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初,一场"美丽新风"在八桂大地的广袤乡村悄然刮起。6年来,这股"新风"驰而不息,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沉疴宿疾,激活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一个个亮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一由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开展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规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有条不紊推进建设。如今,"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让八桂乡村实现了从清洁到生态再到宜居的脱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乡村建设以来,全区各地纷纷创新形式投入到村屯绿化中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美丽八桂再添新魅力,一幅幅如画乡村美景令人陶醉。"后龙山"里赏美景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很多村庄依山而建,即使不靠近山的村庄,也往往有一片古树林,村民们把这些地方称为"后龙山"。他们没想到,这一片片杂草丛生、树木疯长的地方,有一天会变成一个个精致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初,一场"美丽风暴"在八桂乡村悄然刮起。6年间,"美丽风暴"驰而不息,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沉疴宿疾,激活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从2019年开始,我区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在巩固提升从2013年起分阶段开展的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重点实施"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  相似文献   

4.
正情景重温2013年初,一场"美丽工程"席卷八桂大地,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建设"美丽中国"决策部署,立足区情农情,决定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以之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全区"三农"工作。2013-2014年,从"清洁乡村"起步,清洁了家园、水源和田园;2015-2016年,"生态乡村"接力,绿化了村屯、净化了饮水、硬化了道路;2016年7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正式实  相似文献   

5.
<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着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故乡或原乡情结,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永恒母题。最近看了一篇题为《乡下,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的散文,文中提到星散的人口、即将荒芜的土地、日渐凋零的老一辈……勾勒出当前国内一些乡村人气不旺、朝气难续的悲凉现状。目前,"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八桂乡村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建设新农村的美景,让我们十分鼓舞。同时我们更应深思如何用好生态优势带来的发展红利凝聚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正在八桂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把乡村建设成壮乡儿女的乡土乐园,留住美丽广西的独特记忆,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建设生态乡村要充分利用广西乡村悠久的稻田耕作历史、优美的山水田林和多彩的民族乡土风情,形成独特的美丽风格和生态个性,塑造出有广西历史内涵、八桂地域特色和壮汉苗瑶侗等民族特点的美丽家园,让5000多万壮乡儿女寻到回家的路、系住浓浓的乡愁。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4月,在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大背景下,八桂大地一项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响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活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应运而生。自治区党委出台文件明确通过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梯次依次推进,"这是广西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格最高、影响最广泛、最受群众欢迎的一项活动。"近5年来,乡村建设的画笔在八桂大地豪迈挥洒,两年一场攻坚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我区投入环保基层建设资金1.81亿元,比2013年增长126%,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品牌优势,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让青山更绿,2014年,我区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全年投入4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染"绿了八桂大地。同时,为让碧水长流,全面开展水源地安全隐患大排查,关闭了乡村污染严重的小企业,清理、取缔水源地各类污染源和排污口。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八桂乡村刮起了一场"美丽飓风"。不到一年时间,这"飓风"就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脏、乱、差,一个个清洁靓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美丽飓风"就是"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谋划广西农村美好未来的重要决定。《"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明确提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分四个阶段——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十二五"期间,清洁乡村阶段顺利收官,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刊登的《八桂大地的"美丽乡愁"》系列稿件,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消灭城乡差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村美、农村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宜居的乡村旅游为减少贫困作出了贡献。文中好经验启示我们:生态乡村建设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需立足实际,发展富民产业,增强村庄发展内动  相似文献   

11.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3,(15):51-51
沿民歌湖由东向南行,一路上,从锦鳞戏水、碧波游船,到绿树成荫、高楼崛起,一幅"山水相衔、绿羽成脉"的生态美景尽收眼底。"水""绿""城"交融共依、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格局,让这个现代"双城记"在这座邕水之畔的南国之城精彩上演……南宁,被中外游人盛誉为"花园城市",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南宁坚持"生态立市",以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2.
走进将乐县万安镇,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态走廊、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和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干净的水泥路、整洁的村居,还有门类齐全的农家书屋、设施完善的健身广场,书屋里的农民看书、下棋,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一幅其乐融融、和谐文明的新农村生活图景。这就是将乐县万安镇人大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3.
廖婧 《当代广西》2014,(24):M0002-M0002
正在全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转段升级为生态乡村建设之际,《当代广西》第21期刊登的《八桂"绿"田园》一文,聚焦我区一年多来在清洁田园上取得的成效,体现了刊物的策划意图和编排的导向意识,主题鲜明突出。亲历我区"清洁乡村"工作的干部群众,读后能对照自己工作推进和完成的情况,该"补课"的及时"补课",为清洁田园交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用精神的力量滋养乡村?岑溪农人四代同堂演奏乡村音乐会,带动了乡邻参与民间文艺的热情;宾阳弘扬乡贤文化、钟山建设镇史馆、象州开展乡村旅游节……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八桂乡村不断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置身重庆市渝北区,抬头是蓝天白云,远眺是青山苍翠,环顾是鸟语花香,俯首是地绿水清。在这里,从城区到乡村,从街头到巷尾,从公园到广场,从小区到院坝,从河流到湖泊,处处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一幅"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绿色低碳、人文宜居"的生态文明画卷就这样徐徐展开,见证着当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果。让生态建设、保护环境产生巨大的"绿色效应",这就是渝北人的追求。今天,  相似文献   

16.
<正>初春时节,走在淅川县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上,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小桥、流水、人家的盛景处处可见,村庄在绿树碧草掩映下格外醒目;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伴着悠扬的乐曲、踏着欢快的舞步喜笑颜开,一幅幅富有文明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在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环境变美、农民生活幸福上下功夫,助力县委、县政府用产业、生态、旅游三支"画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当代淅川乡村的"高颜值"画卷。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5,(19)
<正>在着力打造美丽经济的同时,常德市将百姓安居乐业放在首位先后制定了"美丽乡村"、"完美社区"建设模式,打造民心工程"诗墙品武陵,德眼看天下。花堤观沅水,阳山沐晚霞。漫步桃花源,怀古孤峰塔。泛舟朗州城,举杯邀司马……"常德市市委书记王群一首《新常德畅想》,将一幅常德的美丽画卷勾勒在众人眼前。常德,古称"武陵",别名"柳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撰文认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2015年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迅速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依托"金不换"的生态优势,我区因地制宜发展糖业、茶叶、水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实现了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把米袋子、果篮子、糖罐子牢牢抓在手上。  相似文献   

19.
正"五年看头年,起步很关键。""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进村庄、入企业、察生态、探民生,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搞好民族团结进步等进行调研,并亲自指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月的八桂大地,春意正浓。从湘江之边到漓江之上,从柳江之滨到邕江之畔,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心中最理想的乡村图景。近日记者走进拥有七千年河姆渡灿烂农业文明的甬城,看到一幅传统与现代互动、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多彩画卷——先进的现代农业产业、独具韵味的乡村风情、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宁波的美丽乡村建设,正续写"桃花源"的现代新传奇。农业越来越智能了钢质联栋大棚、育苗玻璃温室、喷滴管设施、肥水一体化设施、保鲜冷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