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遗嘱是被继承人生前对自己遗产或其他事务进行预先处分,并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继承是指按照遗嘱的内容继承遗产.它是在不违反法律中某些强制性规定的条件下,被继承人可以变更法定继承中有关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应继份额等项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其遗产的继承.遗嘱继承是各国法律普遍承认的一种继承制度.我国继承法也承认遗嘱继承.这是因为:一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遗嘱逐渐增多;二是从法理上说,遗嘱继承与公民财产所有权有关,立遗嘱是公民行使其财产处分权的一种形式,我国法律既保护个人的财产所有权,也保护个人对其财产的处分权.  相似文献   

2.
黄瑞凤  李源 《学理论》2013,(14):128-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做了明确规定,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家庭财产逐渐增多,如果我们仍然按照现行《继承法》中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确定谁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那么死者的遗产无人继承的现象将会日益增多。因此应当适当扩大《继承法》中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从而完善我国的法定继承制度,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3.
法定继承是遗产继承的主要方式,民法典继承编应当调整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立法体例结构、扩大继承人的范围、增加并调整继承顺位,保证家庭财产在家族内流转,保证遗产流转的方向是向下流转,从而避免遗产流转到旁系血亲或遗产最终国有化。  相似文献   

4.
谈谈继承法     
继承法是关于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和.它属于民法范畴.继承法调整的对象是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关系.财产继承关系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遗产、被继承人和继承人.遗产  相似文献   

5.
郑帅旗 《学理论》2013,(18):121-122
我国《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此规定直接导致了一些实践中继承结果的不公平现象,也与继承理论有所偏颇。可以考虑将第12条修改为":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没有代位继承人时,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参加继承;有代位继承人时,可以请求分得部分遗产。本法所称的对公、婆或者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者丧偶女婿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不论其是否再婚都享有权利。"  相似文献   

6.
继承的承认和放弃制度是继承法中一项重要制度,涉及到其他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我国现行《继承法》关于继承的承认和放弃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些重要的制度如继承承认与放弃的期限、效力,遗产清册、单纯承认等尚未规定,存在大量的立法空白。本文试就该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法定继承顺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江涌 《理论探索》2004,(5):107-108
法定继承顺序的依据 ,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共同意愿决定的。针对我国现行继承顺序中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继承顺序的规定 ,重新构建我国法定继承的顺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0)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强化。财产继承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继承法的修改也被提上日程。同时,继承法上的相关问题,如特留份制度、遗产范围的确定、公证遗嘱的效力、夫妻共同遗嘱等成为学者热议的对象。关于继承法是否应该规定夫妻共同遗嘱制度,学者观点不一,各国立法对于夫妻共同遗嘱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对国外夫妻共同遗嘱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共同遗嘱制度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我国关于夫妻共同遗嘱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5)
根据我国《继承法》相关规定,继父母子女之间若形成扶养关系,其相互间即有法定继承权,该规定突破了世界通行的传统基础,将继承权范围拓宽到血亲及配偶之外,除造成对传统继承习俗的背离,在实务中也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通过分析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性质,从姻亲关系的角度探讨二者间存在法定继承权的不合理性,主张以适当分得遗产份额代替之。  相似文献   

10.
张立夫  方霞  王金利 《学理论》2009,(20):197-198
孙子女、外孙子女在我国的继承法中没有明确的继承地位,只能通过代位继承来继承。但在我国代位继承只能在很窄的范围内继承到遗产,存在很多弊端。因此赋予孙子女、外孙子女继承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早行 《瞭望》1989,(49)
我国已有一部财产继承法,据此可以解决家庭财产的分割和处理。笔者认为,与此相应还应该制订一部遗产法,以便依法征收遗产税。 遗产税是财产税的一种形式,而财产税是指对纳税人所有的或属其支配的动产或不动产所征收的税。据资料介绍,在日本,当那些拥有大财团、大企业、大公司、大银行的老一代去世之后,新一代继承者都必须根据法律部门制订的遗产法的规定,交纳一笔遗产税;继承遗产的数额愈大,征税就愈多。前些时,连继位的日本天皇,也依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18日,是台湾当局实施所谓《台湾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俗称“两岸关系条例”)届满两年的最后一天。这天仅台南一地的法院一口气就受理了六、七十件大陆人民申请继承遗产的案子,尽管法官累得喘不过气来,但仍不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案子因这样那样的借口被打回票。“两岸关系条例”规定,大陆地区人民继承台湾地区人民的遗产,应于继承开始起二年内以书面形式向被继承人所在地的法院提出,逾期则视为抛弃继承权。“两岸关系条例”还规定,“大陆继承人不能取得以不动产为标的权利”,“遗嘱人以其在台湾地区之财产遗赠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13.
牛晋祖籍山东济宁市,是一名28岁的旅美小提琴家.2008年9月,他旅居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在那里教授音乐.不久,牛晋在阿拉斯加的祖父牛福利突然去世,老人给牛晋留下了一笔价值不菲的遗产.然而,牛福利老人的三个美国继子女却耍尽心计,欲将牛晋从合法的遗产继承人中排除.为了索回自己应得的遗产和作为一个孙子的尊严,牛晋毅然将他们告上法庭,历尽曲折后最终打赢了这场遗产继承官司……  相似文献   

14.
开征遗产税     
我国法律规定的税种中包括遗产税,虽然目前对遗产税如何开征还未有具体的措施,但开征遗产税将是大势所趋。有专家认为,遗产税的征收力度应大于个人所得税。因为遗产税是身后事,并不会对被继承人的经济行为造成扭曲,而且有利于继承人独立创业和生活。据了解,我国遗产税的税基会比较宽,尽可能地包括被继承人的各项可以征税的遗产,且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获得的个人遗产数额越大纳税税率也将越高,最高可达 60%,超过目前个人所得税的 45%的最高税率。目前,美国遗产税率在 37%至 55%之间,英国最高曾达 90%。 开征遗产税@郑挚…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遗产继承法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承法反映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又保障着发展的世代延续,因此继承法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应属必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体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通过刘中西方关于继承的法律规范异同的比较,试图揭示中国现行<继承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是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旅游产品体系的方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旅游景区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与修学旅游的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潜在旅游者结合。通过参与到旅游开发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展示、保存和发扬光大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7.
现行继承规则并不能自动带来死者财产向新的所有者的移转.法为保证遗留债务能适当偿付,必须有所约束.世界各国财产移转制度经历了从概括继承到限定继承的历史发展逻辑,并呈现出了新的态势,为我国"和谐社会"理念下遗产移转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平 《学理论》2010,(17):119-122
遗嘱是遗嘱人生前所立的处分遗产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遗嘱纠纷愈演愈烈,遗嘱失效的现象愈来愈普遍。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必要让更多的人注重订立有效遗嘱的细节问题,发现立法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完善我国继承法,避免遗嘱的失效。  相似文献   

19.
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问题的若干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真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土地承包法律关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良性流转,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制度,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极大的作用。笔者兼顾法理和现实需要,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继承应否限制,继承何时发生、被继承人和继承人应是谁,其继承及纠纷处理应遵循什么原则和方法等诸多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涉及到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方法论问题。从具有启蒙意义的批判继承法,到整体理解重新阐释经典的抽象继承法,再到具有包容性、反思性与实践性的综合创新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继承观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