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殿仁 《时事报告》2010,(10):22-24
深圳经过30年发展,用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央办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深圳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邓小平理论指导和推动了深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圳的具体实践又验证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深圳经济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理论上、实践上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年初在深圳召开的“特区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讨会上,8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兴办经济特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深圳的实践说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发展速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只要坚持两手抓,两个文明建设是可以互相促进,同步发展的。深圳的实践还说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就更有信心,党在群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40年,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地区生产总值(GDP)也从1979年的不到2亿元增长到如今的2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可以说,深圳道路就是中国道路的缩影,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位于罗湖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深南东路5016号的"京基100",地处罗湖蔡屋围金融中心区商圈,深圳地标性建筑,在590米高的平安国际金融中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近期召开的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宏伟目标,这对于实现深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满足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5.
建设先行示范区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提出的新命题,内涵极其丰富。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并阐释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多重意蕴,是建设的理论前提。从语义之维看,先行示范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示范区,是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型与实践模式;从时代之维看,先行示范区是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历史性交汇这一重要时代特征而提出的具有全球和世界历史视野的重大战略决策;从问题之维看,建设先行示范区是直面中国的“时代之问”而提出的中国新方案,这一新方案要求深圳要在破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上作出示范;从价值之维看,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义重大,其价值充分彰显于历史、现实、未来的三层逻辑中。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深圳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试验,更囊括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汇聚激情与理性、凝聚全体中国人的勇气与智慧共同推进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8)
正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一步一步将蓝图变为现实。广东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实践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前提。遵循实践的观点,我们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时,就应当从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出发,即从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特点、历史条件和总的联系出发,而不是从某种超验的观念出发。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书本到实践,又从实践到书本,再从书本到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从观念出发,势必陷入认识误区。同时,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为社会主义实践最高层面的概括,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根本方向上的指导和根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发展中。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始 ,经过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经验和教训中与时俱进。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符亚妮 《湖湘论坛》2002,15(4):76-77
从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过了蓬勃发展、迂回曲折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一个合理科学的预测,现实社会主义产生于合乎理性的实践过程。但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看,社会主义实践者曾历尽艰辛,付出沉痛代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曾有过低潮。历史总是能给耕耘者一个实质的回答,那就是:在尊重群众实践基础上,在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的历程中紧跟实践发展和现实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和开辟社会主义道路。一、经典理论———社会主义是辩证否定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作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指一个城市领先于其他城市的关键能力或其在某一方面的持续独特优势。30多年来,依靠“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迅速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渔村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更是深圳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圳的发展给中国的其它城市发展提供实践的范本和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认真学习和正确把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对于促进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客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从那时到现在 ,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20世纪 ,社会主义已从理想变成现实 ,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 ,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但是 ,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 ,社会主义在取得长足发展和辉煌成就之后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若干国家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和倒退。社会主义面临着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现实在人们面前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集中起来就是 :世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社会服务的创新。其中,引进和借鉴国外现代志愿服务,转变和丰富“学雷锋、做好事”形式,逐渐建立当代中国的志愿事业,就是重要的创新形式。从广州、天津、深圳等地区率先发展的志愿服务,至今走过了20多年历程,经历了“探索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国具有东方社会文化影响,又具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基础,建设富有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需要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都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扩展和深化,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必然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  相似文献   

15.
安克杰 《前沿》2006,3(7):11-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有新的认识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前苏联的实践和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烈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旗帜,有效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顶重大任务。近期召开的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宏伟目标,这对于实现深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满足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重要意义。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最重要的桥粱和纽带,如何创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胜利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和面貌。使各国劳动群众和进步人士对人类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业已反复表明,是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意识形态这块阵地,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目前为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积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