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闽粤边特委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在南方15个根据地中率先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开展国共抗日合作谈判。1937年6月,中共闽粤边特委在高坑乡(即现在平和县国强乡高坑村)侯卿陈氏宗祠举行扩大会议,会议作出有关决定并发表《为改编红军第一、三支队及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告同胞书》。高坑会议是中共闽粤边抗日合作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促进闽粤边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鸣是闽南革命史上很有影响的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开始时,何鸣作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代表,与国民党一五七师进行合作抗日谈判,在国民党背信弃义制造的“漳浦事件”中犯  相似文献   

3.
闽粤边区的基层党组织曾开展了一场颇具声势的革命竞赛。竞赛的中心内容,是发展红军游击队和创建新的党团支部。 此前,中共闽粤边特委于平和尪仔石山召开第五次扩大会议,提出要尽快地到大社中发展党团组织,迅速集结更多党的先进分子,在  相似文献   

4.
四、坚持反“清剿”斗争闽粤边区反“清剿”斗争是艰苦卓绝的。红军游击队依靠地方党和群众,同敌人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一)保卫靖和浦根据地埔尖山战斗胜利结束后,敌人在闽粤边区进行了新的军事部署。国民党中央军第80师、粤军张瑞贵部和李汉魂部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闽粤边区发动了残酷的“清剿”。1935年初,敌人占领靖和浦根据地的龙岭、欧寮、山前等战略要地后,施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政策。敌人所到之处,烧毁所有的房屋与山林,抢掠农民所有的米谷和衣物等,实行移民政策,将苏区群众移走,  相似文献   

5.
1937年10月初,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江西省地方当局,在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大洲村举行谈判,达成了合作抗日协议,促成了闽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当时,部署在闽北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有第75师、76师、3师和独立第6旅,此外还有第80师、16师、63师、52师的部分及福建、江西的保安队,兵力达10余万。卢沟桥事变后,在全中国不断高涨的抗日呼声中,蒋介石才将“清剿”闽北红军游击队的国民党第3师、75师、76师撤出闽北。  相似文献   

6.
办合作社阮英平一边以宁德桃花溪苏区为立足点,着手恢复地方党组织和工农武装力量,开展闽东敌后游击战争,一边发动苏区群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自从1938年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反动派连年摧残我宁德桃花溪苏区。敌107师强迫群众拆桥破路,修筑炮楼,烧毁民房,杀戳百姓,苏区群众蒙  相似文献   

7.
1938年初,福建各地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二、三支队出发北上抗日。“我们捍卫祖国,我们齐奔沙场……”,70年前,高唱着这首抗日战歌,奉命整编为新四军的数千名福建红军游击队员奔赴苏皖抗日前线,这是继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发生在福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又一件大事。福建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的英勇奋斗历史,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力宣传福建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和英雄业绩.弘扬他们锻造的“铁军”精神,本刊特开辟“驰骋江南”专栏,通过刊登新四军老战士的相关回忆文章等方式开展纪念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从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坚持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底先后集中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止。这段时间,通常叫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当时,由于党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即中央主力红军退出江西中央苏区3个半月后,江西革命根据地就全部被敌人侵占了。留守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约46000余人,其中伤员约3000人,分散坚守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边、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边、闽北边、闽东边、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边、鄂豫皖边、鄂东  相似文献   

9.
闽粤边特委,是1934年8月中共中央为了在敌人的后方与侧边猛烈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敌人东方战线对中央苏区的进攻而正式成立,直属中央领导,黄会聪临危受命,任特委书记。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先后调集4个师兵力,会同地主民团对闽粤边区进行残酷“清剿”。在极端险恶、艰苦的环境中,闽粤边特委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狠抓自身建设,以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无比顽强的斗争精神,独立地领导边区人民和红军部队英勇斗争,获得较快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朱常 《党史文苑》2005,(12):21-24
艰难谈判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基本停止了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国共合作有望实现.但是在南方,国民党当局却加紧了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企图采用"北和南剿"的方法,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之前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南剿"阴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也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先后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挺进华中抗日前线.其中,赣粤湘边的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的直接指挥下,集中在大余县池江改编,开创了"北有延安,南有池江"的斗争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共闽粤边特委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闽粤边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历任红军闽粤支队支队长、红军被立营营长、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长兼政委等职。1935年春,敌人调遣了大批兵力驻防漳州,对我根据地和红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急剧恶化。11月,国民党陆军第十师、三十六师先后占领汀州、瑞金。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建军区指示,将瑞金县桃阳区、兆征县古城区合并为桃古区,古城游击队与桃阳游击队合并组成桃古游击队,共有队员100来人,调我任区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当时,我们活动在汀瑞边陶朱、古城、四都一带。当国民党江西驻军"清剿"我们时,我们就往福建区域躲,当国民党福建驻军"清剿"我们时,我们就往江西范围藏,一有战机就和他们干。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的炮声震动了祖国各地,抗日战争的序幕揭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局面形成。无数爱国的中华儿女,慷慨悲歌,奔赴抗日的战场。我英勇的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先后与武汉、南昌、福州和闽西国民党当局谈判。国民党福建省长陈仪迫于形势,派龙岩师管区司  相似文献   

14.
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是一支在游击战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队伍。它包括闽南红三团、潮澄饶红三大队、饶和埔中心区游击队,以及后来发展的闽粤边支队等,1934年8月,中共闽粤边特委成立时,兵力约有600人,游击队经常活动的范围主要在闽南7个县和粤东4个  相似文献   

15.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由红七军团军团部及其所属的十九师为主整编组建的,整编前,红七军团曾在连城一带活动。1934年7月1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连城县境。在连城时,先遣队接到中革军委电令:配合红二十四师打击国民党东路军第四纵队李延年部。后因故未果,部队遂急速向东,朝永安方向前进。先遣队路经连城时,沿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全国民众,包括国民党军队中决心抗日的分子,一致起来援助苏维埃和红军,援助抗日先遣队。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顽固派坚持片面抗战和反共立场,把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和力主抗日的民主进步人士、青年学生视为眼中钉,肆意镇压。现就国民党顽固派在江西制造的一系列反共反人民的暴行概述如下: 一、诋毁、偷袭抗日游击队 “芦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于1937年10月达成一致抗日的协议,宣布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党军停止大规模“清剿”游击区。但国民党江西当局的顽固分子仍然坚持反共立场,念念不忘消灭红军游击队。他们借红军游击队整编之际,恶意散布“共匪要求投诚”、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加紧对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闽北地区进行“围攻”。他们担心新四军突围部队到武夷山区与福建党组织会合,便抽调3个团的兵力,对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崇安等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这时,我闽北红军游击队早已全部编成新四军第五团北上抗日,没有留下武装。为了保存党的有生力量,省委和闽北特委机关被迫撤离崇安坑口岭头山。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突围来到赣粤边的油山,领导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2月,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二营北上抗日。1945年8月后,东江纵队等北上部队挺进到粤北,先后派出三支部队进军油山地区,重新点燃了赣南老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斗争烽火。下面叙述的就是发生在新四军红色源流的一则真实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地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之一,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是红军游击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支撑地之一,是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的策源地之一。福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22年(1927-1949),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积淀有深厚的红色  相似文献   

20.
艰难谈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基本停止了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国共合作有望实现。但是在南方,国民党当局却加紧了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企图采用“北和南剿”的方法,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之前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南剿”阴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也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先后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