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刊《政体》(Polity)2000年第3期刊登了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阿方索·J.达米科(Alfonso J.Damico)、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M.玛格丽特·康韦(M.Margaret Conway)与爱荷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桑德拉·褒曼·达米科(Sandra Bowman Damico)合写的文章《政治信任与不信任的模式:民主政治中公民生活的三个片段》。  相似文献   

2.
美刊《美国政治学评论》(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4年第3期(第68卷)刊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系教授杰克·西特林(Jack Citrin)题为《政府信任的政治重要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男犯人际信任与家庭环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信任他人量表、自尊量表等对294名未成年男犯进行测查。发现其在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及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缺陷,对狱犯及狱警缺乏人际信任感。应从改进家庭教养方式、完善家庭功能入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积极营建狱内和谐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信任以促进其改造和转变。  相似文献   

4.
美刊《比较政治研究》2001年2月号(第34卷)刊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威廉·米施勒(William Mishler)与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合写的文章《何为政治信任的来源?——以后共产主义国家为背景考察制度理论和文化理论》。文章介绍了关于政治信任来源的两种相互竞争的理论:文化理论和制度理论,前者强调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信任研究若干热点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前提,但长期以来对信任的专门研究却十分匮乏,正如卢曼所说的,信任从来都不是主流社会学理论关注的话题。二战后,信任研究在西方日益兴起,随即出现了许多信任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信任问题的种种争论表明,信任研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基础性工作,它要求我们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与智慧。  相似文献   

6.
微天下     
杨军 《南风窗》2011,(7):18-18
日本地震滚动播报:共同社网站发表评论文章说,日本首相菅直人可能因核危机事件丧失公众对其信任。文章称,尽管菅直人为了应对地震海啸及核事故一直在连轴转地工作,但民众对政府信任正在不断丧失。不信任的主要根源在于政府未能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并迅速向公众公布真实消息。此外,政府对局势判断缺乏远见也遭到诟病。范东升:美国《2011年新闻媒体状况报告》已发布,报告悲观地认为:"未来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缺少受众或缺乏新收入来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政治信任研究还处于继承、消化西方理论和开始提出现实命题的阶段,相关研究显得零散而不成体系,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总的看来,目前国内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进路及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概念范畴论、文化类型论、结构形态论、功能价值论、函变因素论五个方面。今后有必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学理问题的纵深研究;中西政治信任文化和理论的比较与借鉴;重点关注人民信托理念或制度的理论论证、党的执政信任和政府公信力的系统建构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4,(24):84-84
<正>近60%的美国首席财务官认为公共信任缺失已经危害到商业环境。这一百分比在世界其他地区甚至还要高。不仅仅关注利润的新的商业竞争力标准非常有利于赢回公众信任。作为商学院院长,我工作中最有意思的部分之一是与各行业领袖进行直率的对话。几年前,我开始听到令人不安的意见:商业领袖正在感受到此前专属于政客的来自公众的鄙夷。这是个信任问题,或者说信任缺失问题。2014年埃德尔曼信任指数(Edelman Trust Barometer)表明,只有不到1/5的全球公众认为商界和政府官员会在面临困难问题时说出真相。  相似文献   

9.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期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迈克尔·布若威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一文发表评论性文章,针对布若威所呼吁的公共社会学,他指出关键在于重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87年,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了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他在该书中认为,曾经有人数相当多的一群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过“公众”。雅各比的目标是要把批判思想带入公众争论领域,作为一名历史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他深入地探究了近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该文指出,长期以来,从洛克、托克维尔到普特南的社会政治理论家和公民社会的理论家们一直强调信任的重要性。但是,个体研究数据对这一强大的思想传统提出了质疑。没有多少证据表明:(1)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之间存在重叠的地方;(2)信任与志愿性组织的成员有联系;(3)个体中存在着信任/不信任的天性。但是,在整个国家层面,存在支持上述理论的证据。因此,作者得出结论认为,经典理论是正确的,但是需要对它进行修改和量化。  相似文献   

11.
该文指出,对政府的信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国会和经济的表现。近年来,美国政府的绩效虽有所改善,但对政府的信任却再也无法恢复到20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其中,社会资本是导致政府信任度低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从宏观角度去评估政府绩效及社会资本对政府信任的相对影响。本文的分析基于宏观层面的数据,旨在采集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在不同时期的波动变量,并通过比照来解释信任的宏观变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绩效和社会资本两者  相似文献   

12.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4):19
武书连:今天去一所排名前10的985工程大学讲学。该校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向我提出的主题之一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在讲课开始时请与会者换位思考:有没有俄罗斯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印度特色、利比亚特色、巴西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有,那就可以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财经网:【《人民日报》:靠大量"说教"唤醒的政治信任或是短命的】传统社会的政治信任是人格信任,现代社会中,政  相似文献   

13.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4):19-19
武书连:今天去一所排名前10的985工程大学讲学。该校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向我提出的主题之一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在讲课开始时请与会者换位思考:有没有俄罗斯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印度特色、利比亚特色、巴西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有,那就可以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财经网:【《人民日报》:靠大量"说教"唤醒的政治信任或是短命的】传统社会的政治信任是人格信任,现代社会中,政  相似文献   

14.
蒋方舟 《法制博览》2011,(14):58-59
高三,不相信传说 我也高三过。上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赋予不信任。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课,晚自习还睡觉的学生,会考上北京大学;我不信任平时交白卷的学生,高考忽然灵光乍现,  相似文献   

15.
医患和谐是构建和谐医院的前提条件,各级医疗院所都注重从改善医患关系入手,构建和谐医院,打造自身品牌。其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信任理解最为关键。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  相似文献   

16.
赵义 《南风窗》2010,(18):37-38
明明一个主政官员已经劣迹斑斑,地方民众却只能噤若寒蝉,这是何等的政治景象?又哪里谈得上社会和政府的信任呢?重建社会和政府的信任,就从公民能够敢于批评政府开始,就从还那些因所谓诽谤政府而身背案底的人的清白开始。  相似文献   

17.
石破 《南风窗》2011,(14):46-49
社会上普遍的互不信任的风气,在国内慈善界不是没有,而是更加突出。如何在一个互不信任的社会里,收获别人的信任?尤其是慈善领域,没有信任,一切都无从谈起。提升透明度是一个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当下中国内地有2300家左右基金会,有200多万家NGO组织,其中90%以上是草根  相似文献   

18.
李少威 《南风窗》2014,(26):79-80
权力的层级越高,就越受普通人的信任。这种“隔代信任”的逐级递增,其实无形中成为一根十分必要的纽带,它维系着人们对社会乐观与积极的一面,它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19.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在2012年7月号上以迪米特里斯·帕帕多普洛斯(Dimitris Papadopoulos)、纳娅姆·史蒂文森(Niamh Stephenson)和瓦斯里斯·切阿诺斯(Vassilis Tsianos)于2008年合作出版的《逃逸路线:21世纪的控制与颠覆》(Escape Routes:Control and Subversion in the 21st Century)一书为专题刊发了五篇文章,前四篇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蔡欣怡(Kellee Tsai)教授针对《中国的经济开放和地区政治》、《从铁饭碗到非正式化:变化中国的市场、工人和国家》、《中国的管控型政府:面对全球化的新战略》这三部著作发表于美刊《政治观点》(Perspectives on Politics)杂志2013年9月号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蔡欣怡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出版过《后街金融: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绕过民主:当代中国私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