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时代需要对时代课题作出回答,需要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在这一历史关头为哲学创新树立了榜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以研究现实问题,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运动为对象,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有四个面相,也是四个构成性问题:返本、继承、超越和批判。此四个问题合理的解决理路当分别是:把返本与开新统统纳入大文化视野以及人类精神的当代走向之中,呈现一组相对比较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立足于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并联系普遍的中华民族心理,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中提炼出超越应用哲学和自给自足哲学的哲学问题来丰富发展马哲;超越问题已将马哲定位在世界哲学的架构里,因此不应局限在形态创新层面,而更应致力于对世界提供一种独特的智慧;中西马科对话才是更加合理的批判逻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同时发散繁衍这四个问题并渐次收敛趋同之,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才能生成,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更具解释力(包括政治解释力和科学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马工程才能最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周峰  段秀芳 《求实》2005,40(7):32-3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获得创新与发展,必须要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新的出场路径。从哲学上回答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潘琍 《理论学刊》2004,2(12):34-36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指出 ,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是统一的。哲学在中国同样也是如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始终伴随着哲学的创新 ,而内在统一于哲学创新的 ,正是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在中国的体现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化与中国经验哲学化。也就是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按照中国的特点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中国的实践经验进行哲学总结并上升为新的理论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也得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化与中国经验哲学化的过程亦即哲学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6,(3)
正由刘放桐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一书,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当代哲学走向、西方哲学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对二者研究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整体性的研究,系统阐述了两大哲学的核心内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来实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卓有成效地回应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挑战,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就要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层出不穷,但都存在着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研究范式的创新和转换而不断得到发展,当今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把着重点放在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上,以期在不断地变革中建构能够适应时代和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田辉 《学习论坛》2008,24(4):24-2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康兰波 《求实》2007,1(3):22-25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以科学精神取代哲学精神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就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建宁 《学习论坛》2005,21(12):5-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认真回顾、总结、梳理、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切文明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哲学创新的前提条件出发,认为实现哲学创新必须处理好"五对"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与"多"的关系;理论思维发展的固有逻辑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哲学研究的专业化与哲学内涵大众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长久以来,西方学界认为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跟哲学不同,不算是哲学研究。安乐哲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中国学家、哲学家,是中西比较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独特的解读和翻译,改变了一代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使得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越来越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为中国哲学"正名"。在担任《安乐哲比较哲学著作选》一书责编的过程中,我从其西方学者的视角了解了儒学的当代价值。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对世界的责任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大。要解决人类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06,(19)
这项研究成果对哲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当代趋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其主要内容是从哲学观的高度,围绕哲学本身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对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概括和总结,进而结合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尝试提出一种合理的哲学的自我理解和当代阐释,揭示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向,阐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和任务。该成果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哲学概念的历史解读与当代诠释;二是哲学自我理解史的概观和描述;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特别足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哲学,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外,还在于它中国化的这块土壤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共融相通之处。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湖北省哲学学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哲学年会研讨会于2014年12月27日在湖北麻城召开,来自湖北省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会。与会代表们围绕着"中国实践与哲学创新"的年会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哲学为中国实践导航哲学是时代思想的精华,体现为一种思考的力量,对于现实有着透彻清醒的认知。在全球化格局中,哲学为中国如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5,(7)
方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论创新的主要标尺。马克思哲学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方法论启示,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跨学科的理论建构上,而且也体现在跨学科的研究视阈上,还体现在马克思晚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新探索上。深入挖掘马克思哲学跨学科研究思想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自觉加强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应努力克服"路径依赖"和"拿来主义",并以方法论自觉和方法创新带动哲学创新,走跨学科研究和协调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力求站在整个哲学发展史长河的走向之中,站在与历史上特别是与当代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充分对话的地位;对如何解决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困难,并把哲学思考投射于当代人类的境遇;由哲学的对象、方法、体系难题,即从哲学的元问题出发,提出一种立足当代而融汇中西哲学优秀成果的哲学见解;这是张全新教授多年来在其学术研究中一直潜心思考并进行著述的课题。从SO年代到90年代,他连续出版了《形成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概论》《逻辑哲学引论》《中西哲学方法史研究》《塑造论哲学导引》等合有数百万字的专著,这引起哲学界很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樊晶 《世纪桥》2012,(3):45-46
发展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学理分析的方法,从发展哲学建立背景、研究内容、发展哲学的使命及发展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以期为发展哲学研究做一点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哲学创新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话语,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实现其真正走向创新的重要前提。这既需要我们回到文本,寻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确认,也需要保持学科上的高度宽容以及方法论上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