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 (Arthrobotrysoligospora)孢子批量培养技术、孢子通过兔消化道后的活力及其对绵羊消化液的体外耐受力。结果表明 ,少孢节丛孢菌孢子最适合以玉米粒为基质批量培养 ;少孢节丛孢菌的孢子在通过兔消化道后 ,可以保持存活 ;并且在体外对绵羊瘤胃液、真胃液、十二指肠液有一定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不同诱导剂和不同营养组成的液体培养基诱导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产生发酵液,经浓缩处理后,对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酶活性以及相关的生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相关诱导剂能够显著影响少孢节丛孢菌的代谢过程;而且秀丽新杆线虫刺激少孢节丛孢菌产生的培养基滤液和氨基酸刺激所产生的发酵液内含成分不同;蛋白酶活性越高的滤液中,磷酸酶活性越低;产生胞外蛋白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3.
少孢节丛孢菌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规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含捕食器茵丝(含有普通营养菌丝、菌环和菌网)、普通营养菌丝、分生孢子、线虫三期幼虫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粗蛋白含量在含捕食器菌丝、普通营养菌丝、分生孢子和三期幼虫中分别为43.08%、33.65%、39.30%和65.91%.氨基酸的总量分别为31.859 mg/100 mg、20.584 mg/100 mg、32.111 mg/100 mg和44.077 mg/100 mg.上述样品中,均未测出色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少孢节丛孢菌捕食器的粗蛋白高于普通营养茵丝或分生孢子的粗蛋白含量,而线虫三期幼虫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并且在含捕食器菌丝和线虫三期幼虫中,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以及酪氨酸的含量都比普通营养菌丝及分生孢子中的含量高,而前3种氨基酸据认为与捕食性真菌产生捕食器有关.  相似文献   

4.
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oligospora)是一种捕食线虫性真菌,早在1850年由Fresenius从土壤中分离获得。此后,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证明该菌对多种线虫幼虫都具有很高的杀虫效率,与某些化学药品相比,有安全、无污染等优点。但...  相似文献   

5.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鞭式达丁屯氏菌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L3)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动态作用。将鞭式达丁屯氏菌接种在0.2g/L玉米粉培养基中,培养7d后,加入试验线虫,在虫体刚被捕捉时即开始记为0h,此后分别于第1、2、3、4、6、8、12、16、20、24、36和48小时取样观察。结果显示,该菌培养后可自发形成捕食结构;加虫30min后即有虫体被捕捉;捕捉后第4小时,菌丝侵入秀丽隐杆线虫导致死亡,而捻转血矛线虫L3被菌丝侵入致死亡则需要20~24h;捕捉后第24小时,整个秀丽隐杆线虫被菌丝侵占并完全消化;而捻转血矛线虫L3则需要36h被菌丝完全侵占,48h被完全消化。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捕食性结构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及其在 0 .4g/L玉米粉琼脂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捕食线虫性真菌菌丝在 0 .4 g/L玉米粉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呈树枝形放射状生长 ,有的菌株还可以在 0 .4g/L 玉米粉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生长 ;分生孢子位于垂直的分生孢子梗顶端或近顶端部 ,多数出现在菌丝的生长后期 ;厚垣孢子在菌丝上呈插入性生长 ,在老的培养基中容易发现 ,且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种类有关 ;捕食性结构在受到活线虫幼虫的刺激之后才会产生 ,而线虫虫卵与成虫并不能导致捕食性结构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为获悉少孢节丛孢菌内蒙古株Aoz1基因的详细信息,以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对线虫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以捕食线虫性真菌的代表种——少孢节丛孢菌内蒙古株为研究对象,首先扩增其胞外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将其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再转化至Transetta(DE3)表达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以及表达产物的纯化。结果表明,少孢节丛孢菌内蒙古株丝氨酸蛋白酶Aoz1基因与已发表的丝氨酸蛋白酶Aoz1基因的同源性为99%,其蛋白具备螺旋结构;在原核系统中进行表达,其最适IPTG诱导浓度为1.5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8 h,确定了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并获得了重组蛋白。对该酶基因的分析,为后续有关蛋白酶和捕食线虫性真菌杀灭寄生性线虫机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山东威海某养殖场发病水貂的病原菌,从发病水貂肺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果及PCR鉴定,确定其为铜绿假单孢菌。致病性试验中,将8.0×1010CFU/mL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释后,感染60日龄健康昆明系小鼠,半数致死量和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4×107 CFU/mL和8.0×106 CFU/mL。剖检死亡小鼠可见皮下和肺出血,并能从死亡小鼠的肺中分离出与感染菌株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哌酮等较为敏感,而对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与从小麦中分离的铜绿假单孢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据此怀疑该发病水貂有可能是食用了污染的饲料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将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接入含有不同诱导物的LMZ培养基和枸橼酸液体培养基中,然后进行为期6d的培养并收集发酵液,进而测定其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和蛋白酶活性及磷酸酶活性,并用发酵液进行杀虫试验。结果显示,动物寄生性线虫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81.4mg/mL,蛋白酶和磷酸酶比活性最高,分别为9.48U/mL±0.03U/mL和38.30U/L±0.04U/L,对线虫的致死率为50.11%±11.8%,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同时发现,D.flagrans发酵液对蝇蛆的致死率最高,可达40.56%±0.13%。结果表明,在D.flagrans发酵液中含有杀虫物质。研究结果为以后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化学杀虫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镜观察显示,人工感染大巴贝斯虫的黄牛红细胞有一层绒毛外衣。虫体有双梨子形、单梨子形和形状多变的滋养体。细胞质内有前、后极地环及微丝体、棒状体、线粒体和内质网。除核外还观察到一个球形体。典型的双梨子虫体可见有双生的子细胞在末端相连,维持一段时间后分离,形成单梨子形虫体。滋养体的形态是多变的。大巴贝斯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与双芽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相似。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产后6~10d的健康及患急性子宫内膜炎的西门塔尔牛进行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了奶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病牛的子宫内膜局部严重脱落,甚至可见子宫肌层,表面附着组织碎片,可见较多球菌、杆菌附着;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破损、细胞器外溢,腺细胞线粒体肿胀,肥大细胞颗粒数量减少、有空泡形成,淋巴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巨噬细胞核空化、胞质内有较多吞噬体;对照组子宫内膜表面轻度破损,但整体内膜结构相对完整,MC颗粒较多、分布均匀。证实,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的细胞呈现缺血、缺氧性变化,说明子宫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子宫内膜的屏障作用降低,病原菌大量增殖导致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2.
比格犬甲状腺显微与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3~6月龄比格犬甲状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比格犬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22~220.00μm,平均90.80μm;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高度3.04~7.11μm,平均5.18μm,电镜下可见功能状态不同的两型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很多,直径4.40~8.82μm,平均6.23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也可聚集在一起形成滤泡样结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电镜下也可见两种类型的滤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羊脑多头蚴的超微结构,寻找自然感染羊脑多头蚴的病羊,采集多头带绦虫续绦期幼虫,固定于25mL/L戊二醛中,分别取其头节、囊壁、颈部区,超薄切片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羊脑多头蚴的囊壁结构具有微毛,远离头节的囊壁微毛与头节附近颈部区囊壁的微毛分布情况不同;囊壁可明显分为皮层、间质层、实质区;在实质区可观察到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焰细胞、成肌细胞以及排泄系统结构;头节中可观察到很发达的肌纤维结构,头节内部有类似于囊壁的皮层结构,并可见粗大微毛,细胞种类明显少于囊壁实质区,含颗粒的囊泡结构明显增多。证明羊脑多头蚴囊壁的结构和细胞种类与其他绦虫相似,但有比较发达的排泄系统;头节外表面无皮层结构,仅有呈环状围绕的纤维和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双峰驼前胃腺囊区的组织结构和腺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前胃3个腺囊区的组织构造基本一致,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每个腺囊区都可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有腺部表面衬以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较厚,含较多的黏液腺,腺细胞主要为黏液细胞,另有少量的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的超微结构与牛、羊真胃贲门腺中的同类细胞相似。无腺部的构造与非腺囊区类似,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明显;固有层薄、无腺体分布;黏膜肌层薄且不连续。  相似文献   

15.
幼龄牦牛甲状腺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幼龄牦牛甲状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幼龄牦牛的甲状腺主要由不同大小的腺泡构成;小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矮柱状,腺泡腔内含有较多的周边胶体空泡;大腺泡上皮细胞呈低立方状或扁平状,周边胶体空泡少.电镜下,小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胶质小滴和分泌颗粒等细胞器;大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小,呈扁椭圆形,胞质内细胞器不发达.表明,小腺泡上皮细胞较大腺泡上皮细胞具有更高的活性.在幼龄牦牛甲状腺中未发现腺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16.
钒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1日龄AA肉仔鸡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按0、30 mg/kg添加钒。试验期共42 d,每周末从每组取鸡6只,称重后扑杀,取胸腺、腔上囊和脾称重, 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摄像,研究钒对肉鸡胸腺、腔上囊和脾等免疫器官质量、器官指数和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鸡的胸腺、腔上囊和脾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日龄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鸡的胸腺小叶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增多;腔上囊皱襞发达,腔上囊淋巴滤泡体积较大、皮质较厚、退化延缓;脾小结体积较大、生发中心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椭球增大。结果表明,在肉雏鸡的日粮中添加钒30 mg/kg,可促进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发育,延缓腔上囊的退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三聚氰胺急性中毒对小白鼠内脏器官的损害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将18~22g昆明种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口灌喂蒸馏水和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370、739和1 479mg/kg)。染毒后第36小时处死小白鼠,观察肺等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聚氰胺对肺、肝、脾和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病理学观察显示,三聚氰胺各剂量组小白鼠肺充血,肺泡腔有少量红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1 479、739mg/kg组小白鼠脾、肝轻度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蛋白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各剂量组肾和肺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剂量组肝和脾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三聚氰胺急性中毒会造成小白鼠肾、肺、肝和脾损害并诱导肾和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