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录囚、直诉与会审均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传统司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明确该制度的运行机制后,应当洞悉该制度的精神意蕴和此种精神意蕴对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录囚、直诉与会审制度的核心价值是“仁”,换用现代法学的语汇是对“人”的关注。解析传统法律中对人的形塑与关怀,与现代法治文明中的人的地位进行合理性通约,乃是传统司法文化古为今用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2.
汉代是传统法转型的时期,不啻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与秦朝分野,在法律制度上多有改革,它继承和创制了许多具有人文精神的法制原则和法律制度,是一个在传统法延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代。从人文视角探究汉代法制的理性元素,诸如矜老恤幼、容隐制度、录囚制度等内在的价值,挖掘传统法文化遗产的优质内涵,可以为现代立法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3.
法律现代化,不仅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律运作方式的现代化,而且必然内含法律理念的现代化。无论是立法、司法,还是执法和守法,都离不开司法理念的导引。本文以法律与道德为视角,来分析建立在社会土壤、经验基础及制度纽带基础上的司法理念对审判行为这一重要诉讼行为的导引及制度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把握现行国家法律制度、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司法工作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的关系、人大常委会与人民检察院的关系、检察院与其他被监督机关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规范的流程.于2008年9月25日出台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决议>的贯彻落实从整体上推动了检察院的诉讼监督工作.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监督司法工作,应当找准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工作的职能定位、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工作的着力点和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司法救助制度是当事人因其人身、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后通过正常法律途径或其他正当渠道无法得到补偿而转由国家对其进行经济补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弱势群体来说,这种制度无疑是保护其权益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屏障。但是我国现行司法救助还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在救助的适用上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必须尽快立法,加强司法救助的规范适用,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在"有法律却无秩序"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是"法律制度悖论"。法律制度是一种公共产品,表决和通过法案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对立的公共选择。凡是在公共物品领域和公共选择过程,都存在着将自己的成本转嫁给第三人或是第三人凭空受益的可能,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引致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相对福利。为了追求扩大自身与他人之间福利的相对优势,大多数人通过投票人数的优势自动、自愿地选择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制度。建立公民对法律、法规等审查的启动制度,有利于纠正大多数人的偏执,维护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从而成为了解决"法律制度悖论"之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司法能动作为一种与司法克制相对的司法意识形态,引起国内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和法官倡导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行"能动的司法"。但是,能动司法的实现需要多方面条件和因素来支持,否则实行能动司法于法治是不利的。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美国能动司法的实现条件,发现中国的不足,有利于推动中国实行有限的"能动司法",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司法审查是现代化法治国家普遍采纳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对各国的影响,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确立司法审查制度,使宪法得以切实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在法制国家实现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司法伦理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显得尤为必要,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司法伦理是良法实现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公正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10.
理冤制度,即发现、受理并昭雪平反的制度。冤、假、错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历史类型的诉讼中,统治者出于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都在法律中规定了相应的理冤措施,以弥补审判机关裁决中出现的错误。本文拟就中国封建社会理冤制度作如下概述。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有复审制度、直诉制度、录囚制度和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