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启袖 《法制博览》2011,(11):13-15
影片《奇袭白虎团》有一个著名的情节:奇袭白虎团战斗打响后,志愿军在炮袭过后发起猛烈的冲锋,前进道路却被敌人机枪、暗堡和高大的铁丝网阻挡封锁,冲锋被迫停滞不前。他已冲到铁丝网下,决心用自己的身躯当人桥,让志愿军战友踩在自己的身体上越过铁丝网构筑的火线。  相似文献   

2.
山旭 《法制博览》2010,(15):20-22
电影《英雄儿女》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但是,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只有一名战士,他的事迹直接激发人们创作了“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晚年曾则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  相似文献   

4.
1964年6月,京剧《奇袭白虎团》赴京正式演出,轰动京城。首场演出时,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前往观看,给予高度评价,并与全体演员合影。8月,毛泽东也在北戴河观看了《奇袭白虎团》,还亲切接见了剧组人员,并以“声情并茂”评价这台戏。从此,《奇袭白虎团》蜚声华夏。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学者尼克·奈特十分关注李达与毛泽东两论关系,曾专门来华进行调研。其在此问题上的相关思想究其实质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历史发生学角度深入探讨李达对毛泽东写作两论的潜在影响,包括李达的苏联哲学译著及其《社会学大纲》对两论的形塑作用;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李达对毛泽东两论的解说,包括解说中毛、李二者关系判断以及相关值得注意之处的分析等。奈特关于李达对毛泽东两论写作影响的研究,就其立论基础与分析语式而言,在本质上关涉毛泽东两论与苏联20世纪30年代哲学著作之间的关系问题。此外,奈特关于李达写作两论解说的阐释,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其对解说中注重点的相关分析与思考,为我们从另一维度深入把握理解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罗时汉  黄莺 《法制博览》2011,(13):30-31
热播电视剧《潜伏》里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余则成,其原型之一是曾居军统局南京站少将站长的周镐。周镐,也是徐楚光成功策反的对象之一。1939年,徐楚光与河南籍共产党员时海峰结婚。1942年3月,徐楚光被八路军总部秘密派往南方沦陷区,专门从事情报策反工作。他成功打人汪伪政权,但这项秘密而重要的任务,对谁也不能说,包括自己的妻子。以致时海峰误以为他已投身敌伪当了汉奸,与他离婚。  相似文献   

7.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8.
1944年1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第六版上刊登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简介,内中一段:“这些自以为是为自己或为全人类而创作的作家,其实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客观地表现了他们正是为了某一些人某一个阶级而创作的。周作人、张资平的汉奸文艺,玫瑰蝴蝶的‘民族文学’,无论他用了多少美丽的化装,总不能掩饰掉他们的主人是谁,他们是为侵略者统治者而创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