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昌明  张佳 《东北亚论坛》2024,(1):3-17+127
从话语到身份再到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逻辑。日本在选择与调整对华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便在体系、国家与政策议题三个话语层次上,通过“联系”和“区分”两种方式分别构建了中日差异化的类属身份、角色身份和集体身份。借此中国在类属身份上被置于“民主国家”的对立面;在角色身份上被建构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冲击者”与“威胁者”、自由经济的“破坏者”;在集体身份上被置于“民主阵营”的对立面,并被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以秩序为“名”,增强防卫建设,协调伙伴关系;以安全为“由”,开展针对性的军事部署,并加强对华经济对冲;以议题为“用”,实行对华软制衡,同时拉拢“全球南方”国家,以将对华政策“合法化”。  相似文献   

2.
李鹏涛 《西亚非洲》2012,(1):101-116
科特迪瓦危机的关键在于公民身份问题。博瓦尼执政时期刻意淡化公民身份问题以吸纳外来移民,从而使得科特迪瓦长期保持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衰退、多党制的实行,执政者为巩固自身统治提出了"科特迪瓦性"概念,其基本含义是"科特迪瓦人的科特迪瓦",而实际目标是排斥北方人。"科特迪瓦性"自诞生之日起就对科特迪瓦社会各领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科特迪瓦政治中的核心问题,并最终导致2002年内战全面爆发、南北分裂局面的形成。类似的土著话语也出现在其他非洲国家,折射出非洲民族国家建构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对当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而言,互联网安全已成为一个利益攸关的重要议题,但该领域国际共识和国际规则严重缺失,这与持续加剧的互联网安全威胁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中国,互联网治理日益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政策焦点,同时也是参与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构互联网国际规则的话语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立和制度性话语权的提升,但目前中国对该领域话语策略的学术与政策研究仍严重缺失。当前,对互联网国际规则之制度理念的应然性研究仍显不足,关于中国在该领域对外传播话语策略的探讨更是近乎空白。互联网国际规则的缺失本质上源于互联网信息自由带来的收益与政府信息管控对此种收益的限制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由于日益严峻的互联网安全形势正逐渐打破互联网信息自由与政府信息管控之间原有的平衡,加之全球化趋势将世界各国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该领域国际规则的建构开始具备现实的可能性。鉴于传播话语在规则建构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公共安全为切入点赢得国际共识、提升中国在互联网全球治理中的话语能力和制度性话语权就成为中国政策制定机构和宣传机构在通过对外传播推进互联网国际规则建构时应采取的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4.
安全化理论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理论,尽管它提出话语在安全化中具有核心作用,但是对于话语在安全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却缺乏详尽系统的阐述和解释。鉴于哥本哈根学派在这个方面论述的缺失,一个基于"话语操控"的安全化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安全化过程中话语的作用机制做出较为系统和具体的阐述。此理论分析框架把安全化过程中的"言语行为"或"话语实践"具体操作化为话语突显、话语框定和话语定位三个变量,即安全化行为主体通过这三个变量的话语操控手段或过程来实现对某一问题安全化程度高低的控制。首先,为了使某个问题具有较高的安全化程度,安全化行为主体通过话语突显使问题得到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从而有助于问题被纳入安全议事日程之中。其次,获得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度之后,安全化行为主体就需要通过话语框定对问题的性质、严重性和解决方案等予以界定和阐明,以进一步塑造公众对问题的认知图式并能动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通过话语定位对相关方进行定位以确定各自职责并确立其行为,不同的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权利和职责,进而使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的演进表明,海洋话语转变是国际秩序转变的重要风向标。文章对海洋话语进行了概念分析,并将其细分成海洋硬话语与海洋软话语,明确其包涵因素和互动关系。战争、谈判、国际会议、条约及协定等是国家争取战略主导权、在国际权力格局中占据优势的重要手段,可作为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之间的互动机理。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主要经历了欧洲主导时期和美国主导时期,且美国主导时期延续至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海洋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海陆联动明显,“泛海洋时代”到来;海洋话语的话语主体、结构设计、海缘范畴及议题领域等均在经历多维嬗变,国际海洋新秩序建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不断提升。中国需把握好角色定位与策略选择,优化中国海洋战略,树立新海洋安全观,踏实构建海洋话语,在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构建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也是安全研究的重要维度。特定的话语可塑造威胁身份,叙述危机故事,对言语对象制造话语障碍,形成话语压力,建构话语危机,影响相关政策,使特定问题安全化,并影响安全程度的高低,导致不同的安全政策,甚至助推战争。中国在近三十年来一直面临来自西方世界的话语压力,在国际舆论场中经常陷入不利境地,有时由于某个话题成为舆论焦点,遭遇话语危机,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中国威胁世界秩序”以及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等。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亟须研究和应对话语压力和话语危机。中国需要加大世界发声力度,提高话语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宣传,重塑中国话语的国际语境;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避免话语与行为的盲目自大,避免不必要的话语攻击和误解、有针对性地做好美国关于中国话语的改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话语障碍和话语压力,有效缓解和化解话语危机。这是为中国塑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使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顺畅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8.
世界经济之所以频频被美国挟持,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美国在1968年前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凭借超强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实力建立的机制化霸权,使得今日世界各国依然替这个已经瓦解的体系还债,而美国也籍此握有占优策略;从美国金融霸权的支撑体系来看,掌握金融市场信息与衍生品设计主导权的美国金融资本,越来越成为美国维持金融领域顶层地位的依靠力量,进而固化为具有神秘色彩的金融资本力.拖延全球货币金融领域的公共产品改革,强化金融力量工具,紧握话语范式不放松,则是美国从顶层分工领域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战略“锁定”的最后王牌.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的建构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为中国外交实践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外交形象由建立在国家实力与地位基础上的刚性形象与建立在吸引力与亲和力基础上的柔性形象所构成,从主客体塑造的角度存在“自塑”与“他塑”形象之分,从国内外公众认知的角度存在内外形象之分。建立在跨学科多元理论基础上的“实力—身份—话语”三维是外交形象生成的关键环节,彼此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与相互转化的紧密关系。实力外交、国家身份与话语传播分别是外交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方向依托与桥梁媒介。建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需要加强“外交形象学”的学科建设和系统研究,掌握对实力外交、大国身份的叙事主动权,以“柔实力”概念超越西方软硬实力二元区分的困境,以大国和平负责任社会性内涵超越单一的权力性内涵,大力发展媒介化公共外交,建构融通中外的外交话语体系与战略传播体系。只有充分把握与协调好“实力—身份—话语”的三维互动机理,以实力为基础,以身份为依托,以话语为媒介,从“三维一体”的联系性与整体性视角出发,才能更好地塑造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0.
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等教育入学率、就业率、学科类别、职业类别、学历类别和年龄类别等几个视角,分析探讨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的问题.通过分析探讨,我们发现,二战以后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的民主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女性的就业形态由原来的M型就业模式向持续就业模式的转变,从而促进了女性入学率和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女子医学教育正式起步。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医学教育进入医护行业,成为女医生、助产士和护士。女子医护人员的诞生和成长在近代医事制度的发展、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拓宽了女性的职业领域,使女性获得了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及更充分的行动自由,促进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妇女杂志》是研究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期刊,也是女性期刊中引进日本学者的女性观最多的刊物。早期《妇女杂志》对于日本学者相关论述的引进偏重于自然科普,具有挖掘女性日常生活史的重要意义。随着1921年章锡琛、周建人担任主编,刊物主旨发生变化,更多关注女性解放思想革新。日本学者与谢野晶子、山川菊荣等人的观点给五四女性解放带来启示,引起时代性讨论。在译介策略上,中国学者对日本学者的观点也秉持兼容并包原则,对于社会主义女性解放思想、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女性参政观点一律予以接纳。对爱情婚姻问题给予极大重视,从而引入了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情死事件大讨论,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婚姻革命问题形成了印证争鸣关系。反映出对于共同的东亚妇女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While there have been many scholarly inquiries about the sources of support for terrorism among Muslim publics, to date, scholars have generally not asked whether or not gender predicts support for Islamist militancy. Instead, most scholars and officials assume that “men of military ag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egment of interest. Instead, gender is usually treated as a “control variable” rather than a “study variable,” reflecting the paucity of interest in this subject. This is likely an important scholarly and policy-analytic oversight. Many terrorist groups have women’s wings and women-oriented publications and other outreach programs because the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mothers, wives, and sisters play in a male family member’s decision to take up arms with a terrorist group. In some conflicts, women also join as combatants. In this paper, we seek to address these scholarly lacunae by examining gender-wise support for two militant groups based in and operating from Pakistan: the Afghan Taliban, which has no female outreach program, and the sectarian Sipha-e-Sahaba-e-Pakistan, which does. We leverage a dataset drawn from a relatively large national survey of Pakistanis collected in 2011 to model support for these groups using gender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long with other demographic and control variables. We find that female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support the sectarian group with a women’s outreach-wing. In contras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gender effect on support for the Afghan Taliban. We argue, from these results, that gender deserves more attention in understanding who supports and participates in Islamist militancy.  相似文献   

14.
On 29 August 2008, UNESCO's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and the 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o-organised a one-day seminar entitled ‘World Heritage and Public Works: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held at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 Tokyo. The seminar focused on the role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balancing public works that sustain community life and preserve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with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programmes – especially thos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organisations – that includ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相似文献   

15.
Building on the notion of "gendered mediation," we argue that conventional news frames construct politics in stereotypically masculine terms, and we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news frames for the coverage of female party leaders. Content analysis of reported speech in television news coverage of the 1993 and 1997 Canadian election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reveals that the speech of the three women leaders was subject to more interpretation by the media and was reported in more negative and aggressive language.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gendered mediation may hinder women's chances of electoral success.  相似文献   

16.
17.
刘晶辉 《东北亚论坛》2004,13(2):94-封三
伪满洲国时期 ,日本妇女先后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全满妇人团体联合会”、“大日本爱国妇人会满洲本部”、“大日本国防妇人会满洲地方本部”3大组织 ,通过兴办“士兵之家”、慰问关东军士兵和伤病员、募捐和向军队寄赠慰问品等方式 ,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她们的活动反映了在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之下 ,日本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NGO professionalisation on the recruitment of NGO staff. Based on an in-depth survey of employees in 20 advocacy NGOs in Jordan, it demonstrates the gendered impact of professionalisation. The majority of NGO employees are highly educated women, often Western-educated, who work in NGOs primarily for career opportunities and because they are attracted by the NGO's goals. In contrast to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gender considerations, such as job flexibility to accommodate household duties, play less of a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reasons why women seek work in NGOs and their degree of job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20.
梁祝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素材已被多种文艺样式所汲取,产生了梁祝诗歌、粱祝小说、梁祝歌谣、梁祝戏曲、梁祝歌舞剧、梁祝动画和梁祝影视剧等数量众多的梁祝文艺作品。由梁祝传说为母题而生发、衍化出来的各种梁祝文艺作品不仅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进行着非常广泛而又十分活跃的传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梁祝故事及文艺作品的魅力也撼动着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尤其是与我国相邻的一些国家,很早以前便有了梁祝文艺的踪迹。本文仅以东北亚地区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为例,对梁祝文艺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