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国华 《法制博览》2008,(21):47-47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二人同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争中获功,声名鹊起,成为一代重臣。而曾国藩对左宗棠,尤有提携之恩。当年,左宗棠在曾国藩手下为幕僚,很得曾的器重,及至左宗棠做大,有力量和他抗衡,才有绝交一事。左宗棠和曾国荃谈起来,认为两人绝交,曾国藩责任占十之七八,自己只占十之二三。  相似文献   

2.
不求保荐     
伊犁 《法制博览》2010,(16):53-53
1855年,湘军统帅曾国藩遭到太平军的重创,连失武昌和九江,退居南昌,逼得曾国藩要自杀。其好友,也是他的幕僚刘蓉极力劝阻,救了他一命。在这最困苦的时候,郭嵩焘亦远道赶来安慰他。三个人诗酒唱和,谈天说地,暂时缓解了曾国藩的焦虑。为了报答两人,曾国藩告诉手下,刘、郭跟自己如同一个人,大营里的钱粮他们可以随便支取,  相似文献   

3.
王磊 《法制博览》2011,(19):20-20
人在官场,自然免不了众多的人情世故和诱惑,而为官之道又有许多禁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临头大祸。曾国藩能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屹立不倒,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为官之道,比如他的“为官三不”:  相似文献   

4.
王伟 《法制博览》2009,(21):56-57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得上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一辈子都不爽的事。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对长征中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在军事指挥上的运刚之妙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是很不理解,甚至公然反对。为什么召开著名的苟坝会议?就是经过遵义大捷后,部队求战情绪异常高涨,不愿意再无休止地绕着大山来回穿插地走了。因此在第一天的会议否决了毛泽东不能攻打打鼓新场的正确意见。  相似文献   

6.
陈再明 《法制博览》2008,(23):30-33
曾国藩是中兴名臣?还是名教卫道士?曾国藩凭他的赫赫威望,雄才大略,要取清帝而代,可以说唾手可得。何必在满洲人大难临头的时候,偏偏去做满清的孤臣孽子、中兴名臣?  相似文献   

7.
订阅办法     
《法制博览》2008,(3):1-1
《投名状》里的真实历史: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文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虽当场就擒,但其动机却迷雾重重,幕后主使更是难觅踪迹,迄今难以定论。慈禧太后在召见曾国藩时说:“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说:“此事甚奇。”  相似文献   

8.
施宏哲 《法制博览》2009,(19):24-26
少年得志 刚开始,曾国藩不叫曾国藩。从小到大,曾国藩有过好几个名字。出生后,曾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宽一。在道光九年(1829年)他到衡阳唐氏家塾读书时,家人为他取名子城,取字居武。第二年他转到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改号为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当他中了进士之后.便改号叫伯涵,后又取名叫国藩。  相似文献   

9.
序换奥秘     
清末,湘军将领李之度与太平军作战屡吃败仗。他给朝廷奏报军情不敢隐瞒真情,其中有一句“屡战屡败”。湘军头领曾国藩看了,大笔一挥,改为“屡败屡战”。这样两字之调,褒贬迥异。虽然“屡败”的事实并不改变,但“屡战屡败”是“常败将军”,那是要杀头的,而“屡败屡战”则有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看点     
《法制博览》2008,(23):1-1
“青山妩媚”柳如是的故事;曾国藩为什么不做皇帝?;二十四孝之《卧冰求经》;作家柏杨细品大隋王朝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逸事     
《法制博览》2009,(13):9-9
审鸡蛋案 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放学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里。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那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在写给他四弟的信中,提出了治家的“八字诀”,并且作为寿礼,写成字屏,赠送给了他的四弟夫妇。  相似文献   

13.
湘军攻克南京,曾国藩奏报搜查“贼赃”的情况,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顿时,物议沸腾,多以其奏为谎言;王闽运所谓“曾侯工作奏,言钱空缕睨”,所谓曾国荃一掷千金买笺纸,即示怀疑。在深入调查曾囤荃是否因此暴富之前,我们先看看曾国藩当日的报告:  相似文献   

14.
官气     
文场有文气,官场自然也有官气存焉。官气是个笼统大概念,好比病称癌症,细分之,则有肝癌,有胃癌,有肠癌,有鼻癌,有皮肤癌;官场之官气也然,细分之,也是比较多的,有霸气,有王气,有戾气,有恶气,有脾气,有杀气,有傻气,有流里流气……曾国藩老师与洪秀全打国内战争搞内斗搞内讧是把好手,但与外国佬搞国际关系很是一般,他一生功绩都被处理天津教案而一朝丧。  相似文献   

15.
湘军攻克南京,曾国藩奏报搜查“贼赃”的情况,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顿时,物议沸腾,多以其奏为谎言;王阊运所谓”曾侯工作奏,言钱空缕醌“,所谓曾国荃一掷千金买笺纸,即示怀疑。在深入调查曾国荃是否因此暴富之前,我们先看看曾国藩当日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南书房     
《南风窗》2010,(11):96-96
<正>《中国男:百年转型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余世存著九州出版社2010年3月版近现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变,然所有变化之主体、参与者、推动者、承受者都是处于历史激流中的"人"。从文界的龚自珍,到政界的曾国藩;从军界的吴佩孚,到实业界的张謇;从内  相似文献   

17.
叶茂 《法制博览》2011,(14):32-33
人物:解缙VS曾国藩 解缙:解缙才华横溢,又先后蒙朱元璋、朱棣恩宠,自是得意忘形、不知检束。  相似文献   

18.
赵焰 《法制博览》2010,(13):50-51
在曾国藩把目光死死盯着金陵的时候,他的敌人,一个昔日的教书先生同样眼光空蒙地看着远方。进入金陵之后,洪秀全变得更奇怪了,他仿佛整日坠入一场大梦,一直自说自话,自我封闭。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不是儿戏,来不得半点的嬉弄,谁嬉弄了生活,谁就会被生活毫不客气地淘汰,谁的人生将会从此黯然失色,甚至毁灭。我就是曾嬉弄了生活而又最终被严酷生活所惩处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读了《曾国藩家书》,就有些手不释卷了。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在书中,对他的家风便可略见一斑。这本书收录了曾国藩200余篇写给(祖)父母、诸弟和子侄的书信,内容涉及修身、治学、治家、理财、交友、待人、为官和养生8个方面,为广大读者完善自己的家风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