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之刚  清颖 《党政论坛》2008,(12):55-5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指出,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量正在减少。据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量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支撑约50天左右,远低于2007年同期170天的水平。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储备量是至少满足全球人口70天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我国农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就要了解我国农业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国际竟争力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增收支撑能力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3028.2千公顷,比2015年减少314.7千公顷,减少0.3%。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减少0.8%。粮食生产虽然  相似文献   

3.
在90年代的钟声敲响的前几天,国家统计局传来消息:预计198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074.5亿公斤,达到了历史最高年份1984年的水平。 农业部权威人士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自1985年以来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去年粮食丰收是近几年来一次较大幅度的回升。一些专家评论说,中国粮食生产正在出现新的转机。 农业升温的新起点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321亿公斤增加到1984年的4073亿公斤,创了历史纪录。6年中平均每年增产150亿公斤。但在1984年后,由于对粮食生产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忽  相似文献   

4.
志成 《侨园》2014,(12):26-26
我独自一人在水深40英尺处潜水。我很清楚自己实在不应该一个人下水,但我当时自信满满,心想冒个险也无妨。直到胃痉挛的那一刹那,我才明白自己是多么愚蠢。我试着解开装着铅块的腰带,但是因为身体弯曲得太厉害,以致于始终解不开来。我逐渐往下沉,心中愈来愈慌乱而动弹不得。看着手表,我知道时间不多了,氧气只够我支撑几分钟,我试着按摩腹部,但没有用。那一刻我想,我不能就这样走啊!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2,(27)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我国将要实现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的主要承诺:在过渡期内逐步增加粮食、棉花、食糖类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量;对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约束国内支持等。这些承诺的实现,无疑将使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雪上加霜”。当谈到中国农业问题时,江泽民总书记多次讲到,“我常常睡不着觉”。朱镕基总理也坦言,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最大的担心是农业问题”。过去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持续下降,已明显低于现时生产能力,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最高峰,为51230万吨,2001年下降为45000万吨,已低于1993年的水平,平均每年减少1245万吨,累计下降12.2%。从本刊记者来自小麦、玉米、大豆、蔗糖主产区的报道看,形势是严峻的。  相似文献   

6.
为期4天的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5年回顾会议13日落下帷幕。一幅幅表现无助非洲少年眼神的张贴,不时地吸引着前来出席这次世界粮食峰会的代表的目光。与会的世界182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有关国际机构的高级官员一起通过的宣言,重申了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确定的在2015年将世界8亿饥饿人口减半的目标,并提出构筑世界反饥饿大联盟以确保世界粮食安全、消除饥饿与贫困。  相似文献   

7.
粮食出口待遇调整意在稳定粮价,而国际粮食市场动荡也可成为我国对外粮食合作的契机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出口将征收5%至25%不等的暂定关税。而仅仅在10天前,涉及84个税则的原粮及  相似文献   

8.
景博 《瞭望》1995,(28)
近几年来,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粮食生产滑坡,导致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过猛,而产粮大省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却连年增产,不断迈出新步伐。1994年粮食产量达到257.85亿公斤,创造历史最高水平,比丰收年景的1990年增产50多亿公斤,增幅之大,前所未有。今年,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2亿亩.比去年增加30万亩,投资增加,农民积极性高,为夺取新的增产奠定了基础。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呈现的这种新气象令人鼓舞,表明了这个产粮大省发展思路上的新觉醒。  相似文献   

9.
当前科技兴农中存在什么问题,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笔者利用十天时间,对国务院授予1990年度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的汉中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虽然成绩很大,但问题也不少,而许多问题不是地县所能解决的。汉中地区从1982—1990年,农业连续九年丰收,全区净增粮食3.5亿公斤,油料总产增长2.3倍,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9%。他们计划在本世纪末粮食生产还要跨上两个新的台阶:“八五”期间,粮食总产要达到15亿公斤,到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16亿公斤,人均粮食400公斤。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一些人表示忧虑,主要是认为当前在科技兴农中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终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打破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首先,农业生产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在1959年至1978年的20年间,我国粮食平均每年增长500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万吨。然而,在1978年至1983年这五年间,粮食平均每年增长1,650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长近50万吨。尤其令人注目的是,粮食在1982年比上年增长2,950万吨的基础上,1983年又增产了3,279万吨,增长9.2%,提前两年超过“六五”  相似文献   

11.
唐敏 《瞭望》2006,(26)
当前应该注意的是,国家在粮食生产的政策导向上,要避免大起大落“增产两年,减产一年”似乎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成律,其中既有年景的原因, 更与“多收了三五斗”之后一系列购销环节的体制性减产因素相联系。而自2004年至今,我国已连续两年获得粮食丰收,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 8613亿斤已恢复至2005年的9680亿斤。目前夏粮收购仍在紧张继续,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今年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 夏粮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小麦优质率将首次超过50%,比去年提高约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2月下旬,产粮大省安徽省终于完成粮食订购任务的97%。为筹集资金保国家定购粮收购忙了两个多月的省政府有关领导人,刚想坐下来松口气,粮食部门一份要求火速解决2—3亿元资金的报告又摆到了桌上,眼看就要进入新的一年,农村还有50多万吨议价粮因资金短缺收不上来。 说起来,粮食收购资金“饥饿症”是个老毛病了,但今年特别严重。“症结”究竟在哪里?记者走访了安徽省金融、粮食等部门。  相似文献   

13.
地处东北的吉林省,近几年来,粮食生产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省和调出大省。吉林发展粮食生产的秘诀何在?记者根据多年来对这个省的采访实践,进行一番探索。 吉林粮食生产为 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粮食生产上吉林省创下了令国人瞩目的辉煌业绩。请看如下数据: 吉林省幅员占全国的1/50,耕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7,(28)
根据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建议,1987年7月11日为“50亿人口日”。因为,据权威方面预测,世界人口将在这一天前后突破50亿大关。如果这项预测准确的话,那么,本刊本期发行的第二天——1987年7月14日,按等瞬间增长率推算,世界人口将是50亿零3万人!  相似文献   

15.
一、陕西粮食市场的现状分析目前,陕西粮食市场的基本特点:1-从粮食市场供求状况看,总量基本平衡。从需求方面看,陕西省现有人口3570万,其中农业人口2803万;现有粮食加工企业3449个,其中国有企业156个;再加上种籽用粮、饲料用粮以及其他用粮,陕西省每年对粮食的总需求量大约在115亿公斤左右。而丰年供略大于求,从供给方面看,以近几年为例,1994、1995两年陕西遇到大旱灾,粮食总产量每年不足100亿公斤,市场缺口每年达10多亿公斤;1993年和1996年基本上风调雨顺,粮食总产量分别达12…  相似文献   

16.
一、粮食稳定增长的新记录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四山环抱,汉江中流,形成一个有名的汉中盆地。全区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其中秦岭山地占47.4%,巴山山地占46.4%,汉中平坝占6.2%。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无霜期200—250天。年平均降水900—1200毫米。全区共辖一市十县,有349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00万,耕地面积403万亩,其中水田166万多亩,水浇地9万多亩,旱地228万多亩。就在这些土地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汉中地区的广大群众和干部,创造了粮食七年连续增长,农村经济连续发展的新记录。1979年粮食总产达到12.365亿公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1980年下降到10.8187亿公斤;1981年全区遭受严重水灾,粮食总产猛跌到7.85亿公斤,汉中地区的群众和干部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渡过这两年的不稳定时期以后,从1982年开始到1988年的七年间,走上了粮食连续稳定增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08,(5):64-64
《新京报》5月10日刊载罗建法文章指出,近来,世界性粮食危机愈演愈烈,据权威机构预测,目前全球储粮仅够维持57天。作者认为,此次粮食危机的根源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商品粮食生产节节上升的趋势,更是引人瞩目。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二年的四年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近千亿斤,突破了七千亿斤大关。一九八三年已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六五”计划规定的全国粮食总产量指标。这五年,是建国以来粮食生产发展最快的时期。其实,这几年粮食生产也是丰年、平年、欠年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85,(2)
一九八四年最后的几天,传来新消息:预计一九八四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将突破一万亿元;率先改革的我国农业,今年再获大丰收,十亿中国人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将超过八百斤,第一次赶上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业的重大成就,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胜利和初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显示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四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八千亿斤大关,人均占有粮食八百斤。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开始出现了历史性转折。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许多地方发生了“卖粮难”、“储粮难”、“运粮难”的现象,国家财政补贴也越来越大。一九八三年,全国粮食可供量同需求量相抵后还盈余三百亿斤;一九八四年仍盈余几百亿斤。据专家们预测,按照目前粮食增产的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八十年代的后几年,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