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晓丹 《法制与社会》2014,(22):221-222
公安院校是我国培养公安警备力量,强化并提高在职警务人员业务素质,完善警务人才体系的重要教学基地。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犯罪的出现,各国警察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公安院校的办学方针也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职业教育,应当走出国门,探索开放式办学的途径和模式,从而一方面适应新时期警察工作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公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构建实践教学机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申 《法律科学》2005,23(4):13-23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既需要把握体现在法律规则和司法制度中的理念,又需要通过自己的理念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解释。法官之所以有智慧,并不是因为他有理性,可以掌握一些法律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处置他们的纠纷案件,而是因为法官能依据情景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这种案件的实际状况来采取措施。一名称职的职业法官不应再限于法律知识学习,他要的是用智慧去追求法律整体的逻辑一贯性和条文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对规范合理性涵义的推敲与综合操作,留心于确认法条背后的共同原则和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建筑与社区智能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十年来,我国大规模兴建的建筑和社区都配备了不同水平的智能化弓弓电系统。随着数字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区的弱电系统开始走向数字化。为了促进科技创安,适应信息技术在社区中应用发展的需要,适应今后一段时期数字安防规划、建设的需要,对数字安防理念和实现方法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申 《政治与法律》2005,(5):144-151
确立律师法律服务之主体性理念,在我国当前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被社会寄予厚望的社会中坚最终只能与当事人之间形成以金钱为基础的代理关系,而无更多的机会在政治或其它领域发挥其自身的使命时,律师能够成为一个高举正义之旗的智慧之人吗?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我党对政法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既是政法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认识和做好政法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法院工作不断发展。提高认识是关键。确立理念靠学习、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理念与实践的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位犯罪的理念与司法实践之间是存在冲突的,如理论上认为单位犯罪比自然人犯罪危害性严重,而实际上单位犯罪的性质认定往往成为从轻辩护的理由;理论上认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而实践中单位犯罪的被告常空缺;理论上认为单位主体的特征是合法性、独立性、组织性,而实践中往往很少关注其组织性;理论上认为单位犯罪实行法定处罚原则,而实践中将单位实施的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以犯罪论处了。作者不仅提出单位犯罪的理念与司法实践之间存在冲突问题,还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和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7.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和谐理念融入法学实践教学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法学人才的需要,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需要。和谐理念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和法律援助、以及学生的毕业实习等途径融入到法学实践教学中去。法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应该添加"和谐程度"标准,并使其处于评价体系的核心地位,以变革传统的硬性技术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其重要内容。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今后党内立法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石,是构建制度笼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制度笼子的核心,是依规管党治党、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党内立法工作必须紧跟党对形势的判断和任务的部署,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  相似文献   

9.
民事审判方式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形式。80年代以来,我国法院系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10多年的民事审判方式理念的变革,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改革不仅是方式、方法、体制的改变.更是一场深刻的民事审判方式的理念的变革。民事审判方式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定义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决定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规律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本特征的,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周勇  张灵 《中国司法》2009,(6):45-48
一、恢复性监狱的兴起 将恢复性司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程序应用于监狱实践、进而将监狱建设成为一种恢复性监狱(Restorative Prison),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矫正界兴起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新理念。从字面上看,恢复性监狱一词由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Jus.tice)和监狱(Prison)两个词语合并而成,意指致力于应用恢复性司法原则与程序的监狱。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会遇到理念与实践的冲突和协调、融合的问题,这在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学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尤其突出和明显。一般而言,理念代表着某种思维的方式、角度和深度,实践则是理念在现实中不断被证明或者修正的过程。具体到刑事司法研究,人们对于理念的理解相对于刑事法的价值论、目的论及其选择而言等,多为刑法理论研究者所关注;而实践则是司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理念的接受、应用以及对具体法律的实施和实现活动。当然,刑事法的理念与实践之间还有若干条纽带,就是某些具体的刑法制度和工作机制。对于这一系列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  相似文献   

13.
“命案必破”不等于命案全破,它是一种要求,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为之奋斗的目标宣城“命案必破”口号的提出提起宣城的“命案必破”,必须提及原宣城市公安局局长鲍仕魁。这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局长,在年复一年与犯罪分子较量的人生岁月中,见过太多的血腥与暴力,也见过无数的悲痛与伤心。每次面对命案中被害人亲属悲恸欲绝的场  相似文献   

14.
法治可以区分为“积极法治”和“消极法治”两种不同模式。前者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并积极推动的实践模式,后者则主张法治发展是一个自生自发秩序的演化进程。在政府推进型法治的当下中国,引入“消极法治”的理念以克制过于极端的积极法治思维,克服法治建设中动力来源单一问题及其产生的干预私域、流于形式主义等弊端,走出一条“积极法治”与“消极法治”并重的“均衡法治”道路,对于促进和保障公民权利这一根本目的尤具助益。  相似文献   

15.
检察文化建设: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文化的重要分支。在我国,检察文化是检察工作人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及检察权的运行为依据,在检察工作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群体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外在表征的总和。检察文化的功能体现在价值引领、行为规范、结构聚合、形象塑造、辐射传播等方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需以服务和推进检察事业发展为目标,以构建检察人员的共同价值体系为核心,以检察人员的主体性发挥为原则,以推进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位一体的建设为重点,以机制、载体创新为动力,实现检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形成检察人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成果,搭建论文品评乃至学术评价之平台,《法学家》专辟"博文精萃"一栏。该栏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论文要旨",由博文作者对其博文进行全面系统而重点突出的介绍,一般宜包括如下要素:博文的体系架构;博文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博文的主要特点;博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博文所研究领域的课题展望。其二是"论文评议",可以是答辩委员会的论文审查意见,或者评审专家的点评,具体宜包括如下要素:对论文的总体评价;对论文的体系及各章节的评价;对论文创新的评价;指出论文的不足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敬请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开展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央政法委在对当前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现状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推动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决策。去年10月和12月,周永康同志先后在中央政法委第21次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政法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久前,司法部也专门召开会议,吴爱英部长出席会议,亲自对活动进行部署动员。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为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提出建立安徽司法行政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尽管现代教育深深地陷入现实与理性、实践与理论、功利与真理,以及身体与心灵的矛盾,使原本传道授业、兴贤育才、长善救失、明辨事理、使人成为人的教育日益发生异化;使得教育不是培养人而是扭曲人;不是培养人的主体性而是塑造活的工具。但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手段,其根本目标就是规训、锤炼、传授和塑造人;使人具有真善美统一的完美人格;使人拥有理性思维和谋生的技能与气魄,拥有发明创造和理论创新的能力与智慧。欲达此目的,教育就必须具有宽松、包容、自由、开放和多元的性质;必须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文化条件,优越的学术环境及全新的"体美智三统一"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张金波 《中国司法》2001,(12):60-61
职业教育由于其培养人才的应用型特征,对市场反应的灵敏程度必须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如何转变教育观念,贴近市场,服务社会,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武汉市司法学校几年来,一直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一、转变观念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人的积极性是转变观念的核心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无异于是人的观念的挑战。当前,一些人在观念上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办学的老三样“等、靠、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要求认识不足,特别是社会对人才学历要求的趋高趋势和生源对学历教育的就高现…  相似文献   

20.
盛振为先生曾任东吴大学代理校长,东吴法学院院长兼法律教授。在主政东吴法学院期间,他立足本国、眺望世界,提出了务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务实性具体化为强调法律道德与严格办学标准,前瞻性则体现为倡导以比较法为宗旨,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与超然行政为办学守则,旨在百年树人。东吴法学院的声名远播及法律人才辈出,均受惠于他的这种办学理念的倡导。盛振为先生还与我们华政有着莫大的历史关联,1981年受聘担任我校的特约教授和顾问。今年为先生诞辰110周年,将其女公子所撰写的纪念文字刊载于此,实具重大意义。在此,十分感谢盛芸女士的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