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晨 《学习论坛》2007,23(8):55-57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完善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必须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提高公民的参与技能。  相似文献   

2.
法律意识在公民意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集中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看法.我国公民应该具有的现代法律意识集中体现为公民意识、法律至上、人民主权、权利本位、人权保护、权力监督意识等.强化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当代中国走向法治化进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推进法治国家进程的关键,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参与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和理性化.公民参与必须具有自愿性、有效性,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中还存在着任意性、非透明性以及公民参与的不平衡性等问题.因此,必须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法律法规;建设公共政策的公示制度和有效的反方机制;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形成"善治"的社会治理理念,增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公民意识构成了现代法治国家的主体,并决定着法治国家的水平.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塑造社会成员的现代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参与与监督意识:有利于加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平等和独立人格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帆  陆艺 《求实》2010,(11)
网络实名制争议事件本身反映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增强,反对网络实名制是对言论自由权、公民监督权和隐私权的明确主张和积极维护。权利意识与道德责任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应当积极引导网民提高自身素质,使其在权利意识觉醒、增强的同时不忘道德责任自律,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但由于受传统思想、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生态知识贫乏等问题突出。树立和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既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参与,同时也需要公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公共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高低和社会风气是否优良的重要杠杆.从公民意识到公共精神再到公共行为文明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视角,也是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基本视角.增强公民意识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培育公共精神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关键和核心;养成公共行为习惯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目标和愿景.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公民意识构成了现代法治国家的主体,并决定着法治国家的水平。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塑造社会成员的现代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参与与监督意识;有利于加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平等和独立人格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公民是监督政府权力、反腐败和促进地方政府廉政建设的主力军.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民主行政的发展,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保护公民权利的实现与全面预防和惩处腐败.然而,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廉政建设仍然面临着自身能力限制和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困境.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公民在地方政府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培育参与意识,提升参与能力;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拓宽和完善公民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作为个体对公民身份及其蕴含权利义务的主观体验,在逻辑上必然蕴含着其基本规定和属性;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政治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认同和归属,由共同生活形成的“我们”概念,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彼此援助,荣辱与共;依照政治共同体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观念与义务意识的统一;对以私人自由、安全、财富、偏好为内容的私人善与以公共理性为核心的公共善的统一。总之,特定历史时期的公民意识是其基本规定和属性的现实形态,是公民意识本质的丰富呈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公民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公民的自由平等观、独立意志、竞争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等日益增强,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少数转为多数,由局部转为全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中国从1979年开始进行农村改革,强调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1982—1984年每年中央第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问题,有力地推进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村政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与之相伴生的是公民社会的兴起。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于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析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最基本的目标是政治民主化,而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有公民意识的参与。在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的公民意识,应将民主政治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公民意识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推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有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一方面,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公民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全国范围内由环保引发的群体冲突时有发生。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环境敏感期,通过协商民主,实现政府与公民理性互动,公民有序参与地方政府环境决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现代化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第一要项和核心义项,宪法认同是构成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它们不能完全依靠自然获得,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模仿、借鉴或某种中介来培养和教育的.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公民比较缺乏宪法认同和宪法意识,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增强他们的宪法认同度,培养以宪法意识为第一要项和核心义项的公民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和公民社会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6.
人民民主的实现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民主制度和机制,同时也依赖于人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用公民意识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公民,就不可能有人民民主的实现。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培养应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治理和优化社会生活环境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态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存在鲜明的辩证关系,因为公民政治参与会受到政治生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公民也会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发展。从当前我国网络政治生态中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不均衡性明显、政治参与渠道有待拓宽、政治参与功利性比较强、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从优化网络政治生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路与对策来看,主要包括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消除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治理网络环境,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中的若干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燕 《新视野》2004,(2):45-46
政治意识是社会政治生活、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主观反映,是政治文明的观念形态。政治意识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以人民(公民)本位为核心,以自由、公正、公平、高效作为价值追求的目标和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公民政治思想素质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民主法制观念的增强等。本文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等三个核心问题提出了政治文明构建中的若干思想和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民有序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松燕 《学习论坛》2007,23(7):73-76
公民有序参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制度化、公民权利意识、社会自组织、政府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四个因素。高程度的制度化意味着公民参与渠道的完善和成熟,是公民有序参与进行的规则基础。较强的权利意识是公民有序参与的心理基础。发达的社会自组织网络是公民有序参与的组织基础。公正灵活的政府主导是公民有序参与的能促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大学,理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任。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现状据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我国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比较关注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平等、民主、市场、环保等意识,但总体上说,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还存在以下问题,表现在:公民基本知识水平较高,行为意识水平较低。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在历史、地理、法律知识方面回答正确率较高,而在公民行为方面的回答正确率较低。近年来,大学生的公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