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日奋斗。”这是父亲茅以升晚年用寥寥五六十字,对他人生经验的总结。父亲在91岁高龄时,又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注解——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与胡乔木相识于清华大学读书期间。1930年夏.季羡林与胡乔木同时考入清华大学。当时,胡乔木考取的是物理系。因其喜欢文科,入学后随即转进了少时就钟爱的历史系。18岁的胡乔木是清华园内的活跃人物。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名为“胡鼎新”的胡乔木,因参与并领导北平学生进行游行示威,上了北平市警察局的黑名单。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父亲的百年诞辰,转眼之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3年了。回想23年前的农历除夕,那个寒风凛冽的早晨,敬爱的父亲与我们永别了。他走得那样匆忙,面孔仍然是那样的慈祥,我们伏在他的头边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回想几个小时前他还在与我们亲切地聊天,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未曾想到这么快就人天永诀。  相似文献   

4.
李殿仁 《湘潮》2011,(1):14-16
我曾有幸两次在杨得志身边工作:一次是1970年初到1973年底,杨得志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其间,我作为济南军区党委秘书,直接在杨司令员身边工作;另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杨得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5.
张宝宁 《世纪风采》2009,(12):33-35
父亲张藩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就拿起了谋生的扁担,由于不堪忍受剥削阶级的压迫,毅然参加了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父亲曾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湘鄂赣红十六师四十八团政治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6.
张宏志 《湘潮》2012,(5):25-27
2011年1月26日,我敬爱的父亲、原教育部党组书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在与病魔顽强斗争了6年之后,与世长辞。在我草拟挽联时,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思之再三,万千思萦凝结为  相似文献   

7.
曾山同志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皖南事变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是在华中党内和新四军中都担任要职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我采访了曾山同志的三子曾庆洋少将.  相似文献   

8.
李黎力 《世纪桥》2012,(10):10-17
今年五月三日是我父亲李范五100周年诞辰,几十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我的父亲,每当我想起他总是心绪万千,热泪盈眶,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9.
胡乔木,曾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默涵,曾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   两人都是文化思想战线上的骁将,都是知名度甚高的人。如今,胡乔木已化作星光月辉远去,可在他的老友林默涵心中,依然是“人比月光更美丽”。 一   1940年夏的一天,延安雨后天晴。《中国文化》编辑部来了一位清瘦、颇有气质的人,说是找林默涵同志,并自报了家门。林默涵虽没见过胡乔木,但对他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今见他大驾光临,惊喜之余…  相似文献   

10.
申再望 《党课》2011,(12):88-93
冬夜,大雾弥天,寒意袭人,我辗转难眠,起身从书柜取出一本书——深红色的布面封皮上没有字,书脊上印着“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编”。翻开封皮,浅黄色的画面有两支点燃的蜡烛,在漫漫长夜发出温暖的光芒。再翻开首页,上端有两行工整的毛笔字:“赠李井泉同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唐启君 《学习导报》2013,(14):52-53
父亲是在母亲去世的第八个年头的夏天去世的,那是1982年,我13岁,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父亲的突然病逝,使我的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我不得不终止学业。在组织的关心下,于第二年春天顶职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筠 《前线》2008,(9):60-61
今年是《前线》创刊50周年。我作为《前线》的老工作者,对《前线》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回想《前线》的点点滴滴,有很多事情值得追忆。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44年至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认识吴晗同志的。当时.吴晗负责民盟联系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的工作.我是民青成员.在地下党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的医药救济工作.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我真正参加民盟工作.在他直接领导下.是从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回忆     
刘源 《学习导报》2011,(22):47-47
我们小时候,都穿着补丁衣服。记得有一次,阿富汗国王夫妇到中国来访问。王后很喜欢孩子,说要看看刘少奇主席的孩子们。出于外交礼仪,我们应该出席。见人家国王、王后总得礼貌点,穿得整齐点吧?但是大人们找我和妹妹的衣服,发现所有的衣服都带着补丁。  相似文献   

15.
李延  刘歌 《红岩春秋》2010,(4):30-34
我们的父亲李金德和母亲李玉明曾经长时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父亲是周恩来副主席的机要秘书,对外的身份是周恩来副主席的副官。母亲是周恩来副主席的译电员。每当他们向我们回忆起在南方局的战斗和生活,都非常激动和感慨。现回溯父亲在革命战争年代几个重要时期的片段,以表追忆。  相似文献   

16.
申再望 《党史文苑》2009,(10):13-17
冬夜,大雾弥天,寒意袭人,我辗转难眠,起身从书柜取出一本书,深红色的布面封皮上没有字,书脊上印着“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编”。翻开封里,浅黄色的画面有两支点燃的蜡烛,在漫漫长夜发出温暖的光芒。再翻开首页,上端有两行工整的毛笔字,写着“赠李井泉同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罗雄 《湘潮》2008,(12):12-13
26年前,笔者陪同胡锦涛视察长沙县黄兴镇那一幕幕往事,终身难忘。当年长沙县高塘人民公社(今黄兴镇),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社掀起了一股群众文化热潮。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和共和国大将许光达的故乡——高塘公社精神文明建设成果频频亮相于新闻媒体,全国各地共青团组织和群众文化工作者,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我们思绪万千,心潮难平。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但是,每当看到他的遗像,触到他的遗物,父亲生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辛苦了一生,他留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下面把我们和父亲生前相处的一些往事记叙于此,以寄托我们的无限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9.
张奉连 《党史纵横》2011,(10):32-34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陪伴在他身边时间最长、年纪最长的孩子。对于父亲,叶正明有许多话埋藏在心头,始终没有说出。一次在新四军军史研究会上,大家谈论到新四军军史编纂的话题,让叶正明深受触动,他不禁深情地讲述起自己陪伴父亲度过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20.
孙佐培 《党史博采》2009,(12):49-50
<正>孙毅是共和国的开国中将,人称"孙胡子",由于我曾在他率领的部队中工作,所以有幸几次接触孙毅将军,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解放战争时期,我冀中军区领导机关驻在河间,由孙毅任军区司令员。1946年8月的一天,干部战士刚吃过下午饭(那时部队一日两顿饭),忽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