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具体语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消灭分工"的思想;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现实状况。马克思理论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指引并号召人们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而不断地进行着"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而消灭这种"现存状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因此,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与马克思理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社会治理共同体突出"人人",既强调全体社会成员都是治理主体,均有参与的责任与义务,又强调人人共享社会治理成果的价值理念,是刚性管理与柔性治理相统一的有机联合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规律深化与拓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重点从群众下单出题与党委政府接单办理、打破"体制内外"利益壁垒、营造良好治理软环境等方面着手,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本文化权益”与“文化权利”,涵义有重合,也有不同;“基本文化权益”概念,深化了文化权利理论.  相似文献   

4.
张志军  王骏  佚名 《党建文汇》2002,(18):19-19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生于湖南醴陵县,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共产党,旋即组织安源工人大罢工,领导“五卅”运动,当上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成了全国闻名的风云人物。1928年李立三当选“六大”中委,不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和宣传部长,由于总书记向忠发文化不高,李立三掌握了最高实权。1930年6月11日,中央通过了他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和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部署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6.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一系列事关发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我们在新世纪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时代内涵与重要的实践意义。"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内涵首先,"三个代表"思想深刻分析新世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赢得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法宝。当代世界迅速发展的生产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如何看待这种生产力加快发展的趋势,如何看待这种趋势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的影啊,如何从挑战中看到发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作用一方面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供强大动力。新时期"生命线"论断有了新的发展:一是面向世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竞争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抗风险的自觉性与能力。伴随这一嬗变,一方面表现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发生位移即由"以社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亲清论"重新审视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商关系,权力与资本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获得了新的诠释。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的增长主要依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和科学技术的提升,它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人是"社会  相似文献   

9.
莫言 《唯实》2014,(11)
正本来主办方通知我上台之前给我化妆,我拒绝了。因为我想,化妆是可以把白的变成黑的,也可以把黑的变成白的。但是,不可能把丑的变成美的,美不需要化妆,你依然很美,丑的无论如何涂脂抹粉都不会变美。所以我想还是以本来面貌见人为好,一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才可能"说真话,办真事,做好人!"其实,要保持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还是挺不容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除了要跟自己家人打交道之外,还要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学生在学校跟老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结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和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点;“新的历史性共同体”则是苏联对当时社会发展阶段和民族状况的过高估计。将这两种共同体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涵差异,有助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尊重人类社会与民族发展规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灵魂和主题是"三个代表"。"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的内涵作了新的系统阐述,以新的视角和境界,体现了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发展,对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其实质意义体现在:一是对"三个代表"内涵的新表述体现了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江总书记讲话站在时代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初由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倡导并推动的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际主义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它强调在多样化社会制度总体和平并存,各国之间仍然存在利益竞争和观念冲突的现代国际体系中,每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理论原则是新型义利观,其建构方式是结伴而不结盟,其实践归宿是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就其理论来源和价值目标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性质的国际主义思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天下主义""和合主义"相结合,在21世纪的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的"国际主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社会的口号喊了多年,而国人却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人们厌倦和逃避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如哲学、诗歌等),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却备受青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重塑文化魅力,构建文化化的文明社会和文化含量高的文明生活,是当代中国学术界的神圣职责。文化化之化的涵义主要包含创造性进化、文明型变化、身份性强化、目的性转化和赋予性升华五个方面。创造是人的天性,人类社会是在创造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的发展目标是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即在坚实物质基础上的文明型变化。要建设文化化社会,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准应该是精神文化的优劣与高低,即文化的身份性强化。在社会生活中,人是目的具体体现为文化是目的,即目的性转化——使人的生活目的从侧重物质指向转化为精神文化指向。人类赋予现实物质世界及其活动以精神的意蕴和价值,即赋予性升华,正是人的意义赋予能力使简单的日常生活变成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化的诗意生活。文化化社会的典型标志体现在:文化成为社会阶层划分最主要的准则;精神文化是该社会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到延安采访。当他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看到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子系着的眼镜……斯诺被共产党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了。他断言这种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全世界的普遍交往为实现条件,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政治共同体;一个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经济共同体;一个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一个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共同体;一个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共同体。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延续,在致思逻辑、哲学基础、价值旨归及实现条件等方面与"真正共同体"思想相一致,在目标指向、实现方式以及理想模式等方面是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巨大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一系列重要思想之一,它是基于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人类文明走向而作出的中国判断,它也是全世界人民需要站在发展与进步的高度进一步开展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共同愿望。这一观点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科学内涵,增强了其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与时代同步并推动时代的发展。目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充分体现了这种与时俱进的历史性内涵,唯物史观是其理论基础。“与时”和“俱进”鲜明地反映出了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特色,是它的题中应  相似文献   

18.
王海兵 《唯实》2018,(4):51-52
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生活"一词引人入胜,出现47次之多。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生活、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绿色生活方式以及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生活纪律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和内在逻辑。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生活中一言一行都处于"聚光灯"和"放大镜"之下。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精准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新阶段人类利益的总体需求,对当代如何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考框架,对处理全球问题提出了战略性的方向。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传统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传统。尽管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视野受到地理和生活范围的限制,但中国古代先哲们提出的"天下一家"思想仍然反  相似文献   

20.
正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要论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其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因此,我们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的来源、演变、基本含义,及其新的时代特点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党内政治生活"的来龙去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来看,"党内政治生活"的提法,最早见诸列宁1915年5月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