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你喝过"工夫茶"吗?那么"功夫茶"呢?两者虽然在读音上一模一样,但是在现实意义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工夫茶"是一类茶种,"功夫茶"则是泡茶的技法。我们先来看茶叶文献里有关"工夫茶"的记载。清代刘埥著有《片刻余闲集》,其中写道:"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这说  相似文献   

2.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晁错《论贵栗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似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必须坚持"说与做"、"言与行"的统一.说把反腐倡廉"摆上重要位置"则要见行动;说"带头廉洁自律"则要守诚信;说"狠抓任务落实"则要动真格;说"不断探索创新"则要求实效.不尚"说廉"尚"做廉",求真务实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沈聪 《前线》2016,(8):78-78
正【引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  相似文献   

5.
"通",则便捷,则利好,则畅达,则共享。"市州通""县县通""乡乡通"构建出山畅行大道;"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推进发展成果共享;"层层通"提高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效能。一"通"百利,一个发展动力增强、人民福祉增进的新贵州朝着同步全面小康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凌霄 《党史文苑》2009,(1):51-53
古人常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己任,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所以"文艺之道",对他们而言,仅是"小道",不足挂齿。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近现代的仁人志士。但自民国以来,国民  相似文献   

7.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在这里,"不廉"与"不耻"既相提并论,又互相联系.可以说,"不耻"是"不廉"的精神前提;"不廉"则是"不耻"的直接恶果.  相似文献   

8.
李敏 《湘潮》2015,(7):42-45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党不以规矩则乱。古往今来,大到国法,小到家训,都有案可稽。当年毛泽东等主持制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被誉为人民军队的"第一军规",当今,习近平提出的"三严三实"也可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条铁律。从"第一军规"到"三严三实",之间存在着诸多的逻辑演绎。人民军队"第一军规"的"严"与"实"军规自古有之。中国古代的军规有"闻鼓不进,  相似文献   

9.
问心无愧     
人生的最高境界,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简要来说,即"问心无愧"。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愧"字,就算你赚了大钱,做了大官,出了大名,真要是心底积了一层又一层的"愧",这些老鼠屎迟早会打坏一大锅香汤。愧则有悔,愧则有疚,悔疚则伤及神明,内心的安宁从此遭  相似文献   

10.
清代赵翼辨析历代腐败现象,得出结论:"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意思是:贿赂围绕权力进行,权力在宦官手里,贿赂则在宦官那里;权力在大臣手里,贿赂则在大臣那里。这是以往权门贿赂的教训。自古至今,贿总是和权攀亲结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种种"官场现形记",究其根源,正好可以用"贿随权集"解释。  相似文献   

11.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人情!晃错《论贵粟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制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曾几何时,在许多地区",人情"发生了蜕变,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同过去的人情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有  相似文献   

12.
网闻摘录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出自《宋史·宋祁传》,是北宋名臣宋祁对宋仁宗赵祯的谏言。"率"就是表率、楷模的意思,"先"可解释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这句话完整的释义是,为官者如果自身不能作出表率,就无法让别人跟从;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不会使别人信服。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如今,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3.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0):78-78
毛泽东从韶山读私塾时起,就读了《论语》,也读了《孟子》。他从小就熟悉《孟子》的思想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内容的重视事物特殊性的观点,重视区别不为与有为、不为与不能的观点。《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许行主张"市价不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批评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所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共产党人自觉守住纪律规矩的底线,不仅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党不以规矩则  相似文献   

15.
"正心"与"修身"是每一位新时代团干的必修课。所谓"心不正则行不端,行不端则事不成"。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正心修身,要时刻怀一颗赤子之心,常修清白之身。正是非心,修明辨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相似文献   

16.
德江县始终坚持把农民收入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区域多品",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园区,促进农民致富。"一村一品"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村一品"布局趋于合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宜茶则茶、宜菜则菜、宜畜则畜,发展了复兴、煎茶、合兴5万亩茶叶产业园示范  相似文献   

17.
道不欲杂     
正【引用】"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相似文献   

18.
◆蒋廷黻认为,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被罢黜,是林的终身大幸而中国国运的大不幸。"林不去,则必战,战则必败,败则他的声名或与叶名琛相等。但林败则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  相似文献   

19.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八大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新要求、新方向、新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评法批儒"是"批林批孔"运动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如果说"批林批孔"运动是"文革"末期一次政治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动乱",那么"评法批儒"则是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次特殊时期的灾难.从学术史的视角审视这场打着学术旗号的所谓"学术"研究,尽管相关的研究不无涉及,然大都是点到为止,而且大多是在"批林批孔"题下作一般的述论.因此,对"评法批儒"运动的起源与变迁进行学术史的分析,一则可见这一特殊时期"学术"是如何被亵渎,二则可见学术研究共同体的学术操作如何失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