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论摘编     
《前线》2004,(6)
宋泓:谨慎应对国际生产能力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宋泓在2004年5月8日《经济参考报》上撰文指出:经过战后30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生产能力的转移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显示出了一些独特的发展趋势:首先,产业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电子、化学、运输工具以及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其次,非股权参与的外包形式引人注目。第三,生产能力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形成了以领导企业为核心,全球范围内相互协调与合作的企业组织框架。第四,生产能力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  相似文献   

2.
新论摘编     
新闻改革核心是坚持“三贴近”《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最近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调研时说,我们推进新闻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坚持“三贴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单位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新闻改革要做到“三贴近”就要做到以下几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知情的愿望,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打好主动仗,快捷准确地体现“先声夺人”原则;创新形式,使群众“眼前一亮”;加强学习,深入调研,破解难题;让市场检验“三贴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论摘编     
《新长征》2003,(6)
创新与党的生命 靳连芳在2003年第4期《前线》杂志撰文指出,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主张创新、不断进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中始终流淌着创新的血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新论摘编     
《新长征》2003,(10)
岳守平、包振惠、陶金泉在2003年8月5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统一,是党的思想路线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与时俱进,不仅抓住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而且为党的思  相似文献   

5.
新论摘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大转变方真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这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重要转变上:一是由重视社会发展的手段和方式到重视社会发展目的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明确地将发展必须体现民意、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当前和未来在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问题来看待,将人民利益作为体现和统帅改革、稳定和发展的结合点。二是社会发展的内容由两个文明建设向三个文明建设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  相似文献   

6.
新论摘编     
北京晚报总编辑肖培日前在谈到北京晚报的改革与创新时提出,新世纪我们是在全球传播环境下竞争。受众的认知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决定了媒体信息发布形态上的改变。一是速度。要让读者一次性满足,把新闻一次性做深做透,封死所有角度,不给对手任何喘息之机,把第二落点、第三落点一次性抛出去,做到恶狗扑食一样。现在北京晚报都是当天出题,当天采访,当天出版。这就要求知道事件后,要迅速判断其价值,迅速采访,之后对背景的前瞻做出交代,搞清楚此事为什么会发生,将来会发生成什么样。二是事件与观点。需要我们的记者把在一定时期内的不同的事件进行综述,形成报纸的  相似文献   

7.
新论摘编     
《新长征》2003,(11)
理论创新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蒋金锵在2003年9月23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光辉典  相似文献   

8.
新论摘编     
以“信息管家”姿态亲和本地读者由喻国明撰写的2002年北京居民媒介接触行为和接触意愿的抽样调查报告表明,在报业竞争日益加剧、网络崛起导致重新洗牌的双重背景下,报纸功能整合的目标主要在于实现方便、有序和规模化的地域信息覆盖。传统媒体的日益“过剩”以及网络媒体的崛起,使受众对信息渠道的选择极大地自由了,导致停留在每种媒介上的时间相对减少,这种状况就对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以下原则性的要求:1、更加地域化的内容关怀——相对于网络媒介的崛起而言;2、方便化、有序化的规模信息提供——相对于报纸自身的规模化扩张而言;3、强调原创性——原创的发现、原创的解释、富有智慧的资讯整合,等等。换言之,新媒体的崛起使报纸更加有智慧地运作;强调原创、回归地域性媒体的本色,哪家报纸更能以一种“信息管家”的姿态亲和本地读者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新论摘编     
加强报刊审读的理论研究《报改探讨》上刊登文章说,报刊审读在实际操作层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 但在理论研究层面却严重滞后,制约着报刊审读向更广、更深层面拓展,报刊审读亟待理论支撑。这里所说的滞后,包括时间但主要非指时间,因为理论研究在时间  相似文献   

10.
新论摘编     
善用“过程论”指导新闻改革据《传媒经济参考》报道,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宋超最近说,为什么新闻改革几起几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同志总想在政策暂时不允许的地方突破,总想在宣传纪律暂时不允许的地方突破。其结果可想而知。实践证明,新闻改革应该换一个思路,思维方式应该倒过来,即改革首先应该从容易取得成效的地方突破,从党的宣传政策和宣传纪律允许的地方突破,要从报社有主动权的地方突破。这是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悟出这个道理后,就要求报社系列报刊学会分清哪些是在当前形势下宣传政策和宣传纪律允许进行改革的,哪些暂时难以做到的,然后从现在的实际条件出发,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推进报社事业。新闻业务改革,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新闻文化领域的一场持续不断的改革,整个这场变革是一个历史过程,因  相似文献   

11.
新论摘编     
当前舆论引导有缺陷《中国记者》载文提出,当前舆论引导存在一定缺陷。一是接踵而至的“宣传战役”、倾盆大雨式的“宣传声势”,忽视了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兴趣特点,预支了社会学意义上“社会动员”的真正效果,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受众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可以会使社会成员逐渐形成一种麻木的心理状态,造成一种潜在的负效应,阻碍以后“社会动员”的有效形成和启动。二是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是积极深入地研究、引导,而是采取消极回避态度或大而化之地空洞说教,从而放弃了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忽视了引导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新闻宣传在理念上陷入“非黑即白”,简单片面的思维定式,顾其一点,不及其余。宣传成绩则掩盖问题揭露问题则一无是处,因此在群众中导致“以偏概  相似文献   

12.
新论摘编     
邬书林同志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专题报告会上提出,应对WTO要强化三个意识: 首先是创新意识。江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化改革,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也要靠一代又一代人持续不断的创新。我们这一代出版工作者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二是服务意识。WTO明确将出版归入服务业,这个分类方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在做出版工作时,是否意识到出版的服务功能?把服务意识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来思考?出版业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服务得怎么样?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  相似文献   

13.
新论摘编     
《新长征》2003,(1)
石仲泉在2002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一个重要特点,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这个统一最突出的表现有三点: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从理论创新来讲,报告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报告的重点放在“全面贯彻”上,强调要坚持“四个必须”,这“四个必须”都是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的过程,就是实践创新的过程。二  相似文献   

14.
新论摘编     
《新长征》2003,(5)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刘建萍在2003年第3期《学理论》杂志撰文指出,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它所处的时代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党  相似文献   

15.
新论摘编     
《前线》2004,(5)
赵理文:未来经济形态是“知业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赵理文在《理论前沿》2004年第7期撰文指出:目前有一种通行的说法,把未来新经济形态称为“知识经济”。其实这是不准确的。经济形态应以产业结构来区分、以主导产业来命名。因为在社会的经济形态中,生产是最根本的。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不同的经济形态。随着知识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产业将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从逻辑的一致性来看,既然前两个经济形态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都是以主导产业来命名的,新的经济形态也应该…  相似文献   

16.
新论摘编     
《前线》2004,(2)
李永忠:人才年轻化不能“一刀切”李永忠在2003年12月18日《南方周末》发表文章认为:1980年,我们采用“年轻化”的“一刀切”办法,解决了当时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普遍老化问题。然而,20年过去了,有些地方和部门把“年轻化”这个专门用以解决“文革”遗留问题的权宜之计,当作了可以包医百病的长久之计。“年轻化”这个原本为解决人才问题的创新做法,由于不分时间、地点的照抄照搬,在一些地区和部门,竟然成了限制人才的各种“明格”加“暗格”的年龄杠杠。结果,在人才选拔上,常常拘泥于“年轻化”这“一格”,而忽略了人才实际存在的“多格”。…  相似文献   

17.
新论摘编     
《前线》2004,(3)
前不久,《中国改革报》社与中国改革发展论坛组委会联合举办了“现代产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论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张卓元、中国市场学会常务副会长高铁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等六位专家作主题发言。现将发言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论摘编     
《前线》2004,(1)
理论新见 提升“第三种优势” 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在2003年11月27日《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所谓知识产权优势,是相对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而言的第三种优势,突出了技术和品牌。它不仅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还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新论摘编     
应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学习力《新闻战线》第10期刊登蔡文、丁士的文章提出了将新闻传媒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学习力是一个紧迫任务的观点。文章指出,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愈来愈短,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学习力的培养较之阶段性的学历教育更加重要。媒介组织对新闻人员学习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将新闻媒介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可以建立“全员性”“全程性”与“专业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学习制度;采取“学习性工作、工作性学习”的学习模式与新闻院校合作,探索“项目”与“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将学习力的培养与媒介的用人机制相结合,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新论摘编     
《新长征》2003,(8)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亟须回答的三个理论问题 张国祚在2003年第12期《理论前沿》杂志撰文,回答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理论问题。一、关于“三个代表”能否称得上科学体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