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莲子 《民主与法制》2013,(27):51-51
现在似乎有这样一种感觉:媒体报道的一些社会现象,一旦冠以“中国式”的标签,就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的人车矛盾,就让人感叹,其背后的路权之争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2.
交通违章是道路安全的一大隐患。在醉酒驾车方面,我们可以拿血泪来控诉之前的醉驾惩罚之轻;在交通肇事方面,我们可以要求以新规来结束对“马路杀手”的间接纵容。但说起行人违章,总是令人难以下狠心惩戒。“中国式过马路”的热议,再次把行人违章惩戒的问题推到法律面前。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3期刊登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罚与教》,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探讨。针对一些地方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的现实,文章认为,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单纯依靠自觉和说教,也不能依赖于严刑峻法,如何在尊重个人自由和确保公共空间禁忌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度,适当使用公权力和行政、法律手段,是当代社会管理的一门精妙学问。  相似文献   

4.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13,(12):56-56
【北京即日起带头闯红灯者将被罚款10元】北京交管部门表示,4月9日起将严查行人及非机动车违法,严格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交管局官员表示,行人强行闯灯并对周边行人造成带动作用,此类行为必须处罚。  相似文献   

5.
乐华 《公安学刊》2013,(5):91-94
“中国式过马路”,是国民素质与公共管理均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产物。根据“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实质和成因,杭州市着力构建以“宣、改、管、治”四头并进为主体的治理模式,实施严管重罚、规范设施、宣传教育的治理策略。应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过街设施、深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探索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最近,网络热议"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对行人不按信号灯过马路提出批评。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过马路的行为确实是我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文明行为,它不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造成一定程度的拥堵,还给行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是,解决问题不能仅看表面现象,应抓住矛盾的本质,探究引起问题的真正原因,方可找出有效解决措施。除了行人的安全意识不够等主观原因外,造成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过马路还有以下几个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煜兴 《群众》2013,(12):I0020-I0021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被网友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话语之间透出无奈的调侃和反讽。中国式过马路危害公共交通秩序,蕴藏着巨大的危险,既是一种社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已然演化成为我国城市治理与交通管理的沉疴痼疾。  相似文献   

8.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在所有交通违法行为中,不文明过马路行为是公认“难啃”的“硬骨头”。今年3月以来,浙江省宁波市交警部门重拳打击不文明过马路行为,截至目前,仅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四个区,就有5300多名行人因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受到处罚。  相似文献   

9.
克蓝 《今日海南》2013,(7):25-25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这个词在互联网迅速火爆起来。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对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普遍存在的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凋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央电视台曾在河北石家庄的商业圈调查采访发现,在1个小时内有约600人闯红灯过马路。路口的红绿灯几乎形同虚设。而随着这个新兴词汇被越来越多人讨论和关注,北京、浙江等省市也开始逐步地重视对闯红灯现象的监管,并出台相关的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10.
池墨 《民主与法制》2013,(22):55-55
读了贵刊2013年第13期《“中国式过马路”的罚与教》,笔者对文章剖析“中国式过马路”的困境深有同感,在解决出路方面,又感觉有许多话要说。  相似文献   

11.
武器装备订货体制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武器装备订货体制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装备承制方与采购方之间、采购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订货交易成本上升,是军队装备订货中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装备订货中的合同竞争、合同期限以及驻厂军代表制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成功”、“中国式治堵”等一连串以“中国式”开头的短语,在成为热词后被反复解读。这些“中国式××”的短语通常带有批评和自贬意味,指出了中国发展、社会治理或者国人素质等问题。“中国式××”到底是事实,还是国人某些心理状况的投射?  相似文献   

13.
行人过马路时.手中举着一个牌子.以提醒车主避让。这是杭州市拱墅交警大队三中队为方便行人安全过马路,刚刚推出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崔曙平 《群众》2013,(12):I0014-I0016
车辆穿行、花草绿荫、人流涌动、店铺林立这些再熟悉不过的马路场景,构成市民生活的重要场域。然而近段时期,交通拥堵的抱怨、城管与小贩的争执、“拉链马路”的质疑、“中国式过马路”的调侃,凸显出马路治理现状与公众期待之间的差距,拷问着城市管理者的决策智慧。马路上的决策,不妨放宽视野,在转换思维中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5.
郝峰 《前沿》2014,(7):11-13
我国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仍存在着“弱监…‘虚监”和“漏监”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现行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造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权力制约监督的机制不健全的原因,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透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14日CCTV播出了某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闽红灯的节目,“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被广大网友冠以“中国式过马路”并在网上迅速走红。一个过马路还搞出个“中国式”,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其实质是借“中国式”的标签引人注意,以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用户画像行为存在着信息收集范围过宽、大数据“杀熟”侵害消费者权益以及个人隐私保护不力等问题,导致消费者与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产生信任危机。由于“算法黑箱”与信息不对称并行存在,现有立法规范存在供给不足,“告知—同意”模式难以适应实践对信息的大量需求,政府监管效率尚未达到预期。因此,以“选择—退出”作为经营者个人信息采集方式,通过信用承诺、信用评价等信用工具规制用户画像的生成与应用过程,能够减少政府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等司空见惯,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成为陋习群体中的一分子。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缘何如此?  相似文献   

19.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36):14-15
道德的伤口 人心是个江湖,从中映照的是社会文明、道德伦理和公民素质。2013年的中国,行进于社会转型的轨道,也经历着人性道德的纷争。这一年,从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背后隐藏的交通陋习,到多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所遭遇的“集体抗拒”;从故宫铜缸被刻上“到此一游”,到长假期间景区垃圾成山的丑陋景观,无不暴露了公共准则、文明素养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恐怕还得在了解国民心态上下点功夫。其实,“红灯停绿灯行”等基本的交通规则路人皆知,违法要受罚也是基本常识,但在现实中这些规定常常被抛诸脑后。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