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许多地市级党报纷纷扩版。在扩版的运作中,诞生了一些新的专刊(版)及周刊。应当看到,新一轮报纸的改版和扩版,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新闻信息容量,增强有用性和可读性,强化党报的市场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有包含着对广告市场的占有。从理论上讲,这些大部分带有行业特征及专业性质的版面,是介于新闻和广告之间的边缘化了的版面。这些版面是整张报纸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业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与此相应,报纸旅游类新闻越来越多地进入读者的视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地市报敏锐地把握到人们社会经济结构性变化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开始创办旅游专刊、专版专题、专栏。旅游类新闻的不断增多,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旅游信息,满足了读者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而且使报纸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更加贴近读者,使报纸版面更加生动活泼,更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也发生巨大变化;而地方晚报、城市报发展一浪高一浪,报纸竞争出现新格局,同时更加激烈。各地报纸为了在市场上站住脚,获得发展,再次借助扩版,增加报纸信息。经过调整后的部分专刊在办刊过程中又面临两个新的问题:如何解决服务到位的问题?如何处理专刊的服务性与广告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厚报化的时代,这还是一个报纸杂志化的时代……不管报纸变薄变厚,变窄变宽,有一点是不变的,报纸需要贴近读者。在同城媒体的围追堵截下,在网络、电视的强势竞争中,一份报纸要确立形象、形成稳定的读者群,贴近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媒体围剿有限新闻事件的情况下,办好特色专版专刊,通过这样的特色窗口服务读者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报纸的定位、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受众的心理来说,党报一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甚至称其为“露脸版”、“黄金版”。然而,党报的特殊性和新闻稿件内容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版版面编排工作能动性的发挥。作为一名党报一版编辑,能否在其特定稿件性质下利用版面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实现新闻作品、报纸版面的贴近艺术呢?  相似文献   

6.
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阅报时间也相对缩短,一张报纸读者究竟能否看下去,给读者第一印象的就是这张报纸的版面。因为报纸的表现力如何,决定着报纸对读者视觉的吸引程度。版面是报纸的一张门脸,不仅反映编辑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艺术风格,而且关系到这张报纸的整体形象优秀  相似文献   

7.
改革创新报纸版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报纸的改革创新已形成了一种浪潮,报界人士深刻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功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版面,即想方设法把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因此,许多报纸都在标题、图片、色彩、图版、版式等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很好的读者视觉效应,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扩大了报纸的发行。  相似文献   

8.
细读现今的报纸,会发现新闻报道内容中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或隐或显地混迹于版面之上,很有一些欺骗性,常常试图蒙混过关,有时轻而易举的应付和欺骗了读者的眼睛。所以,读者应增强对媒介内容的识辨、评判能力,从而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内容。同时,也要求编辑记者应认识到这一点,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增强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只有这样,传授者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报纸质量和读者鉴别力才会共同提高。面对当今一些报纸存在的不良倾向,我们有必要来剖析和认识几类典型问题,以提高识辨力和应对力。第一类:事实不清,合理想…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的报纸发展经历了发展壮大各级党报兴办晚报热、都市报、晨报的崛起和创办特色专业报这样四个阶段。众多新的有特色的专业报的兴起,透视了目前报纸发展的新趋势:报纸内容在细化,读者群在分流。实际上,这是对传媒分众化的成功动作。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党报,为适应这一报纸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在办好要闻版的同时,办好一些有读者群、有市场的专版是势在必行。这些有特色的专版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办好这些专版,也是打造文化文性,用丰富多彩的版面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解决党报“三贴近”的重大举措。这几年,无锡日报坚持“大报品位,大众口味”的办报宗旨,努力“办好要闻版,办活其他版(专版)”。如今,本报新办的专版每周近50个,占每日出版的版面1/2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成熟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已开始步入彩报时代,报摊上各种报纸争奇斗艳,报纸营销大战硝烟滚滚。颜色,已成为现代报纸版面重要的构成要素,是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彩色版出现之前,报纸版面编辑在设计版面时,讲求的是黑白灰三种颜色协调运用,而彩色版出现之后,从版面上的字符选择、字号安排、网纹铺设,到题文配置、稿件构形、版面布局,都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因此,报纸版面编辑在设计版面时,必须遵循协调、美观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到色块儿与色块儿之间的对应效果,还应考虑到彩色色块儿与非彩色板块色反差效果。如标题与正文之间文字的颜色搭配、标题与标题之间文字颜色的对比、不同稿件的文字和底纹颜色的对比,都存在着色调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这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给报纸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这几年被称为视觉艺术的报纸版面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照片大了,标题抢眼了,版面语言丰富了,报纸的"脸面"比过去更亮丽了。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与读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读者有选择、批评和淘汰新闻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认同是各类新闻包括时事新闻的生命。因此,时事编辑必须牢固地树立读者意识,把“三贴近”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始终,这不仅是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也是报纸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更应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跟进才能贴近。跟进,是在把握新闻价值的前提下,致力于新闻内涵的挖掘,调动诸多版面编排手段,实现新闻由点到面的链接、由外向内的深入、由此及彼的拓展,尽最大可能去满足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需求。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跟进…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绥化日报》为了提升报纸的影响力、竞争力,打造报纸品牌,扩大读者层面,使受众愿意阅读、愿意参与、愿意传播、愿意接受,共举办了11个固定专刊,新生活周刊、摄影部也不定期  相似文献   

14.
当今商品经济发达,报业竞争激烈,报纸个性愈显重要。报纸个性对于读者,首当其冲是报纸的版面,其版面特色成为了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的决胜条件。在报摊上芸芸种种的报纸中,往往好的版面一眼就能跳出来,投入观众之手。好的版面编排就是报纸的门面、报纸的品牌。但多数报纸往往是从美学角度对版面进行研究、美化,大量留白,大幅照片,内容分区化,效法欧美报纸采用模块式版面,以期运用这些手段把报纸变得更"好看",从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地方报能够从众多地市报中脱颖而出,并有效进入读者的视野,这成为我们每一个报人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专栏是报纸版面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当新闻竞争愈演愈烈、当各种媒体不断扩容、当报纸已发展到厚报时代,如何让自己编排的稿件,能够从众多的版面中脱颖而出,并有效地地进入读者的视野,这无疑成为每一个报人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而打造一个名牌专栏,则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编辑手段,而且它对于明确版面宗旨,聚焦社会热点, 放大新闻价值,凸现报纸卖点,展示精彩创意,引导和  相似文献   

17.
提高报纸的亲和力,对于贯彻“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办报思想和解决地市党报面临的上压下顶的特殊环境或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亲和力不仅是办报的手段、方法问题,而且是提高报纸质量、拉近读者距离,赢得发展空间,占领发行市场,求谋生存的重要问题,更是能否有效地完成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特殊政治宣传任务,引导社会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历史和政治责任问题。所谓报纸的亲和力,就是报纸贴近读者群众,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工作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我们的新闻报道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中,报道受大众关注想知欲知的身边事,说群众想说欲说的心里话,引导他们办想办欲办的称心事,走想走欲走的康庄路的吸引力;就是既围绕中心,有效地服务党委政府,又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报纸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在报纸版面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从而使国内报纸版面呈现出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局面。综观近年来报纸版面的变化,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是侧重于报道社会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它是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都市类报纸,更是由大量的社会新闻撑起版面,以此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第一年——2001年,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内取得的喜人成果一个接一个,而国际上动荡冲突也一个个接踵而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2002年,国际形势还将剧变,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一形势,我国报业变革日益深化,竞争更趋激烈。 2001年,我国又涌现一批报业集团。这些报业集团和有实力的报社先后调整、兼并和创办了一些报纸,使报业的整体格局产主了根本性的变化。贴近读者的报纸大量涌现,如都市类报纸已超过百家,还有类似的晨报、快报、时报、新闻报纷纷诞生;接着,各类新闻性、财经性和服务性的周刊又充实各报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