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还是其发展的历史,都是一部对现实的批判史,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这种批判性既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也不同于康德的批判哲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批判现实中揭示时代的发展趋势,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后,仍然需要通过自我批判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本身得到发展并永葆生机和活力.所以,被长期忽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本性,应在当前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得到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2.
燕凌 《前线》1982,(12)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习惯于这样说。人们用"小河"比喻个人利益,用"大河"比喻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那时,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的名义下,曾把关心个人利益、调动个体积极性通通批判为"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3.
鹓(刍鸟)(yuān chú)从南海出发,向北海飞翔,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一只猫头鹰,弄到一只死老鼠,正啃得津津有味,看到鹓(刍鸟)从高空飞过,以为要来抢它嘴边的死老鼠,就仰面大叫一声:“嚇!”这是《庄子外篇·秋水》里的一个寓言。说的是:这只猫头鹰只  相似文献   

4.
张红宇 《理论导报》2006,(12):30-31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本文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等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初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大政治论断,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判断。新时代同“国家与民族”“人民”“世界”与“个人”的四重关系维度内蕴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梦的实现是从现实性指向可能性的超越过程,蕴含了一种和现实的必然性共存的可能性;其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转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是对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观的新诠释;第三,新时代是基于“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世界历史背景下的共赢主义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最后,新时代是奋斗者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以实践为原则、劳动为基础的奋斗幸福观为每一位成员提供了价值指引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他者"向度的转换是"主体性"哲学反思的后果,在现代哲学发展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是在社会性关系这一基础语境中来阐明"他者"思想的,也就避免了形而上学式的空洞的"他者"观,为促进人与"他者"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方法推进改革事业,这既是制度上伟大而深刻的变迁,又是方法论上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和我们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科学理解"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中所包含的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学说,这对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们只有对理论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讨要求,修养自身,才能真正从各种庸俗中超脱出来,高瞻远瞩;只有对至上境界有着永恒的追求,才能真正体现作为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应有意义。本文意在对人的至上境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知识境界标志着不同时期人类对周围世界认识的程度 ,其实质在于说明人的文化修养水平 ,说明人与对象的关系处在何种层次之中。人类知识境界发展的历史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思想。知识境界存在着三个最基本的层次 ,即经验知识境界、科学知识境界和哲学知识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机体论”(organicism)或“有机体哲学”(philosophy of organism)在西洋哲学中是存在的,但却始终只是一个潜流,没有上升到主流地位.中国哲学与之不同,中国哲学之全体均是“有机论”,均是一种“有机体”哲学或曰“机体论”哲学.“机体论”哲学强调天地万物之间之“内在关系”,认为天地万物互依互靠,互致影响于对方,牵一发而动全身.宇宙是一有机体,宇宙各部分通体相关,其相关性或至为显明,或隐而不彰,但无一不相互关联.在中国哲学之“机体论”背景下,我们找不到任何“中心”,既找不到“自我中心”,更找不到“人类中心”.中国哲学家眼中之世界,不过就是一大大小小之“人体”的世界,这世界没有“中心”,只有“限于所分”与“不能相为”之职司、功能.各个别、各部分,各尽其天赋之职司、功能,就构成和谐完美之整体.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承认,人是起源于动物界的。人的自然性与其他动物有许多共同的东西:要吃,要睡,要生存,要繁殖。我们更不能不承认,人是脱离了动物界的。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生产,生存,发展。有人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才是人的本质,而人的社会属性不过是自然属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重视  相似文献   

13.
燕凌 《前线》1982,(10)
“一滴水要想不干涸,就要投入大海。”这句古老的话,作为一种人生观的形象性说法,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新含义,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青年投入革命洪流,汇入人民群众的浩瀚海洋。  相似文献   

14.
论“管子”中的经济哲学丁原明管子思想在齐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管子》书中闪烁着许多卓越的思想,其中的经济思想充分显示了当时齐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理论成就。为了发掘齐文化中的经济智慧,本文拟对《管子》中的经济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以人为本的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国哲学界"人学"研究异常火热,透视希腊哲学视野中的"人",挖掘和寻找西方哲学史中早期哲学家对于"人"的定义、属性和特点的相关观点及其思想渊源,是"人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为已成为显学的"人学"研究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背景性研究材料。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要求,以"人的发现—人的幸福—人的消解"为思想脉络,梳理和总结希腊哲学时期众多哲学家关于"人"的观点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6.
“守正创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思想遗产。如果只是从具体的实践层面来理解,必然会出现套语化、片面化、标签化的倾向。本质上,“守正创新”具有超越具体实践中“技”的层面而更为深刻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这既是把握世界的重要范畴和基本方式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阶段新成果。“守正创新”在哲学思维层面的发展: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到实践辩证性思维方式,实践理性从“前提性”反思转向“价值性”反思。从思维方式层面把握守正创新实质内涵,也能更好地把握“守正创新”对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蕴合并开显出了“人”的多维哲学视域: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类存在物,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在青年马克思的视域中,人就是以社会为本体,通过自觉自由的对象性活动融入又走出自然,实现自我的存在物。这为科学地界说“人”的存在,为真正解开“人之谜”、叩问“人为何物”提供了一把锁钥。  相似文献   

18.
李玲  黄因贵  陈克宏 《探索》2002,(5):120-121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多次使用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并用十分精练的语言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这一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学说,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把握这一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理论界进行拨乱反正的时候,有人在哲学问题上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即“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哲学解放的迫切任务和基本课题。”据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说:“被马克思所发现的、获得了科学形态的‘人’又从我们的哲学著作中销声匿迹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马泽民同志在《学习与研究》1982年第1期上对“人的哲学”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对此,笔者持有异议。为了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现发表以下看法,请理论界的同志们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