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察文化是检察官形象的深层内涵。它由检察精神文化、检察行为文化和检察管理文化三方面构成。文明道德,健康向上的检察文化,对内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五四时期为背景,旨在对五四时期胡适的中西文化观作一个简单地梳理。本文认为胡适的中西文化观是从文明的整体观出发,指出任何一种文明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且精神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物质文明的进步。在文明整体观的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指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差异,而是发展程度上的差异。故中国文化要赶上西方文化的发展程度,真正的出路就是“再造文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存在着一定的法律危机,危机的解决之道应该体现中国民族精神和西方契约精神的法律文化,即在传统文化中寻求合理的精神支持,培养国民的权利意识,待条件成熟之后,踏上契约文明的道路。届时,人人具有契约意识、权利意识、法律信仰意识,一个稳固的法律文化也将形成。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精神文化在引领检察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功能作用尚有诸种缺失,这既有历史的羁绊,也有现实的障碍,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必须从法意与民意的融合以及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两个方面明确检察机关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构建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官群体正义价值观作为检察机关精神文化的核心,并作为检察官队伍建设的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自然观照应了现代生态正义的应有之义,也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意旨。只有在优秀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才能够找到反思生态问题的契机,并在实践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潜移默化,预示着当代社会文明的新的正义归属。在生态危机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孕育着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文化力量之时,仍然扮演着作为思想自觉、精神教化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前,随着政府职能由“全能型”转向“服务型,”塑造服务型政府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文化作为一种文明形态,首先具有民族特点,建设服务型政府文化需要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周文 《中国司法》2011,(5):91-93
与普法一样,法治文化是时代的产物。通俗地说,法治是"依法而治",是一种社会强制性规范;文化是"以文化之",其本质是"人化",具有"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的含义。因此。二者相融而成的法治文化,则具有了引导人心向善的社会规范理念和法治文明精神,其直接意义是使法律能够转化为社会所遵崇和信守的一种文明理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深厚积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精神,连接着国家的历史和未来,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明的特性由多种文化要素共同塑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各地区、各民族、各领域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共同推动。如何在中华文明视域中看待我国的版权历史文化,如何以版权文化现代化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版权工作者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9.
“五五”普法开展以来,根据新时期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辽宁省在全省重点开展了以法治文化宣传为主导的普法活动,通过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载体,开展了以“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法治文化宣传活动,为培养全社会信仰法律、崇尚法治以及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0.
王斌通  仝孟玥 《方圆》2024,(5):70-73
<正>梳理、总结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厚重而持久的文化支撑我国是一个具有辉煌法治文明的大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就意味着,作为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的课题,历史性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特质载体,是文化生态的稀世珍宝.文化遗址、馆藏文物、古建筑作为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也负载着民族的精神,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华夏银行昆明分行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打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引导行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赢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6年多来,我行以优秀的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文化建设多次受到总行、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省团委、省直机关工委等单位的表彰和奖励,尤其是2002年荣获了中央金融工委授予的“全国金融系统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企业文化能引导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企业获得凝聚力和向心力。6年多来,经过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的不断提出、执行、调整、完…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征服自然,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明、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中国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检察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充分认识中国检察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其价值功能等基本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检察文化建设和检察事业进步,全面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界将西方法律、法治和宪政的传统追溯到古希腊的观点是大可质疑的,有必要重新思考古希腊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古希腊文明本身就罕有法治和宪政的基本要素,其文明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甚至是与近现代法治和宪政的精神根本对立的。古希腊城邦(国家)至上,权力不受制约;古希腊有较为充分的民主,但缺乏近现代法治和宪政的基本要件;古希腊不具备近现代法治和宪政语境里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保障。古希腊与西方近现代法治文明的亲缘关系是一种人为建构的产物,其目是证明建立的这种法治文明是西方所独有的文明,还要证明这种文明不单当下是优越的,其过去的传统也是优越的,以体现出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蚌埠市地税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文化兴局战略,在税务工作中引入文化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全员参与、循序渐进和求真务实的原则,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探索实践,积极开展税务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厚重历史底蕴的税务文化体系,着力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地税文化品牌,推动了地税工作不断实现新跨越。相继荣获“蚌埠市文明行业”、“全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数年荣获全市政(行)风评议第一名。  相似文献   

17.
刘平 《中国司法》2011,(7):41-4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狱在社会主义文化引领下,遵循监狱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不断前行。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监狱与社会的交融性日益显现,建设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文明监狱,不仅需要科学的制度规范和支撑,更需要文化的精神维系和浸润。  相似文献   

18.
检察执法文化是检察文化表现最直接、最具体、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关键。基层检察院应以解决执法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提升执法公信力为目标,大力加强以"规范、公正、文明"为核心,涵盖执法精神、执法行为、执法制度和物质保障层面的"四位一体"的检察执法文化建设,促进检察工作持续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文兵 《中国公证》2010,(11):26-28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及相异的民族精神,这是文明多元化的根源,人类社会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相应地,理想的法应该是一种非常有张力的法,一种能包容各种合理文化的法。因此,当国家制定继承法时。就必须遵循一般的传统文化思想与人们心中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巍巍华夏,泱泱古国,历千年而愈文明,经沧而益昌盛。乃有周秦礼法之延续,汉唐文明之遗存。其礼者,以人为本;其法者,以天下为公;其文明者,与寰宇共荣。陕西省西安市汉唐公证处坐落于历史古都长安故地,深沐千年文化之底蕴,秉承古国文明之遗风,以天下公平为已任,以社会和谐为宗旨。举公义,辟私怨;不惑视听,不迩谗邪;公正执法,无私奉献。以体现吾侪诚信之声誉,彰显吾国人文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