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我国史学论著认定何键是“马日事变”总后台、罪魁祸首。拙笔查阅原始史料,觉得此观点与事实有出入,造产生新看法:“马回事变”总后台不是何键,而是另有其人。一何键不可能是“马日事变”总后台(一)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通告第13号》,关于“马夜政变”及“清乡”的魁首,未点何键的名,而点了唐生智:“当农民群众自己起来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时候……这些国民党旗帜之下的‘革命军官’,立即攻击农民工人,大施屠杀。”“蒋介石4月中旬上海屠杀……是如此,湖南唐生智等的‘马夜政变’及清乡……亦是如此。”①(二…  相似文献   

2.
马日事变和十万农军围攻长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湖南发生的两件大事。与陈志凌同志所持观点相反,本文认为,马日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何键、许克祥等反动军官由于极端仇视工农运动所发动的一场反革命军事叛乱,其中并不存在“驱唐(生智)”因素,也没有什么“许唐矛盾”可以利用。大量的史料证明,十万农军围攻长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因为只有浏阳一支农军作了城下之战而予以抹煞;外围其他各路农军所以未能兵临长沙城下,正是因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农民暴动的关头”,下达了“等于出卖革命”的撤退命令,致使这一壮举遭到失败,“这是无论如何不能辩护的”。  相似文献   

3.
淞沪抗战失败后 ,蒋介石决定“固守南京” ,一种观点认为是唐生智“独持异议”、“坚主死守” ,并“自告奋勇”承担防守南京之责所致。根据众多亲历者提供的资料综合分析 ,蒋介石未作出决定前 ,不但有“固守南京”的思想基础 ,而且做了相应的防御准备工作。相反 ,唐生智无“坚主死守”南京的思想基础 ,他提出对南京“非固守不可” ,只不过是“随声附和”。同时 ,他要求承担防守南京之责 ,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勉为其难”之举。  相似文献   

4.
马日事变前 ,李维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已作了武装斗争的准备 ,并没有“自溃” ;马日事变前后 ,他根据当时湖南的实际 ,执行了中央的决策 ,下令长沙附近各县农民武装停止进攻长沙 ,这是正确的举措。李维汉在马日事变前后的表现基本上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典籍对台湾名称的记载十分久远。《尚书·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史记》称为“瀛洲”;《后汉书》称为“东醍”;《三国志》谓之“夷洲”;唐、宋、元诸代一般称其为“流求”或“琉球”。直至明朝后期才出现“台湾”这一称谓。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台湾”名称起源于荷兰人1624年占领台湾之后,修筑楼台于海水入湾处。有的认为“台湾”之称是由“大湾”一名转来的。大湾,指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明代有陈第所写《东番记》将“大湾”称为“大员”,清康熙时周婴的《远游篇编》将台湾写成“台员”,史家考…  相似文献   

6.
胡彩业 《求索》2008,(4):159-161
唐生智先生不但戎马一生,也非常重视和热爱中国的教育事业。从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他就先后创办了长沙厚风学校、衡阳慈衡学校和东安耀祥中学。唐生智先生在办学实践中提出的“植道德为大本“的教育原则和好学力行的务世与济世理念,对于今天我们办好教育,特别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仍有可鉴处。  相似文献   

7.
汉语连词的语法特点及几组词的归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连词的语法特点是什么,至今研究得不够。有的认为有关联作用的词都是连词,如《马氏文通》把“当是时,楚兵冠诸侯”的“当”、“夫被坚执锐”的“夫”等词列入连词,《新著国语文法》把“我和你谈话一夜,赛过我自己读书十年”的“赛过”看作“比较连词”;有的认为连词只连接联合关系的词、语、句,而不连接偏正关系的词、语、句,如金兆梓先生认为“衡分连合”的才是连词,“主从连合”的便是介词;有的认为连词只  相似文献   

8.
最近,人们对“法轮功”部分信徒闹事竞能痴迷到自焚的原因觉得奇怪。很多人士纷纷剖析个中原因:有的认为是李洪志利用了群众想通过气功实现健身治病的愿望,有的认为是练习者精神空虚、信仰危机,有的认为是科学知识普及不够,有的认为“中毒”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自己专业外没有科学思想……本文作者在同意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补充和强调认为,李洪志要求学员习练“法轮功”的方式本身使练习者的意识进入催眠状态,是其具有强烈“迷魂”作用和致人精神病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蓝斯登定律     
《时事报告》2014,(2):58-58
当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发掘优秀的员工、让员工高效工作,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苦思冥想的问题。有的管理者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高薪能够笼络员工;有的管理者则认为极高的威严能够让员工服服帖帖,企业高效运转;有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洗脑式培训”把员工变成既驯服又忠诚的“奴隶”,才是企业成功的“王道”。  相似文献   

10.
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的《革命回忆录》第二辑,刊登了胡元恭同志《马日事变真相》一文,说“王基永烈士和他的爱人龙亦飞烈士,都是这次叛乱中被惨杀的中国共产党的忠实坚贞的党员”,“是值得永世纪念的。”其被害经过是,他们“在叛乱前即被监视,后即逮捕惨杀,连尸体都无法查获”。按王基永在大革命时期先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国民党湖南省党部青年部长、省党部驻湘西特派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一把手”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有的“一把手”不愿接受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听到监督就反感,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有的给监督者、说真话者“穿小鞋”、戴“紧箍  相似文献   

12.
一、必须把解决自身思想认识问题放在首位,牢固确立以我为主的观念,增强“一班人”抓基层党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当前,一些党支部对加强基层党风建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主人翁意识。有的用攀比思想为自身“解脱”,感到“我”与“他”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有的满腹畏难情绪,认为“红脸”好唱,“黑脸”难演,党支部解决不了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也有的认为端正基层党风是上级纪委的事,党支部抓端正党风的工作似乎“越位”了,等等。由此可见,党支部要抓好基层党风建设,首先自身要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3.
“竞争力”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综合概念。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愈受到各国、各地区的政府、企业与学者的关注。但是,“竞争力”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认为它是“生产更多财富的能力”;有的认为它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农村换届选举过程中,有的候选人为了达到当选的目的,利用请客吃饭、给米给油、送烟送酒等小恩小惠拉选票;有的以帮个别人办事、空头许诺等为诱饵,搞“隐性贿选”;有的不惜花费十几万、数十万元买选票;还有的甚至利用黑恶势力,威逼利诱,强拉选票。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首先,贿选者认为有“利”可图。贿选者看中的是村干部岗位所带来的利益,认为一旦当选,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其次,有的村民从家族、小团体、个人和眼前利益出发,投“利益票”;有的碍于情面,讲哥们义气,投“人情票”;有的参与民主政治、当家作主的意识淡漠,投“应…  相似文献   

15.
足迹与脚印     
近年来我国出版的一些刑侦专业教材和技术资料,因编著者不同,对“足迹”和“脚印”这两个术语解释不尽一致,运用也不确切。有的认为“足迹”也叫“脚印”;有的把形象痕迹部分称为“脚印”,而把步法痕迹单列;有的完全以“脚印”代替“足迹”,故有“赤脚脚印”,“穿鞋脚印”,“穿袜脚印”之说。这直接影响到教学和实际工作中“足迹”、”脚印,,两个术语的理解与运用。笔者认为,“足迹”与“脚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混用。  相似文献   

16.
方晨 《人民政坛》2006,(1):43-43
每年一次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人代会代表审议六个工作报告的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不时出现“说套话”、“跑题”、“冷场”等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代表认为,审议发言是“说了白说”,说完了也就没了,意见无从落实;有的代表认为是“自说自听”.提意见的是代表,听意见的也是代表;有的代表认为反正可说可不说,“乐得清闲”。不如让一些“领导代表”去说。  相似文献   

17.
王睿 《传承》2010,(27):84-85
湖南自20世纪20年代初最早提倡自治,至1926年时任省政府主席的唐生智取消省议会,自治局面宣告结束。其结束与湘系军阀唐生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唐生智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经历了拥赵(恒惕)反赵、拥共反共、拥蒋反蒋的奇异反复,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8.
最近,理论界对革命导师关于“过渡时期”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新的探讨,有的同志认为,“过渡时期”指的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过渡;有的同志认为,“过渡时期”指的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过渡。这两种意见,都是根据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有关论述得出来的,并且认为,革命导师对“过渡时期”的论述完全一致。然而“完全一致”的前提,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这  相似文献   

19.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向来有分歧。有的认为“三户”是三户人家;有的认为是楚之昭屈景三大姓;还有的认为是地名;而“三户”即三闾即屈原,这又是今人龚维英先生的新说。总之,分歧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0.
当前,针对权力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采取何种更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只有建立多党制,实行异体监督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性;有的认为把党委的权力分立为“立法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在党内实现所谓“三权分立”,才能达到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有的希望建立独立的、垂直的纪检监察机关。这些设想均有可贵之处,但有的偏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有的貌似新颖实则无坚实的法理基础,有的超越了执政党的党情难以实行。监督要有效,政治要进步,就必须充分尊重和利用现有的政治条件和环境,脚踏实地,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