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底开始的,至今已经过近20年。一般来说,可以将这20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9月。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改革的重点是农村改革。这个时期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两个会议确定的:一  相似文献   

2.
2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经济领域向各条战线拓展,从沿海特区向全国范围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以高超的执政智慧于1985年3月28日至8月28日的五个月中,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必由之路,这一关系“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课题,连续发表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抓住时机、推进改革》《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等五篇著名讲话。实践表明,正是邓小平这一系列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解放了思想、扫除了障碍。本文在重温这五篇改革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基石与根本任务,基本性质与伟大意义,鲜明特点与创新贡献等方面,作哲学思考与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玲 《广东党史》2008,(3):22-28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在结束“文革”十年动乱后审时度势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道路,推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深圳经济特区就是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创建的,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窗口”出现在世界面前,是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试验。  相似文献   

4.
2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经济领域向各条战线拓展,从沿海特区向全国范围发展的关键时刘,邓小平以高超的执政智慧于1985年3月28日至8月28日的五个月中。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必由之路,这一关系“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课题,连续发表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抓住时机、推进改革》《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等五篇著名讲话。实践表明,正是邓小平这一系列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解放了思想、扫除了障碍。本文在重温这五篇改革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基石与根本任务.基本性质与伟大意义.鲜明特点与创新贡献等方面.作哲学思考与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翔在4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物权法》的问世,不仅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亿万中国人自我权利意识增强的内在要求。从20年前制定的《民法通则》中“物权”这两个字连用都不能用,到一部完  相似文献   

6.
转型之一: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学在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上,中心主题是研究改革,发展是作为改革的目的放在改革的框架中。1986年《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就明确提出“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1996年《“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仍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看作“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学可以归结为“改革经济学”或者“过渡经济学”。它的核心和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7.
杨彬 《奋斗》2012,(2):41-43
2012年是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以下简称“南方谈话”)20周年。回顾这20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反思我们党理论思维和实践探索的曲折历程,我们发现,南方谈话不仅仅为这2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制定了很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宏伟蓝图和方针策略,还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深刻和巨大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8.
编制“十五”计划面临三个新条件 第一,是生产力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十五”不是孤立的,它从“九五”走来。“九五”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一个重要的“五年计划”。这5年中我们实现  相似文献   

9.
明州 《党建文汇》2001,(3):19-19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中国人民20多年来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新的世纪,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让发展这个硬道理继续硬下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08,(12):10-11
2008,改革开放三十而立。 这30年,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回望来路,中国以濒临崩溃之身,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情,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开放,从崩溃到奇迹,书写了一部震烁千古的改革开放史诗。  相似文献   

11.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20年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始终把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3.
钟惠 《四川党史》2003,(2):17-18
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可称为盛世的现代化经济起飞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大局所在,是中国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真正洞见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把它放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去,把握以下三个参照系,层层深入地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三大阶段之比较新中国建立后的50多年来,大体可划分为三大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曲折发展22年———改革开放20多年”,总的来看是一条“高———低———更高”的螺旋曲线,…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世界历史的大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化与发展。本文基于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解与认识,探讨这一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指导意义及其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从一家传统的建筑企业,到转型成为建筑全产业链系统平台服务商;从用高科技给“北京猿人”撑起防护罩,到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再到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建筑最高荣誉鲁班奖……这是一家济南本土企业的成长印记,也是滕林行搏击商海20多年的成就“徽章”。1998年,滕林行在济南创立嘉林集团,经过20多年的成长与积淀,“嘉”木已成“林”。2021年,嘉林集团在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榜单排名再次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09,(1):F0002-F0002
1978年,改革开放“万象伊始”之际;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而立”之年。30载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积弱贫困不断走向富裕强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将公元1978年12月18日这个庄严的日子载入史册:这一天隆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全会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为了很好地纪念这一历史性重要会议,宣传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本刊辟设“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专栏,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这期刊登的是中央政策研究室李红锋同志为本刊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我今天只想对大家说一句话:希望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4年5月6日,商务部长薄熙来在中欧投资贸易研讨暨洽谈会上致辞时讲道。同日,温家宝总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会谈时指出,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丰义市场经济体制,希望欧盟充分注意到这一事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20载岁月,弹指一挥间。然而,这20年是多么不平凡的20年!20年风云激荡,20年严峻考验,20年改革探索,20年沧桑巨变。这是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加快发展的20年!20年过去,回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人们更深刻认识到她的伟大。她是揭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光辉里程碑,她是照亮中国人民改革开放新征程光芒万丈的灯塔自那时起,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深刻揭示了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常态.这句话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社会主义的成败得失来看,改革开放是决定社会主义命运的关键抉择;二是从国内现实来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全面的繁荣和发展;三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改革开放是解决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主要手段;四是从实践和理论成果来看,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