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想放谈     
《社会主义论坛》2010,(10):59-59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权力只能显赫一时,人格魅力可以穿越时空。领导干部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2.
基于法律监督的制度定位以及与审判独立、控辩对等原则的协调,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应体现为规则性监督,包括对承办法官汇报情况全面性、客观性的监督,对审判委员会执行议事规则严格性的监督,对审判委员会讨论一类案件或事项时执法标准统一性的监督。基于这一定位,应合理界定列席人员、范围、职责和程序。  相似文献   

3.
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由来已久,但因法律规定欠缺,一直处于虚置状态。自2004年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提出要健全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后,全国各地检法两家开始了对完善、规范该制度的探索和实践。由于认识和操作上的分歧,导致该制度在落实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遏制司法腐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项极具生命力的制度,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是审判监督的一个重要方式,但目前该制度在程序、职责上以及内容上都没有明确规定。要想使该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理性认识,更要在完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上不断加强探索,使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在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保证国家法律正确统一实施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沉重的历史责任感教鲁迅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像孺子牛一样。这种爱憎浸入到了骨髓,铸就了他的铁骨,不管是遭到当局的通缉,还是面对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他都无所畏惧,依然故我。“躲进小楼成一统”不是退却,是要在自己的阵地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管他冬夏与春秋”,才真正是鲁迅睥睨一切对手,不为任何势力所左右的伟大品格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6.
HTK〗基层检察长为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的作用 ,要抓好检委会活动的程序规范 ,提高议事质量 ,发挥集体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党风政风有了明显好转,却也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干部失去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会阻碍国家政策的顺利执行,并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贵州省黔西南州在"向惰政宣战,向懒政问责"上出"新招",以"干部召回"亮剑"为官不为",让"为官不为"的干部"回炉再造",从制度层面改善了对干部"为官不为"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是治理"为官不为"的一剂"良方"。保证"干部召回"对"为官不为"的持续发力需要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系统思维,构建配套完善、管理有效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治理"为官不为"是整顿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现阶段党政部门中领导干部"为官不为"主要表现为:"不能为"、"不想为"和"不敢为",出现干部"为官不为"的现象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当前治理"为官不为"必须坚持开展教育培训,完善激励考核,健全选拔制度等多措并举逐步加以解决。治理领导干部的"为官不为"对于提升行政效能、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进程中,为官不为等行政不作为现象频频抬头。为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从行政文化角度探讨为官不为的表现类型,为官不为的行政心理,社会文化成因及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塑造行政文化战略,力促新时期"为官有为"就要强化公共精神文化、行政制度文化、行政执行文化和行政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对审判的监督是其主要职能之一,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是审判监督的重要内容,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有利于强化法律监督,将审判委员会会议置于法律监督之下,有利于提高法院裁判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是依据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而进行的一项司法制度尝试,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出现了新的变化,严重影响着政府转型的进程,治理"为官不为"成为当务之急。围绕这一问题,学界人士分别从"为官不为"的定义、分类、危害、原因及对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颇为具体的研究,这对于今后进一步治理"为官不为"和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通过仔细研究比较,当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需要理论界今后在相关方面对其进行拓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占位不为,为官不为,做庸官混官懒官,那本身就是不正之风,必须成为纪委监督的重要内容。”7月17日,在湖北省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话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4.
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而检察长在基层检察院管理活动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才能如何,素质如何,决定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的方向,决定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作为基层院的一院之长,必须要具备讲政治的政治素质,会执法的业务素质,能当家的管理技能,会协调的工作技巧,才能不负重任,保证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为官不为",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怠于履行自身职责与义务,因而降低服务效能以致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个别党员干部对权力来源认知有误,缺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容错试错机制尚未建立是"为官不为"的生成机理。政治生态视域下构建防范和治理"为官不为",需要进一步增强和树立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与宗旨意识,提升其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能力与水平以及完善选拔考核和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相信风水、大搞迷信活动的官员,大多是一些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之人。如忙于烧香的原河北省副省长丛福奎,命里缺“桥”的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这些人不为民生操心、不为群众着想.整天想的就是升官、发财。  相似文献   

17.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审判监督方式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于加强审判监督、增强检法交流、提高办案质量与办案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文章从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运行现状入手,对其合理性进行了深入论证,并对其制度构建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为官不为"作为一种隐形的腐败行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表现在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三个方面。"为官不为"主要来自于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素质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政治心态不健康,需要从思想、能力、体制机制和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建设,从而提升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能力素质和办事效率,使"为官不为"逐步转变成"为官必为",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在高压反腐态势下,部分官员因怕担责而选择不作为。此类"为官不为"现象不仅源于官员个人主观思想觉悟落后,更在于有效规范"为官不为"的问责制度尚未健全。现行问责制下,单一集中的问责主体、分散片面的问责依据、消极追责的问责方式难以有效防治官员不作为。推动问责制发展,引入公民与媒体问责、完善法律与法规体系、健全容错与激励机制是治理"为官不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重拳反腐的新常态背景下,国内政治生态环境日渐清朗,获得人民群众一致好评。然而,部分官员难以适应新的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不会为"四个方面。为官者自身内源性因素和外部政治生态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为官不为问题出现,从官者自身、法律、群众、大众媒体四个方面加强建设是新时期治理"为官不为"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