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下工作中,有时出于需要。一些共产党员服从组织的安排,假扮夫妻,迷惑敌人。由于双方都是共产党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所以。他们往往“弄假成真”,由假夫妻变成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相似文献   

2.
齐亚东 《世纪桥》2010,(12):35-36
<正>阚子祥,男,汉族,1898年出生,辽宁省阜新县人。1928年,南京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革命。1930年,阚子祥受党组织派遣来到东北,任通化县东边道自治军剿匪大队副队长。1932年,任通化地区群众自卫军第四师副师长。1935年,参加杨靖宇所率部队。1936年至1939年到苏联学习。1940年夏季回国开展地下工作,任通化、四平两地区抗联地下活动党支部书记。1958年1月,逝世于鞍山市千山医院,葬于千山烈士陵园,享年六十岁。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纵览》2005,(11):50-55
张朝燮与王经燕:我们要把感情纳上正轨,努力于我们的公共使命 张朝燮是方志敏、赵醒侬等的亲密战友,是早期江西学生运动中颇有影响的人物.1902年,张朝燮出生在江西永修县一个仕宦之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张朝燮正在南昌二中求学.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他积极发动和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反帝爱国运动,被推选为南昌二中的学生代表,出席过南昌学生代表大会.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他认识了南昌学生界杰出的女青年王经燕,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志趣将两颗年轻的心很快拴在了一起.不久,他们喜结良缘.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江津区,有一对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浙江籍老夫妻。老先生魏澹,曾任原江津先锋区副区长(主持工作),1991年从江津林业局调研员岗位离休,今年已79岁;老太太袁静,也已77岁高龄。他们从同窗变成私奔的小情侣,又一起投身革命,共同走过数十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无数次政治风波,其坎坷曲折却幸福美满的质朴爱情,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5.
邱少平 《党史文汇》2012,(12):31-35
反封建投身革命高文华,原名廖剑凡,1904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长春乡南湖村。因家境贫寒,高文华不到13岁就到益阳县城一家豆腐作坊当学徒,后到利隆宏杂货铺当店员。再然后,他到长沙北门毛家桥光华电灯公司当起了工人。1921年秋,他利用工余时间,在中共湖南党组织负责人毛泽东、何叔叔衡、易礼容等人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的补习学校学习。他受到教员李维汉、姜梦  相似文献   

6.
孙伟 《世纪桥》2011,(14):21-26
在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之际,全国仅有53名党员。其中有两位年轻人非常引人注目,一位是我党早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北方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何孟雄,另一位是中共党史上第一位女党员、  相似文献   

7.
沈建中 《党史文汇》2002,(11):39-41
2002520全世界各地的校友,齐聚金陵城,庆祝母校的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想起了舅公祁式潜和舅婆居瀛棣。因为,他们分别是今天南大的两个前身———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所以,可以说他们是南大的老校友。在上世纪30年代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他们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无论在抗战之前的南京学运,还是在抗日烽火中的苏皖、皖东、淮南抗日根据地,以及抗战胜利以后在重庆、上海的隐蔽战线,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为反对日寇的侵略及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他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湘潮》2012,(4):31-33
罗亦农是中共早期的一位著名领袖。他曾参与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是当时最年轻的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9.
一 20世纪20年代,在湖南从事地下工作的何长工,原名何坤.为了在白色恐怖中行动方便,毛泽东就为其改名为"长工".当时,毛泽东对他说:"你不是在长辛店学过工吗?就叫‘何长工'吧!‘长工'这个名字不错,要为革命扛长工嘛!"于是,何长工欣然接受,名副其实地为中国革命扛了一辈子"长工".  相似文献   

10.
崔军 《党史纵览》2006,(9):21-24
长征中的周恩来和邓颖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前,时任中央局秘书长的邓颖超就由于工作劳累、缺乏营养而得了肺结核,经常大块吐血.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邓颖超向组织上要求留在江西根据地,一方面养病,一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组织上决定让她跟着队伍走,组织原则性极强的邓颖超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1929年7月的上海,笼罩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中.而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就隐蔽在上海租界之内.刚从苏联回到上海的李翔梧,奉命向中共中央组织部报到,后被分到中央军事部兵士科工作. 从莫斯科回到上海 李翔梧,原名李凤周,1907年9月24日生于河南省洛宁县中高村一户贫农家庭.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  相似文献   

12.
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1920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魏金斯基一行来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商谈了在上海建党的工作。为了沟通中俄两国间的关系,他们决定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建立中俄通讯社(后改称华俄通讯社),由魏金斯基的翻译杨明斋负责。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解放前夕,毛泽东就清醒地指出:"进入上海,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过一大难关。"如何跨越这一难关?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不啻为依靠群众工作这一基石。而我们党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主要把握了四大着力点:生活关怀、价值引领、典型示范和良法善治。有效的群众工作使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而才顺利地跨越了中国革命的一大难关。这一历史为今天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留下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秦邦宪(博古)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地方。他在上海总计3年多的时间内,经历了从一名普通青年学生、党的普通工作者到党中央领导人的巨大变化,他的爱国情怀、担当精神、理论修养和领导才干,在上海期间都得以充分的锻炼、培养和展示。在上海,他的革命信仰和工作能力不断得以提升,虽然他主持的中共临时中央因继续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的损失,但从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仍有一定贡献,带领全党度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5.
1939年,荣高棠由党组织安排到重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国统区党的地下工作。他先后担任川东特委委员、青委书记、宣传部部长兼南方局青委委员,直接领导沙磁区委和沙磁学运工作,并于1939年8月兼任沙磁区区委书记,与沙坪坝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一个个朴实而又动人的片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上海市委根据国家“向科学进军”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战略,结合上海城市特点和经济现状,确定了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即上海工业向高、精、尖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是江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们是江西地方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为江西地方党团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党史上有"江西三杰"之称誉.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们均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地上海留下了青春岁月艰难跋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一些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出于工作需要,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假扮夫妻来迷惑敌人。由于双方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产生感情后,经党组织批准。就“弄假成真”变成了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的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今天的茂名北路120弄7号,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1924年,毛泽东第9次来到上海,在这里住了10个月。越来越多的党史专家认为,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而立之年的毛泽东为此后的革命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这10个月也是杨开慧和孩子们陪伴毛泽东时间最长的一次。  相似文献   

20.
1927至1931年金维映在上海4年的地下革命生涯,在其人生之路上至关重要。她英勇无畏,以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成为上海当时工运界的风云人物。在多年的地下斗争和与众多上海各方面优秀革命志士的交往中,她培养出机警干练的工作作风、坚定的革命信仰以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为以后的革命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