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人》2006,(15):4-6
一、“十五”期间,全区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5年来,中央有关部委和企业、福建省有关单位和对口帮扶省县(区)、自治区各级定点帮扶单位以及国内外一些致力于扶贫开发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积极投身到宁夏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各帮扶单位、组织和个人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不断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拓宽帮扶领域,不断提高帮扶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宁夏扶贫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底,南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元,比2000年的987元增长了71%,5年净增700元,年均增长14%;绝对贫困人口由52.7万人下降到7.5万人,5年减少45.2万人,年均减少9%。取得这样的成绩,社会扶贫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06,(9):41-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体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在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实践》2006,(9):I0001-I0001
清水河县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全县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下辖3镇3乡,102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总人口1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在首府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下,“十五”期间,清水河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14.5亿元、8475万元、6200元和3282元,增速分别达到27.2%、39.5%、18.3%和27.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在“九五”期末基础上的翻番目标。为全县“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4.
和自兴 《支部生活》2006,(10):14-15
建设新农村,农民问题是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是难中之难。这两个问题,既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丽江是个农村人口占8成的农业市,“十五”期间,全市农业总产值年均增幅只有4.9%,低于生产总值6.1个百分点;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450元。建设丽江新农村,要围绕省委的“六大建设”,通过实施“五个带动”,最终达到“五新标准”(生产发展有新格局、农民收入有新提高、乡村面貌有新变化、乡风文明形成新风尚、民主管理形成新机制)、实现“五村目标”(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文化村、和谐村)。  相似文献   

5.
谭美蓉  庞涛 《当代贵州》2008,(24):78-79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是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的第一条。现如今三年过去了,在美丽的黔中地区—平坝县,这里的农村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6.
集安市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化蛹为蝶。去年全市共为1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投入资金6173.7万元,完成经济、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项目279个。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476元,比上年增长10%。  相似文献   

7.
袁凯 《党的建设》2007,(9):63-63
近年来,华池县委、县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广大农村探索推行了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工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试点为依托、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以支柱产业为带动、以环境改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07,(9):F0002-F0002,I0001
近年来,彭阳县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工作,坚持  相似文献   

9.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湟中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1万亩.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9%,是全省农业人口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1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村教育等方方面面,概括起来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的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华 《实事求是》2006,(3):F0003-F0003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提出过这一目标任务。目前我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认识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形势“十五”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省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突出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一是粮食连年丰收。由于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近年来粮食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到2010年,在耕地面积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耕地质量,培育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春跃 《求贤》2009,(1):21-22
近几年,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党委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深入开展“强基创先”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中北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2.7亿元,镇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69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乡镇前列。  相似文献   

14.
聂耕寰 《奋斗》2006,(12):14-1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区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从肇东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新一轮加快发展机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推动市域经济跨越攀升。2005年,肇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6亿元、财政收入6+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1元,分别增长16.2%、10.3%、9.1%和6.9%,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准确了解和把握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的状况,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急功近利,二是形式主义,三是简单类比.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反映出我们一些地方在对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认识上存在重大误区,对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必须针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调适,使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促进农村生产力新的解放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农村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协调,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不仅是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惠农支农、推动农村形势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也是促进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内需调动、事关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  相似文献   

19.
牛继春 《新长征》2007,(1):2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只有加快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突出、五个确保"。一、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在新形势下为加强“三农”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理论贡献。对于我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农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