发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知识贡献?既有的理论研究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改进空间?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田野教授。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著有《国际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等。  相似文献   

17.
投稿须知     
《国际政治研究》2010,(2):F0003-F0003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季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本刊刊登中外学者在国际政治、地区与国别政治、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冶理论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评论。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本刊谢绝出资刊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现状作了回顾。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主导性的地位;通过引进、批判、吸收,西方国际关系关系理论对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具有促进和补充作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还较为注重从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中吸取资源,以寻求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本土思想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的辩论,反映了中国学者学科建设自主性意识的提高。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为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与世界关系的和平共处作出了一定的智力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结构的完善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结构的变革和进步分不开的。要实现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关键在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而成功的关键是彻底实现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结构框架的转型与构建。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与国际政治相互融合产生了国际政治心理学这一独立的交叉性学科,政治心理学理论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现象的路径之一。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心理学有了新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经验开始受到重视。由于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那么,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如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此研究的未来发展?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心理学和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著有《政治心理学》《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战略心理与国际政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