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反恐”战争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虎 《当代世界》2008,(11):51-53
2008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七周年纪念日。“9.11”事件使美国人从“历史终结”的迷梦中惊醒,彻底改变了布什政府的既定外交政策,成为冷战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七年来,美国政府视“反恐”为头等要务。恐怖袭击发生后,布什即以战时总统自居,并以反恐为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战争。虽然在两场战争中,美国都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军事胜利,但对战后重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美国政府应对不力,  相似文献   

2.
陈文茜 《法制博览》2011,(10):45-45
在我人生前五十年,短短的五十年里,已听到两次全球经济中心由西半球向东移的大趋势论调。两次之间事隔25年,两次发声皆来自美国。  相似文献   

3.
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好盟友和波斯湾的宪兵。但是,1979年初,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政权以后,美伊交恶至今已近30年。伊朗先是扣留美国人质,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接着又取消了美国控制伊朗石油的特权,把美国看做“大撒旦”(大魔鬼)和死对头。美国则冻结了伊朗在美的120多亿美元资产,接着又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大力支持萨达姆进攻伊朗。“9·11”事件后,美国出于控制波斯湾地区石油和反恐的需要,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先后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美元贬值加速,另一个是次贷危机的爆发。由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相连,以及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上述两个事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宣布向阿富汗增兵1.7万,由此,驻阿美军的数量将达到5.5万,7月16日,国防部长盖茨又称美国2009年派往阿富汗战场的美军人数可能高于原定计划;2009年6月31日,美国根据2008年底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签署的“驻军地位协议”,从伊拉克城镇撤出战斗部队,完成了第一阶段撤军任务。撤兵伊拉克和增兵阿富汗标志着美国新政府反恐战略调整进入实施阶段,同样是反恐战场,美国却分别采取了撤兵和增兵两项截然不同的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李世安46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国共两党和中国人内部的矛盾,反对海峡两岸的统一;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幌子下,阻挠两岸统一,搞事实上的“两个中国”。几十年来,虽然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几经变化与调整,但美国对台...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1-4日,首轮美国一印度战略对话在华盛顿举行,美方对这次印美战略对话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由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共同主持此次对话。时隔一个多月,7月19日,美国-巴基斯坦第二轮战略对话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对话务实具体,成果丰硕。两次由美国主导的战略对话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再次引发了美国对南亚地区战略意图的种种猜测。  相似文献   

8.
佚名 《法制博览》2009,(9):31-31
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设宴款待美国离任总统,南北战争英雄格兰特将军,两人一见如故。“李鸿章杂碎”的产生据说完全出自偶然。但是就是这个偶然的即兴创作也产生了中美两个版本。  相似文献   

9.
从大选透视美国外交政策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征 《当代世界》2008,(4):26-29
2008年是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年。由于现任总统布什,已连任两届,而副总统切尼也没参选,因此这将是自1952年以来美国最具“开放性”的一次选举。当下共和、民主两党的初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吸引了各方的眼球。老当益壮的麦凯恩一马当先,率先赢得了初选的胜利,将代表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一决高低:而民主党方面,却是鏖战正酣。希拉里和奥巴马争夺激烈,你来我往,展开了拉锯战,一时间还难以分出胜负。不过,无论谁最终胜出,都将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成为亚太和平的重要保障 1960年日美两国签订了"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由此,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在外交上一直追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态度。1971年7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在日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