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尹翼婷 《求索》2013,(7):64-66,38
早期新教在华传教运动以男传教士为主力,1 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来华女传教士增加,逐渐超过男传教士,传教运动呈现女性化趋势,女传教士成为近代中国传教运动的主力。究其原因,与西方国家1 9世纪下半叶起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演变分不开,与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剧变相联系,同时也与女传教士在宣教事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息息相关。这些变化客观上为西方传教士,尤其是女传教士来华传教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的光景里,中国图书出版业的进步是巨大的。从1978年的105家出版社发展到2005年的573家,在不知不觉中出版业的春天悄然而至,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出了一条"朝阳产业"的道路。特别是中国入市之后,不同的国家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紧密与频繁,使得图书出版业在真正意义上涌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图书出版业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并不意味着图书出版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存在问题。例如,中国图书出版业的规模仍然停留在数量规模上。换句话说,中国  相似文献   

3.
黄大军  伊彩霞 《前沿》2011,(8):162-165
20世纪20~70年代的中国文学是文艺政治化的发展主潮,"激进"的政治功利倾向与无限的民族认同,无情地湮没了中国作家想象西方传教士的审美自由,这导致该时期作家对西方传教士的刻板化与非人化图解,以及文本反殖民主义话语的"过剩"生产。新时期以来的西方传教士书写则在一个自由多元的开放语境中,逐渐清除了独断论、工具论的文化逻辑,使西方传教士书写呈现出一种摧枯拉朽、别立新宗的破茧之美。尽管如此,新时期以来的西方传教士重绘仍留下了诸多有待超越的创作盲点。  相似文献   

4.
许玲 《理论月刊》2004,(11):69-71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传教士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作为其在当时中国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传教士报刊一方面烙上了西方殖民侵略者试图精神征服中国的印记,另一方面也为黑暗中的中华民族带来了西学的光明,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追求自由平等的近代民主思潮终于在被传统腐朽的封建思想占据了几千年的中国大地上孕育而生。  相似文献   

5.
谢丹 《理论月刊》2008,(2):80-82
本文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报刊对西方近代民主制度、介绍的分析,指出尽管传教士在中国办报的目的是将其作为"文字布道"的工具,其中对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介绍客观上却对近代中国社会民主思想的萌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亚红 《前沿》2011,(18):183-185
1877、187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灾荒之一——"丁戊奇荒",新教传教士以赈灾活动为契机,构建自身正面形象。通过赈灾这一具体历史情境中的接触,中国人对传教士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从抵触到部分了解,但是传教士还要继续面对如何被中国接纳这一问题。从此可看,中西文化交融是任重而道远的。  相似文献   

7.
由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历史系联合主办的“传教士与美国早期中国学”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召开。近50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聚会。与会学者围绕传教士中国学的理论问题、美国早期中国学的若干具体问题、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当前国内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传教士中国学的理论问题对于开展早期传教士中国学的研究,与会学者认为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复旦大学的姜义华教授认为,传教士的一个很大特点就在于他们往往生活在民众中间,接触到大量中国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传教。山东作为中国的沿海省份,吸引了很多传教士的目光。传教士们纷纷在这里从事传教、教育、慈善等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的许多教会学校脱颖而出,闻名全国。登州文会馆就是这样的一所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的前身是蒙养学堂,而它本身又是齐鲁大学  相似文献   

9.
梵蒂冈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于10月1日举行"封圣"仪式,把曾经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册封为"圣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及中国天主教会对此表示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众所周知,在近代史上,天主教的一些外国传教士曾经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和帮凶。这次被梵蒂冈册封的一些人更是在中国土地上奸淫抢掠,为非作歹,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对此,梵蒂冈不仅不表示忏悔,反而要把这些作恶多端的罪人册封为  相似文献   

10.
犹太人与中国人的交往源远流长。据早期的拉比文献、《塔木德》文献及罗马文献记载,犹太人既是中国丝绸的加工商又是经销商。古代时期,开封犹太社团的存在成为犹太人与中国人深层次交往的明证,也为中犹文化交流谱写了回荡千年的佳话。利玛窦的意外"发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6月24日),来自开封的举人艾田在北京慕名造访了颇具盛名的传教士利玛窦神父,这次普通的拜访在中国开封犹太人的历史上掀开了不同寻常的一页。利玛窦是最早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