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高宗赵构与秦桧可以说是天作地合的一对昏君奸臣。宋高宗因秦桧卖国有功,赋予他极大的权力,由他独任宰相十八九年,举凡朝廷的内政外交,全由秦桧作主。秦桧的儿子秦熹、孙子秦埚也因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被封以高官。表面上看起来,宋高宗对秦桧真是宠信无比,恩礼有加,对他一定不会怀有什么猜忌了。其实全不是这样,秦桧由于长期专擅朝廷,朝廷的各个要害部  相似文献   

2.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在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这是《中国名联辞典》所载的歌颂范仲淹的一副楹联。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名臣,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己任,节操高尚,名垂青史。其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人生的座右铭。范仲淹一贯直言进谏,关心百姓疾苦。朝廷从陕西征购木材,运往东京(今开封)广修宫殿。他认为因大兴土木而加重百姓负担,乃是弊政,即上疏反对,宋仁宗“以仲淹为忠”。明道二年(1033),蝗灾、旱灾十分严重,他奏请朝廷,派使节巡视,赈济灾民,却未获答复。他气愤已…  相似文献   

3.
孙红 《政府法制》2008,(18):41-41
姚步瀛是清朝同治年间湖南慈利的县官,他上任之初挥笔写下一副对联:“举动即愆尤,常恐己过不闻,获戾于朝廷百姓;官民多壅隔,安得下情上达,推恩如父子一家。”意思是说,县官的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到是否有过失,我扭心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给朝廷给百姓带来罪过。官与民之间隔着障碍,关系很僵,怎么能把民间的情况如实向上反映,让朝廷推行恩德,官民亲如父子一家人呢?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3,(1)
北魏宣武帝景明初年,崔振任廷尉少卿。他审判案件公正,以明察是非闻名。河内太守陆琇与皇亲咸阳王禧合谋背叛朝廷。禧的阴谋败露后,这件事被揭发出来,崔振  相似文献   

5.
“公不私谢”和“公必私谢”赵玉琴明代江陵县令范理因为清廉,被当朝扬宰相推荐,提升为德安太守,范理受到重用,同僚劝他应该重礼感激宰相.范理答曰:"宰相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之交,公不私谢嘛,如果重礼酬谢,岂不亵渎了宰相的仁爱?...  相似文献   

6.
天台县人鲁穆在明成 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 考中进士,后调任福建省 佥事官。在福建任职时期, 他清理平反了很多冤案, 也打击了不少的土豪 恶霸。 泉州有个姓李的 人被朝廷派往广西去 做官,他的一个姓林  相似文献   

7.
马军 《政府法制》2012,(8):48-48
萧俨是南唐的名臣。他为人方正,刚直不阿,断事明允,清廉如水,对朝廷忠心耿耿。至后主李煜嗣位时,萧俨已是三朝元老,官居大理寺卿。  相似文献   

8.
贞观元年正月,为了延揽人才,朝廷广开选举,数以千计参加会选的人从四面八方云集长安。看到这种情景,唐太宗非常高兴,特地把尚书仆射封德彝召来,要他留心发现文武奇才。这时,吏部  相似文献   

9.
刘同沫 《政府法制》2014,(11):25-25
令狐楚是唐代的大臣有一年,朝廷任命他为兖州太守。可就在他上任时,兖州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更为可恨的是,有些粮商还趁火打劫,哄抬米价,百姓苦不堪言。令狐楚对灾情早有耳闻,他必须先想办法平抑米价,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不被君主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1.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尊称。他官居内阁13年,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相似文献   

12.
魏健骅 《政府法制》2013,(14):14-14
曾国藩本是个在湘守孝的文官,咸丰皇帝对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实在没办法了,死马当做活马医,发诏书让愿意效忠朝廷的他做了统兵元帅,这多少有点乱点鸳鸯谱。  相似文献   

13.
李广之死     
李广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将领。他作战英勇,善于骑射,在抵抗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李广为官清廉,从不贪财。他爱兵如子,待部下真挚诚恳,每次得到朝廷赏赐,都分给部下,常常和兵士食宿在一起,从不特殊。兵士们因此都很爱戴他,乐为他所用。然而他在仕途上却很不得志,几起几落,屡遭贬谪。公元前129年,李广率部出雁门关  相似文献   

14.
吕馀庆的资历可不浅,早在赵匡胤为后周的大将时,他就已经是朝廷的文官了。由于有才华,人品又好,赵匡胤十分欣赏,就将他要到了自己的帐下当了幕僚。他干得不错,赵匡胤挺信任,凡是重要些的事情都让他去做。等到大宋朝建立,赵匡胤当了皇帝,吕馀庆自然成了开国的功臣。但是由于低调和本分,他的官职提升得并不快,  相似文献   

15.
田野 《政府法制》2013,(29):27-27
公元1363年,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定都平江,分封百官。张士诚当了小皇帝,私欲便膨胀起来了。他把朝廷的事全部交给丞相张士信,自己日日笙歌艳舞,夜夜通宵狂欢。  相似文献   

16.
东 晋成帝时,长史邵广盗窃了国库 里的帐幔,朝廷中执掌司法的廷尉认为 应处以极刑。 邵广有两个儿子,大的十三岁,小的 十一岁,十分孝顺,他们乞求朝廷法外开 恩,情愿自己到官府做奴仆,以换取父亲 不被杀。 廷尉为两孩童的孝道所感动,提出 将邵广的死罪改为五年刑,两个儿子罚 作官奴。认为这样既惩罚了罪犯,又让天 下人知道朝廷提倡仁孝。但这只作为一 个特殊情况,不能作为以后判案的先例。 尚书右丞范坚对此坚决反对。他认 为,刑罚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罪犯,判处罪 犯死刑,并不只是为了杀掉一个人,更重 要的是教育百姓。范坚说:"尽管朝廷有 时也下令施恩赦罪,宽大处理一些罪犯, 可是却没有因为同情怜悯谁而取消了典 刑的。而且,这次准许了邵广儿子的请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的改革,是从整顿干部队伍开始的. 张居正的整顿标准是:贪官不能用,渎职官员不能用,这些人都是肯定要罢免的,他又加一条,庸官也不能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是坏官.朝廷的官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庸官就挤掉了一个干事的人.他就按这样一个标准整顿,三个月后裁了三千多名官员. 整顿完成后,腾了一些位置出来.第二步是要举荐干部.万历皇帝下旨,让每一个省级干部向朝廷推荐三个人才,后来吏部汇总起来,被推荐的人得票最高的是海瑞.吏部尚书就问张居正:“海瑞这个人,你看怎么用他?”张居正回答说:“这个人不能重用.”  相似文献   

18.
詹伟明 《政府法制》2009,(11):23-23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不被君主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9.
班超的忠告     
东汉明帝时,班超率领36名部下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恩威并施,大得人心。经过22年的努力,终于赶走了匈奴人,使西域50余国归附了汉朝。班超因功勋卓著升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章和元年,班超已69岁,在西域近30年了。他上书朝廷说,希望能在自己活着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人生的荣华富贵而不被君子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