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辉 《理论月刊》2003,(11):37-40
胡塞尔早期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本质直觉”,它是胡塞尔主体主义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也是作为现代认识论领域主流之一的现象学流派的最基本特征。进化认识论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就成为当代认识论领域中具有独特观点的一支,而作为其中坚人物之一的德国学者福尔迈的思想也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通过福尔迈的进化认识论思想对胡塞尔的“本质直觉”学说进行了一些梳理,以此来对胡塞尔早期现象学认识论所面临的困境做出一个再认识,也是对摆脱这些困境所做的一次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军事哲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全”是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其重要的认识论原则,构成了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的重要特色。 一、“全”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天人相分”是孙子本体论思想的特点。孙子认为,天道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神道和天命,“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计篇》)天和地一样,只是战争得以进行的自然因素,是考察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军事认识论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流芳百世的军事哲学“经典”。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很少论及。其实,《孙子》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可以说是军事认识论的真正诞生地。 一、“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 如何认识、把握战争规律,是军事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在战争认识史上,孙子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并将这一原则成功地运用于对战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微观认识论。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关于思维内部机制和社会文化内化为人类认识的机制的研究;其二是关于物理微观结构的认识论研究;其三是个体认识论。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5.
段玲玲  翟玉章 《理论月刊》2022,(11):141-148
基础主义认识论者的共同理想是将所有的知识从确实可靠的先验知识中演绎出来。古典经验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休谟,对基础主义的这种理想进行了初步批判,而奎因则从学说性和概念性两方面彻底摧毁了知识的确实性理想,对基础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取消了认识论的第一哲学地位。但奎因并没有取消认识论,而是将认识论自然化了。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目标是要在科学框架内说明我们是如何从贫乏而肤浅的感官刺激发展出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理论的,这个目标需要诸多科学部门联合起来才能达成。奎因用证据理论对“感官证据对科学理论的支持关系”作出了说明。自然主义认识论虽然是描述性的,但同样具有规范功能,而且在研究认识的实际发生过程中可以自由援引已有科学成果,对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种种指责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和微观化,学术界对认识的本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认识是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重新构造(“重构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选择论”),等等。这些看法,思考的基轴线在于认识  相似文献   

7.
谭勇 《求索》2023,(6):89-97
与康德将先验要素、先验逻辑以及先验结构等视为人类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这种先验认识论不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一切先验的对象均有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学起源。马克思在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中,不仅揭示了商品形式是一种“先验形式”,而且阐明了商品抽象、交换抽象是一种“先验抽象”,由此与康德先验认识论建立了联系。通过将商品形式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共同体尽头”,同时将商品抽象、价值抽象以及交换抽象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实现了对康德先验认识论的超越,从而彻底且完整地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动”是党和国家事业永葆生机的关键。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历史主动”的认识论语境是明确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理论前提,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实践论逻辑是把握历史思维的逻辑原点,应抓住历史机遇的实践起点,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点以及人民至上的价值支点;方法论向度是坚持基本原理与理论创新的辩证协同,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的互融互通。系统阐释“历史主动”的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对于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体认识结构问题,是微观认识论研究中的极其重要而又难于解决的课题,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已成为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文试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追朔关于主体认识结...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高中政治课教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一课里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在本文中简称为“实践标准”)的内容。这个内容不仅仅是个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问题,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20多年前的那场关于实践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我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突破口,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一个崭新时代的标志。20多年过  相似文献   

11.
主体的理论思维能力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思维结构入手,探讨理论思维能力的基础和性质,同时对有的同志所提出的“天赋理论思维能力”这个概念提出商榷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诸同志。一什么是理论思维能力?就是主体的大脑在感知的基础上,对知识性信息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概念、新的原则、新的理论的  相似文献   

12.
“一”和“多”的关系历来是西方哲学的主题,而近代哲学从康德开始对主客体关系的审视,无不充分体现出西方哲学通过同一性原则把握世界的终极意图。阿尔都塞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不仅是他对早期结构主义思索的理论升华,也是他晚期致力于一种超越唯物和唯心之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论构建,更为当代后马克思主义“差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思想开辟了道路。如何解蔽阿尔都塞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审思,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问题。从“非同一性”这个全新视角来挖掘偶然相遇唯物主义的理论意涵,不仅能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阿尔都塞晚期思想中偶然性和相遇的逻辑,也得以重新思考哲学思想史中有关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者一种可能的、全新的生存样态,以能动地回应当代社会的微观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公安主体、公安第一客体、公安第二客体这三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公安关系有机整体,深刻认识公安主客体关系的实质及内涵,运用孙子“知彼知己” 的认识论方法,从全面、发展和比较的角度来完整把握公安主客体的关系,是搞好公安工作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认识论在现代已经走出了自身狭小的圈子,成为了现代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论。我们应该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总结认识论的发展。 现代认识论是现代化大实践的产物,是人类主体性高扬进一步要求认识主体性的产物,也是现代的“智力时代”、“信息时代”的产物。因此,现代认识论在格局上超越了以前认识论的框架,这也是时代格局、实践格局变化的产物。这是我们研究现代认识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认识论的研究和有关认识本质的讨论中,主张主体性认识论和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性的观点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的主要科学依据是量子力学,主要论点是:在微观领域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待认识现象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从而导致认识对象的客观性不能得到绝对的保证,因而,“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事物”的古老理想必然幻灭;也由于主客体不分,主体的属性(包括主体的主观性)必然融入认识过程之中,而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因素和主观因素正是认识结果的主观性的渊薮,这样,  相似文献   

17.
王现伟 《前沿》2012,(17):45-48
认识论、本体论和生存论是人们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角度.但是,由于没有自觉地对这三个角度本身进行前提性反思,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就经常处于严重分歧的状态.反思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有自己的本体论前提,也回答了近代认识论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本体论哲学,也不是认识论哲学.从整体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追求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为目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追问“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是以回答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作为自己的问题,改变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思维定向,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两个问题汪传和一、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阶段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广个实践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既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又必须总结近期的实践经验。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经验的启示,可以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敢于探索,大胆试验,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从哲学上阐发“大胆试”的深刻内涵,不仅有利于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而且有助于总结群众新的实践经验,拓宽认识论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法兰克福学派自居为坚持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一个学派。它根据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的以实践为中介的高度统一的理论,不仅主张建立一种非本体论的唯物主义,而且主张建立一种新的认识论,而这种认识论应是以实践为基础、恢复主体性在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批判忽视认识的主体性的反映论,从而把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揉合起来的“现代认识论”。鉴于其论甚广,本文仅就几个根本性问题,考察其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