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74年,当人们习惯于在新闻纪录电影里看到毛主席那熟悉的面孔时,并不知道此时的毛泽东因为患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如何为毛主席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成为了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经过一年多的筛选和筹备,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的一位中医眼科大夫身上,  相似文献   

2.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的时候,我所在的红四方面军31军特务队被编入中央保卫局,担任中央的内卫任务,主要工作是为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副主席等中央首长站岗。当时,我担任特务队的班长。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纵览》2006,(2):51-55
(接上期) 陈白达败了一阵 陈伯达也真下了功夫,他夜以继日,字斟句酌,完稿后亲自动手把抄清的报告稿封在一个牛皮纸口袋里.  相似文献   

4.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全国哀思如潮。9月中旬,已有意向要为毛主席建一座庄严的纪念堂,用来保存遗体,供人们瞻仰遗容。粉碎“四人帮”后的10月下旬,党中央即作出了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从动工到建成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自毛主席纪念堂落成起,这座肃穆而明朗的方形建筑已在天安门广场矗立了30个春秋。  相似文献   

5.
王永平 《求贤》2014,(7):57-57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和田古称)这个在毛主席诗词中提及的西域古城,没想到会真切地走进我的生活,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和心田。这里是巍巍昆仑与茫茫沙漠之间的千年玉都,有着绵延百里的沙漠公路和一排排高耸的防风林,在这座边城的1000个日日夜夜,我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边疆建设的巨大投入,很庆幸自己能够投身于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壮举之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公开发表时,与原作有几处不同,而且毛泽东在亲笔书写的横幅上留下了"书赠恩来同志"6个奔腾飞舞的大字。这是两位开国领袖的那段历史上相互关系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7.
王兆相 《湘潮》2006,(3):28-29
第一次见面:去“抗大”学习前1935年,我正在陕北神(木)府(谷)佳(县)榆(林)革命根据地担任红三团团长,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来到陕北的喜讯。当时,神府佳榆革命根据地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大举“围剿”中,已与西北革命根据地隔绝。我们在紧张的反“围剿”战斗的间隙,时时盼望着能得到党中央的指示,能见到毛主席。在人民群众舍生忘死的支援下,我们孤悬陕北最北端的神府佳榆革命根据地坚持了下来,红三团也发展壮大成了陕北红军独立师。随着“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独立师改编为八路军警备第六团,我任团长。毛主席给我和政委发来电报,命令我团东渡…  相似文献   

8.
文庄 《党史纵横》2005,(4):14-17
毛泽东与胡志明两位主席之间存在着极其深厚的战友情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两位主席经常就越南的建设、革命和战争等全局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交换意见,平时文电频繁往来,多次当面晤谈,有时公开,更多的是内部会见,共同商讨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毛主席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坦诚提出,供胡主席参考并作出决定。有时两位主席是亲切地自由交谈,从历史掌故、哲学观点、形势动态到个人的生活、思想、活动等等。我有幸参与了两位领袖会晤中的三次。长沙,主席带病会晤胡志明。胡志明准备好有关援越的重大问题文本相机提出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  相似文献   

9.
1980年春天,著名女作家丁玲彻底平反后不久,在与友人的谈话中,回忆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延安时期以及建国后与毛泽东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于河北省定县一个普普通通的贫苦农民家庭。幸运的是,在1957年19岁的时候,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中央警卫团的一名警卫战士。在“文化大革命”中,从1967年10月起,我又被选拔为江青的秘书,一直到1973年6月。由于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我多次幸福地零距离接触到毛主席,和毛主席交谈,其情其景,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1.
赶修"202",成为当时战备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是为毛主席建造的一幢住房的代号.这是一幢富有历史意义的房子.一代伟人毛泽东在生命垂危的时日,就是在这里抢救的,也是在这幢房子里病逝的.  相似文献   

12.
1936年冬,毛泽东、贺子珍夫妇随党中央机关从陕北瓦窑堡来到保安(今志丹县),住在小石山上一孔破旧的窑洞里.当时,我刚从红一军团调到陕北红军八十师三团团部任政治协理员兼党支部书记,因为驻地离保安不远,所以经常听到毛主席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臧克家与毛泽东的诗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全 《发展论坛》2003,(11):70-72
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他有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特别是对古典诗词很有研究,造诣很深。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据《史记》记载,第一本诗集《诗经》,是孔子从三千多首诗歌中选出编就的。当时的诗歌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历代都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写出千古流芳的佳作,形成一条诗的长河。但就其气魄的雄浑博大,内涵的深厚广阔,没有能与毛泽东诗词相比的。他的诗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更倾倒一些专家学者,诗人臧克家就是其中一个。他经常以诵读毛泽东诗词为乐,从50年代…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撰文《我所经历的西沙海战》(见《党史博采》2009第7期),文中提到,1974年西沙海战中东海舰队三艘导弹护卫舰南下增援,通过台湾海峡的情况,引起关注。那么,当时客观实际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少数民族书刊的出版与发行,经过近60年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无论是在书刊的出版发行,还是在书刊的种类和数量上,还都存在着诸多值得提高和改进的方面。一要尽快建立起一支各学科的作家和翻译人才队伍:二要让乡村广大农牧民尽快富裕起来,让他们能够买得起书、看得上书、读的懂书,三要继续加大建立农家书屋的力度等。总之,只有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书刊的出版发行力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广大少数民族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时任辉县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的时习善退休了。从统战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还能为统战工作再做些什么,是时习善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1942年初,我调到延安解放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认识了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的第二位夫人张越霞同志。她和博古住在编辑部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十一过后这些天,李艳玲非常忙碌。一位离休干部凌晨去世,李艳玲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医院。在以后的几天里,她要协助家属料理老人的后事;同时,还要筹办重阳节,为老干部举办活动的事儿忙碌……李艳玲是西城区委办公室的一名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叔 《党课》2014,(21):104-105
中国的文字避讳很多,当年读到杜甫的《咏怀古迹》,诗中称王昭君为“明妃”,快乐大叔以为是后宫一种称谓,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西晋时要避皇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只能改成王明君。  相似文献   

20.
阿沛·阿旺晋美于2009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天天新报》2009年12月23日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钟文在1983年12月26日对阿沛·阿旺晋美的采访,从一个侧而反映了两藏的发腮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