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性爱国是契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的迫切要求,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赢得世界尊重,实现和平崛起的客观要求。理性爱国,要有大国国民的冷静,更要有大国国民的务实和忍耐。自信开放、理性包容、健康成熟的国民心态是涵养爱国情感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专栏作家、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说过,大国民的心态是大到对世界抱着一种礼让、宽厚的态度,小到注意待人接物、行为举止的礼仪礼节。他希望年轻人有大国民的思维和胸怀,并希望在有生之年见到中国民众都能具备自信.宽容、雍雅、关怀的大国民风范。品昧过阮先生的话之后,大家都来思考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国民心态?  相似文献   

3.
崛起的中国需要更多耐心和创新,也需要更多自信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央视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有关大国的诸多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大国心态”以其独特意义而广受关注。那么,何谓“大国心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傅梦孜认为,大国心态总体上说就是一国的国民既要有自信心,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又要有包容心,吸纳别人的文明。在国家复兴进程中,我国国民的心态如何,离大国国民心态距离还有多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与民族复兴呢?近日,记者就这…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大国国民意识不是“以硬对硬”而应是“软硬结合强调和平”;不是“零和博弈、阻碍人家的发展”而应是“合作发展共赢”;不是“弱国自卑”而应是“大国自信”;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而应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国民心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国内部分民众始终存在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这两种极端思想倾向,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成熟的大国国民心态。首先需要理性、客观、历史地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避免盲目自大;同时要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更好地为世界的和平发展积极贡献东方大国的文明与智慧。  相似文献   

6.
大国国民心态的养成需要收起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论调,放下以西方为标准的观念,站在世界历史宏观的高度上,客观地审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涵养健康的大国国民心态必然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坚定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红线需要从理论研究、政策融入、国民受惠进而在人们的内心产生观念共振,健康的国民心态方可自然天成。  相似文献   

8.
风度:一个成熟的大国是温和而包容的大国的国家形象,首先应当是海纳百川、温文尔雅的气度。随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本国国民的心态也会越来越趋于平和。比如英国,作为世界曾经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张永 《人民论坛》2010,(12):144-145
北京奥运民族心态反映出我国国民的平常心、自信心、包容心和责任心,它体现在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大国实力、国民气度和民族品质等方面。通过对进一步培育和优化民族心态进行探析,认为这种民族心态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何谓大国民心态?以本人之浅见,就是国民要大气,能兼收并蓄,能用成熟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大国看做是一个成年人,那么理性应是其成熟的标志和基本心态。然而,我们的国民却似乎缺乏应有的理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民族心态反映出我国国民的平常心、自信心、包容心和责任心,它体现在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大国实力、国民气度和民族品质等方面。通过对进一步培育和优化民族心态进行探析,认为这种民族心态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袁南生 《同舟共进》2011,(11):65-68
外交与国民心态有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外交情势对国民心态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国民心态是制定外交战略与策略的重要考量与依据,同时也影响和牵制外交情势。考察影响中国千年外交的国民心态变化历程,有助于国人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有助于做好今天中国的大外交。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民族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高度认同、精心守护和积极践行,对自己的文化创造力、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满怀信心,是对文化自卑心理的克服和文化自负心态的超越,也是对执政党担当文化能力的高度信任。在当今中国,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要讲清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底气;充分阐扬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克服国民盲目乐观和文化自负的不良心态,为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理性客观的文化心理;让国民明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激发国民对中国共产党担当文化使命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金灿荣 《人民论坛》2012,(27):22-25
成熟的大国是理性的,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随波逐流。大国心态应该是更趋乐观、自信,更具责任心,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中国与世界遇到国际争端,我们要避免受害者心态,阴谋论心态也要少一点,这两种心态都是弱势心态的表现。当前,国际形势较为复杂,我们要实事求是,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6.
当“藏独”分子试图分裂祖国时,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事实时,中国人民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祖国最朴素、最深厚的感情。这种爱国热情弥足珍贵。但愤激之后,更冷静地思考,更从容地应对,才能将阻力变动力。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需要坚定这样一种决心:集中力量发展自己,让中国更加强大!爱国对我们而言,最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向世界,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所有营养;我们要更加坚定地改革开放,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中国现已阔步融入世界,并越来越呈现出大国气象。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加强国家形象、历史文化、外交能力、核心价值等软实力的构成要素的建设,同时要着力从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的智慧、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葆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情怀几个方面来涵养现代大国的国民心态。  相似文献   

18.
吴丽清 《传承》2015,(2):61-63
对广州市10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对我国的国民自信程度较高,表现在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肯定党和政府的工作业绩以及乐观看待国家未来等方面。但部分学生对国情党史认识不清,在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进攻下产生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对"三大自信"存在认同危机。故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来提高其国民自信度。  相似文献   

19.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梦视域下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大国国民素养和民族心态,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全新的形势向每一位国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世界?如何看待国家的发展成就、看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何看待现实的国情、看待民族的未来?也就是说,如何培育认识和处理当今国际国内各种问题的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