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时,不是单纯地就经济学而研究经济学,而是把经济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经验的经济学内容走向超验的哲学思考,体现出一个双向建构的双重视野.他的经济学研究,以人及其二重化存在为基点,从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双重视野出发,既研究了经济学视野中的经验层面,更揭示了经济学经验层面背后的超验层面的哲学内容;马克思写<经济学手稿>,表面上是研究经验层面的经济学问题,实际上是研究人的历史发展走向这一超验层面的问题.马克思在他的实践观点中实现了经验和超验这种双重视野的融合,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与共产主义实践关系的论述中也始终体现着这种双重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1993年我国经济学研究动向(上)晓亮与以往各个年度相比,1993年我国经济科学研究较为活跃。各个学科的学术会议很多,各种论坛纷纷出现,报刊上发表的经济学文章目不暇接。这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践推动的结果,也与邓小平同志提倡的“思想更解放一点”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哲学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一个新的学术兴奋点———经济哲学。我国理论界对此展开了广泛讨论。这个新学术热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呼唤,是当代哲学和经济学不断交融的必然。高科技产业的兴起,知识经济的来临,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经济因素的显突,这一切向我们召示:哲学家不能再淡漠经济学,应通过经济学去更贴近现实,更好把握时代脉博;经济学家不能再拒绝哲学,应通过哲学提高理性思维,深刻揭示复杂变化的经济本质。哲学和经济学“联姻”,建构经济哲学,已成世纪之交一项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作出中国化概括;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标准给予中国化阐释;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进行中国化构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5.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社会目标和价值诉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成熟之前的著作,是从人道主义角度来探求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和规律。我们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研究,从历史背景、理论支点、主要内容、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途径及对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等方面研究共产主义,揭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理论的本质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在形式上可以表述为经济学的、哲学的或者任何其它的变革,但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根本不同于近代知性形而上学的生存论范式的开启。我们常常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根本性的思想转折,但这一全新路径的开启本质上是“经济-哲学”的,即是哲学与经济学结盟的思想历程,是对国民经济学的哲学批判,是对哲学的经济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突破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邓小平哲学思想或中国经验的个性特色及其原创性的研究目前还欠“火候”。而邓小平哲学思想或中国经验的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个通病,是没有真正站在基础哲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前沿而限于传统马哲教科书框架,或处于“经验研究”层面。邓小平哲学或中国经验的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过程应该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以哲学的眼光审视传统经济体制,提出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填补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留下的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用什么经济体制去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空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在当前继续推进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重新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吴元梁 《理论前沿》2002,(10):48-48
董德刚教授的新著《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是一部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邓小平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论述的力作,为理论界如何将邓小平理论研究推向深入提供了一个榜样,这对解决邓小平理论研究中普遍地存在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独立自主地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是毛泽东、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独立自主发展中国经济的思想着眼点一致,来源相同,主体素养接近。邓小平的新发展表现在: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始终以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具体国情,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基本思想而克服了其缺陷。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开放的经济学,它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各国经济有机组成的世界经济整体。这就决定世界经济研究涉及领域广、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为世界经济学研究增加了许多新课题。这里只对当前世界经济学研究中一些热点问题做一简单集纳。 (一)关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经济学研究的伦理属性,发现经济学是在伦理思想的孕育下完成的独立学科建构。当然,西方经济学在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人主张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应该价值中立。然而,面对社会问题,"科学化"的经济学显然力不从心。经济与伦理关系问题不得不回归到学者们的视野,经济学家复归在伦理的视域下寻求经济困境的解决。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应将伦理纳入框架,因为这不仅是科学的经济学的呼唤,而且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最好应答。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新和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突破常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新境界,其实践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和要求。研究邓小平的实践观,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一邓小平实践观的丰富内涵和理论框架邓小  相似文献   

14.
国内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概念的讨论,大致是因循着以下两种研究思路而分别展开的: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哲学概念,以“异化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批判含义;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实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以“雇佣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认识论含义。实际上,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劳动概念只是他用人本主义哲学术语和思想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综合性概念,其中既有价值批判的因素,也有社会认识论的成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经济哲学的三个问题作了综述.一、关于经济学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由于经济学的数学化,使人认为经济学属自然科学,但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数学并不能解决经济学的全部问题,经济学是一门既具自然科学又具社会科学的学科.二、关于"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问题.其实质是各学科方法论相互渗透,这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一种趋势.三、关于道德和经济关系的问题.从产权理论的角度,说明道德有经济的效用,但道德不仅仅只有经济的效用,它是社会生命的意义所在,反映了义利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与哲学都是探求人类幸福生活的学问。经济学认为财富增长是达到人类幸福生活的主要途径;而哲学更多地认为幸福生活的本真在于内心的安宁、道德上的至善和人际关系的熔融。经济学的过度使用是工具理性的滥用,而哲学的唯我独尊导致价值理性的专权。只有科学发展观才在两者之间占据着不偏不倚的位置,是沟通经济学与哲学,直达幸福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理论是20世纪中国哲学所取得的两大主要成果.这两大成果的核心区别在于对实事求是思想理解上的变化.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阐释,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贡献,也是邓小平哲学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对选民通过政治选票在政治市场上如何运作及其后果,来导出政府的行为特征、后果等政治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即对非市场决策的进行经济研究.它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分析方法为一条根本分析方法原则,以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人"假定和交易政治概念为三个基本分析方法要素,去研究传统上被分开的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学科领域中的政治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的哲学创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不是在研究哲学问题中作出的,而是在应用哲学原理与实践的过程中作出的。邓小平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启示在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成功应用的前提;与现实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所在;“不搞争论”,在实践中探索是应用的保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实际是应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哲学有着"亲缘"关系,是邓小平哲学形成发展的直接"诞生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的一个重要哲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