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并没有系统的正义理论,但马克思对正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条件,故正义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相适应;二是马克思发现在交换过程中的自由平等与生产过程中的伪自由平等相矛盾,他由此对资本主义展开了道德批判;三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人民大众,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对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性的设想在于它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历史正义理论揭示出正义观的建构坐标存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实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伟大变革。前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提供了理论路径,后者则催生了构建新型正义观的必要性,并孕育了建构新型正义观的可能性。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共同熔铸出"新型"社会主义贡献正义观,即以劳动贡献为主、以非劳动贡献为辅的贡献正义。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青年马克思就有了自己的正义观,但这种正义观在遭遇了物质利益难题后发生了转变。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逐步由政治、法律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其正义理论也由一般的正义论转变为制度正义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青年马克思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密不可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把马克思正义观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空间正义”体现着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本学批判和伦理学批判的三重维度。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着力点,马克思重点分析了空间生产背后的资本力量,揭示了资本对空间生产的支配,要求实行空间公有制;人本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重要理论动力,马克思要求消除空间政治霸权,建立人本主义社会空间,实现人类的空间解放;伦理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理论目的,马克思要求通过空间实践实现空间变革,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空间,实现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空间正义”对于批判资本主义空间非正义现象,建构和谐的正义空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分,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他认为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对公民的教育则是实现正义的主要途径。正义观是柏拉图早期哲学思想中统摄一切的原则。作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尤其是其关于正义的思想,构成了他最为重要的著作——《理想国》的主旋律。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蕴含在他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伟大构思之中。他以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正义性批判为起点和基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视角,以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为基本逻辑,设想了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阐述了分配正义的价值旨归,形成了自己的分配正义观。沿着马克思探究分配正义的基本逻辑和思想观点,结合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从坚持"共享"发展思想为指引,注重调节生产关系层面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促进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结合,建构覆盖全面、发展均衡、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实现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7.
陈红英 《求实》2007,4(3):9-11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正义思想和实践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真正自由和平等的正义原则,进而论证了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社会正义的最终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的著作文本中,关于正义问题的阐释确实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没有自己的正义思想。《哥达纲领批判》较为集中地阐述了马克思关于正义尤其是分配正义问题的基本思想。本文立足于这一经典文本,从马克思对拉萨尔的分配正义思想的逻辑前提、核心观点、实现途径等内容展开的逐条批判中,深入挖掘马克思本人的分配正义思想,并进一步揭示其具有的重大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尽管正义内蕴多样,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正义比较中,得出符合当下中国社会正义的基本指向,为社会的正义观选择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正义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利益或利益关系现象,利益作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表征的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诺齐克提出了与罗尔斯不同的正义原则,主张凡是成年人之间互相同意的交换得来的财富即是正义的,诺齐克的正义指向则是一种"持有"正义。马克思与诺齐克在正义思想上是不可能公约的,一个否定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马克思与诺齐克的正义原则不仅存在着底线上的分歧,而且存在着根本性质的原则分歧。  相似文献   

10.
杨永飞 《世纪桥》2009,(7):60-6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出发,指出大力发展生产力,让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马克思剖析了公平正义观的历史性,达到了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研究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良性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玉涛 《求实》2005,3(12):7-10
当前,研究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新自由主义正义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必须把社会正义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三、必须运用马克思有关社会普遍调剂的思想;四、必须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制度正义原则,大力推进我国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五、既要重视形式正义的规则制定,更要重视实质正义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如何构建一个公正的分配体系,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者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基础上废除私有制的实践运动中给出了答案。当下,我国分配矛盾凸显,"分配不正义"还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以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为人民服务,到实现共同富裕,都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为人民服务,到实现共同富裕,都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这是我们的资本,是共产党民心归一的源泉。我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生产正义对于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正义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德性转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正义的认识由形式正义进到实质正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其缜密的思维,辛辣的讽刺方式批判了拉萨尔对于分配方式与生产方式两者关系之间的倒置,澄清了关于拉萨尔"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铁的工资规律""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等一系列错误的言论。在对拉萨尔的反思性批判过程中,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重构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第一个阶段按劳分配的正义观,这样以一种"劳动"作为标尺来进行分配的方式,不论是从主客体的视角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按劳分配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当社会条件成熟,物资极大丰富,阶级差别逐渐消失,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按劳分配原则才会被超越,最终为人类描绘迈向实质正义的道路。超越社会主义阶段,人类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分配方式的正义。因此,厘清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分配正义有利于确立合乎时代要求的正义观,以社会主义原则作为指导,根据国情及人民的要求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措施,构建具体的正义制度,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以自己的理论著述对人类的正义事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正义原则的抽象性和形式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和不正义性,并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生产正义对于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正义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德性转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正义的认识由形式正义进到实质正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义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对什么是正义,虽然每个人都试图回答它,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回答。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其人治的伦理基础,它与现代法治社会所要求的正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建立在其人性观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人性存在着等级上的差异,这种人性等级上的差异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等级制度。这又使得柏拉图的正义观与现代的民主、平等与自由观点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法与正义关系是法哲学一个基本问题,法是正义具体内容的体现,正义是法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法的正义价值取向是法治的核心,法的正义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法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法的分配正义和诉讼正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对于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初步探析。一、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历史内涵与价值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人类不懈追求的价值,一直是哲学家探究的中心问题。严格说来,正义是一个西方政治哲学的观念,它可上溯到古希腊荷马时代,表示宇宙中一…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5,(11)
马克思经济正义论实质是劳动正义论,将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经典论述契合正义概念的经典定义,可以认为,主体、前提、动因、过程是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四大根本维度。沿此四大根本维度,可以发现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劳动正义的主体正义实质是公正地分配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劳动价值可分为劳动的正价值与负价值;生产资料所有制正义是劳动正义的前提性正义,生产资料贡献实际是对劳动的贡献;动机正义是劳动目的正义的深层动因,实现劳动目的正义要求匡正、制约劳动者及其组织者的求利动机;劳动正义的核心是劳动过程正义,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益是劳动过程正义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