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纪念仪式借助规范有组织的展布操演,使参与受众在一系列有节奏的互动交融中经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感情,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在日常实践中实现爱国行为的习性自觉。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纪念仪式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现状,选取江苏省内部分高校开展了相关实证调研,通过分析纪念仪式在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中的实际成效和存在问题,探索构建提升纪念仪式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实效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支撑,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方向性引导,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提供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发挥好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作用,生动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中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对教师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追寻“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培育正确的英雄观。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价值观念生成规律,新时代大学生英雄观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路径着力。心理接受。首先是认知阶段。认知是个体对事物产生主观反映、初始印象、认识理解的心理过程。在这一阶段,应关注大学生本身成长的规律,综合运用契合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多样化方法和形式,坚持“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思想渊源,熔铸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承袭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文化基因及重要保证.立足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培育大学生孝善感恩意识,以理想信念内生动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理念,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养成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简析当代大学生爱国观形成的认识误区,从认知、开导、内化、浸润、创新、担当的视角,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教育的主要路径,即在学懂弄通理论与明确责任使命中陶铸爱国魂,借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树爱国志,利用思政课厚植历史文化底蕴的爱国主义传统,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滋养爱国主义情感,巧借新媒体或影视作品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能,实现深厚家国情怀与宽广国际襟抱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工作时,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其指导下,逐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其更好地肩负起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基于以上背景,归纳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培育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儒家优秀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和价值引导,把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验调查与分析,借助社会心理学原理解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心理,从直接、间接和空间三个维度探寻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新文化运动史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青年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强烈的革命奋斗精神.将北京新文化运动史迹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把传统的课堂模式转变成体验沉浸式教学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Z大学的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大都有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普遍表示希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加强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有效地将影视作品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中,以及组织学生就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 ,从而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教育青年 ,使其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价值形成的主导思想和根源.以大学生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和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剖析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贯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创新形式相结合,建构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无论时代如何变幻,长征精神永不过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切的现实指导意义.长征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把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将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于教育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明理、共情、弘文、力行"四个维度,具体可以从把握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传递爱国主义的真挚感情、营造爱国主义的浓厚氛围、把爱国精神转化为自觉行动四个方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大学生表现出国家观念、民族文化意识以及自我责任感弱化的特征。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民族利益、民族安全以及社会主义事业仍然相当重要。当前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注重爱国主义的内容,必须拓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以及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及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底色。本文结合吉林师范大学实际,提出引导式、养成式、渗透式和开放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创新教育方式中提升教育层次,增强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湘西,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一个红色资源颇多的革命老区,拥有血性悍勇、勤勉耐劳之习性的湘西人民,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是一块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之地,更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博大精深、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丰厚而独特的资源价值和滋养作用。本文以社会心理学为切入点,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探究大学生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得出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质是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和美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因而两国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做法,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式与手段等多方面既存在着巨大差异,也不乏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