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湘潮》2020,(6)
正"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19年底,辞旧迎新之际,萧克上将的夫人、103岁高龄的女红军蹇先佛坐在轮椅上,满怀深情地唱起了《东方红》。蹇先佛那满怀深情而略显沧桑的歌声,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她所经历的那个激情燃烧年代的无限缅怀。走上革命道路,与萧克结为夫妻1916年6 月,蹇先佛出生在湖南省慈利县一户生意人家,其父蹇承宴是个开明商人。蹇承宴的几个子女都向往革命。蹇先佛的哥哥蹇先为1926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3.
李自珍是红军长征时红四军失散的女班长 ,经过千难万险流落到资阳县临江寺定居 ,解放后全家搬迁到农村。她长期隐功埋名。“文革”中她因“来路不明”被列为清理阶级队伍的审查对象。儿子下跪再三恳求 ,她才说出了当红军的历史。儿子寻根到她出生、参加红军的故地 ,才知还活着的母亲早被追认为烈士 ,其亲属已享受了 2 0年“烈属”待遇。此后 ,她多方请求追认红军身份 ,经年未果。 1990年 3月 ,资阳县民政局终于发给了她优抚证 ,每月享受优抚补助金 2 5元。  相似文献   

4.
已故领袖毛泽东,对长征有过一段最为精妙的论述。他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  相似文献   

5.
陈刚 《党史博览》2008,(2):22-26
2006年4月17日,全国妇联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旧址,在江西瑞金叶坪村修复开放。当年,担任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职务的不是别人,正是因与瞿秋白一起被俘而付出沉重代价的周月林。现在,让我们撩开历史的面纱,来看看这位中华妇女联合会“第一人”的艰难曲折的经历、跌宕起伏的往事……  相似文献   

6.
作为萧克、王震麾下的一名女兵,戚元德(1905-1974)与李贞、陈琮英等人一起,随同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于1934年8月先期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7.
在武昌东湖之滨有所被湖光山色环绕的医院——梨园医院,不少老革命在这里疗养过,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8.
丁艾 《党史文汇》2004,(10):33-34
在那场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最艰险的莫过于爬雪山过草地了!然而有一位年轻的女红军,她却传奇般地三次通过草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惟一的一个三过草地的女战士.她便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和毛泽东的艺术形象推上舞台的剧作家,戏剧教育家,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的李伯钊同志.  相似文献   

9.
江山 《党建》2011,(5):54-55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有三渡在贵州省习水县境内。在习水县的土城镇有条中国唯一的女红军街。街内的小巷直通赤水河边,仿佛女红军的离去就在昨日……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21,(1):34-40
女红军作为长征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她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服生理极限,为争取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是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边走边战;她们是宣传鼓动工作的精兵强将,全力做好宣传鼓动、动员群众、反对分裂图谋;她们是吃苦耐劳的好后勤,积极参加救死扶伤、抬担架、搞运输、筹粮筹款、制造被服和修路架桥等工作。她们用自己的鲜血和行动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培育形成了光照千秋的长征精神。今天,学习她们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弘扬女红军们的革命精神,对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友唐 《湘潮》2012,(6):49-49
1981年10月21、22日,我曾就《徐向前传》的编撰两次访问过彭镜秋大姐。那年,彭镜秋已82岁高龄,满头白发,个子不高,瘦小而有精神。我们提到徐向前,她的第一反应是纠正54年前徐向前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徐向前说‘曾波和曾朴是一家的’,根本没有曾波,就是曾朴,怎么说曾波和曾朴是一家的呢?”  相似文献   

12.
丁晓平 《党史博览》2010,(11):22-27
长征路上邓发介绍胡金魁入党 1937年5月,为纪念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周年,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驻地专门召集参加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尚存的部分同志合影。照片冲洗时,毛泽东专门在这张合影的上方题写了两行字:“一九二七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6,(10):94-95
在长征的红军队伍里,有一只连队被称为“特殊连队”,这是一支由老弱病残组成的连队,又名干部修养连,其中30名女红军被编入这支队伍,队长董必武,副队长徐特立。女红军并没有获得特殊的待遇,她们身负10公斤重的行装,包括武器、干粮等。虽然女红军们都配有马匹,但这些马匹常常被让给伤员,她们自己则徒步行军。吴仲廉是队伍中唯一缠足的妇女,但她爬山的速度常常比别人还快。  相似文献   

14.
穷人有了苏维埃 重庆市酉阳县南腰界地处川黔两省结合部山区.在旧社会,这里90%以上的土地,被人口不到10%的少数地主豪绅霸占着,广大穷苦农民只能靠租种地主的土地过活.南腰界地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一年做到头,不见米一盅;财主官府逼,难度春和冬;卖儿又卖女,落得一场空;逃荒啃树皮,死在路当中.”这就是旧社会南腰界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王岚 《党史文苑》2009,(5):44-48
已故领袖毛泽东,对长征有过一段最为精妙的论述。他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相似文献   

16.
四过黔南的历史,是红军长征史上转战贵州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篇章。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举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有:红六军团(先遣长征)、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合并改称)和  相似文献   

17.
“女中英豪,琴秋名扬。巾帼标芳,疆场生光。红星添艳,赤帜飙扬。琴秋昔日,秀色一方。戎衣几载,尤胜红妆。千闺奋命,挞伐用张。祁连戈壁,气贯穹苍。壮怀烈烈,英气堂堂。刚折棠悴,呜呼哀伤。吁嗟女将,勋著旗常。巴山有幸,常怀元良。”这是后人为张琴秋所作的一首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曾涌出无数巾帼英雄,作为红军历史上惟一的女性将领,张琴秋是其中典型代表。本文着重描述了她人生历程的另一侧面——情感世界中与沈泽民、陈昌浩、苏井观的感情历程。  相似文献   

18.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07,(5):35-37,40
一对同胞兄妹,参加革命的人生历程却完全不同 陈绍禹和陈映民兄妹二人,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今属金寨县)一户贫民家庭.父亲陈聘之幼时读过私塾,成年后当过学徒、店员,做过小本生意,还当过乡塾教师,没个固定职业,家境贫寒生计艰难.但他望子成龙心切,数年间节衣缩食,东挪西凑,不惜一切地供养子女上学读书,尤其是供养陈绍禹上学读书.陈聘之夫妇都十分喜爱这个聪明机灵、勤奋上进、品学出众的好儿子,亲昵地呼唤他"禹子",弟妹们也都叫他"禹子哥".  相似文献   

19.
邓颖超是红一方面军中参加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1992年7月11日.她与世长辞,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人生征程。《人民日报》7月17日刊出的《邓颖超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德高望重的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在红军长征中的经历只提了一笔:“1934年10月,带病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她当时是怎样带病参加长征,她在长征中有什么样的经历,以及数十年后又是怎样回顾长征路,口述长征事,撰写长征史的呢?  相似文献   

20.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06,(10):47-51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共2万余人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当时随军西征转战的女红军在30名以上。她们是:张琴秋、曾广澜、汪荣华、郑先如、黄新兰、林月琴、刘百兴、廖国清(彭素)、陈英民、王泽南、刘桂兰、周起义、陶万荣(苏风)、廖赤见、陈保青、何福祥、张茶清、陈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